踐行日行一善 潛心立德樹人——旬陽市小河初中“日行一善”德育創新與實踐
發佈時間:2024-06-27 15:11:1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郭頂“日行一善”最早載于《德育古鑒》一書。哲宗元祐三年任兵器監主簿的葛繁,葛繁堅持每天做好事,後來官至太守。有人請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説:“比如這裡有條板凳,倒了礙人走路,就彎腰把它扶正放好,即是一善。”所謂日行一善,不是讓我們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刻意地去做好事,而是讓我們把善心時時帶著,遇到需要我們伸出援手時,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助。
旬陽市小河初中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創新德育教育新模式,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根據初中學生特點提出“七年級的“養習慣,端品行”,八年級的“控情緒,塑品格”,九年級的“展風采,勇擔當”三段德育目標,開展“日行一善”活動,引導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讓“善言、善行”落實到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中去,並形成習慣。從“日行一善”到“善行一生”,從而積善成德,形成健全人格。
“日行一善”提出背景
小河初中“日行一善”德育新思路的提出基於社會和學校兩個層面。
社會層面:行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
《左傳》中有一言:“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是説追隨善良就如同登山一般艱難,但是放棄善良縱容惡行就如山崩一般簡單,由此可見,人性中難以克服的惰性,總是阻礙著我們向善的步伐。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青少年德育對象的思想表現錯位。一些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取向發生傾斜,拜金主義思想抬頭。有些學生在對待個人與環境等關係上“唯我”。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禮讓心、孝敬心。形成塑造自我形象上的“盲崇”心態,他們模倣生活上的“闊氣”、“洋氣”、“怪氣”,言談舉止的流氣、俗氣、匪氣,對待他人的“義氣”和“霸氣”。法紀觀念和社會公德趨於淡薄,極端個人主義思想明顯抬頭。打架鬥毆,動輒抽刀;拉幫結派,成立團夥;語言粗魯,脅迫恐嚇;貪玩賭博,屢禁不止。如前些年的藥家鑫事件、遼寧盤錦胡家鎮中學殺人案等事件凸顯當下青少年道德缺失嚴重,道德教育刻不容緩。
學校層面: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引領全社會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學善、人人行善、人人揚善的良好道德風尚。
《禮記》中寫到“敦善行而不怠”。在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中發揮自己的價值,在一些細微方面,表現自己的善心。學校探索踐行“日行一善”這一活動載體,將中華傳統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善”融進孩子的日常一言一行,以活動引領的形式激勵孩子們去主動行善,在學校營造以行善為榮的良好氛圍,通過“身邊人”這個龐大的群體來感染、影響、帶動那些品行不端的孩子,養成行善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讓行善成為一種理念、一種習慣、一種風氣,所有的孩子在善的氛圍下健康學習成長,以善領航人生,我們生命就會在向善、行善中得到昇華。
“日行一善”策劃與實施路徑
為了確保“日行一善”德育實踐取得實效,小河初中精心策劃,結合實際制定了完善的方案。
一是成立以支部書記為組長,校長為副組長,教導主任、團委書記、各班主任為成員的組織機構,辦公室設在教導處,全體成員各司其職積極穩妥開展此項工作。
二是充分發揮輿論宣傳作用,利用校園廣播、板報、主題班會、經典誦讀、升旗儀式等形式大力宣傳“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的深遠意義,在孩子們中傳揚“善”的理念,引導全校師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日常小事做起,把活動落實到日常生活之中。
三是制定了“日行一善,爭做德馨學生”實施方案。方案明確了此項活動的目的、時間、內容及要求。
四是採用“八個一”的管理模式:即每日一記錄一點評——每週一統計一小節——每月一評比一晾曬——每學期一總結一張榜。
“每日一記錄一點評”:各班推選一名學生將本班學生一天所做好事記錄下來,並將典型善事整理交給值周老師在晨會上點評,將老師和學生做善事的鏡頭以照片的形式張貼在公示欄裏。“每週一統計一小節”:將一個周班上“日行一善”情況統計填表,班主任在一週的班會上小結。“每月一評比一晾曬”:月末,德育處將各班日行一善工作統計評比公示。“每期一總結一張榜”:一學期對表現突出的學生命名為“日行一善之星”張榜公佈。
小河初中“日行一善”確立了六大實施路徑。
一是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實踐活動。制定了“日行一善”登記表,班級負責人記錄每天班級行善人數和事件個數,每天在記錄中選取一個典型案列上交值周老師,值周教師在次日晨會上點評。班主任在每週的班會、團隊活動時點評,引導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開展了文明禮儀“六不和六要行動”。即不隨意扔棄廢物,要彎腰撿起一片紙屑;不浪費水資源,要多擰緊一個水龍頭;不浪費糧食,要將剩飯倒入泔水桶;不踐踏花草,要保護校園環境;不講髒話粗話,要文明禮儀用語;不冷漠自私,要多伸援助之手。讓學生實現人格的優化與完善,“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善成德,形成健康人格。
“日行一善”活動還從個人到集體,從校內到校外,從家庭到社會。開展了結合“學雷鋒,我行動”敬老活動;“保護乾佑河,爭做河小青”活動;“學習延安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紅色之旅活動;走進西安交大,初探大學夢,理想啟航活動;重走總理路——“跟黨走,踐初心,履使命”20公里踏春遠足活動,都取得了較好成效。通過各類活動,以善在學校為基石,引導延伸至善在家庭、善至社會。
二是日行一善”與教育教學相結合。尋善源:語文教學中把品讀經典詩文誦讀與校本實踐課相結合,從傳統文化尋善源;存善心: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與《每週要求》相結合,培養學生向善、從善、行善的品質;納善言:班會與文明禮儀常規教育相結合,教學與語文的摘抄、日記、周記相結合;行善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他人和社會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三是教師率先垂范,為學生立下“善”榜。學校以支部為堡壘,黨員為先鋒,全體教師學習張桂梅、譚韆鞦等名師,著裝得體,言行優雅,手不釋卷,為人師表,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老師們自發組織了黨員先鋒隊、護學崗、社區工作隊等多個志願服務隊,帶頭服務師生。
四是情係留守兒童,關愛潛力生。留守兒童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家庭困難,學校黨支部健全了師生結隊幫困愛心平臺,教師深入貧困生家中,為他們送去溫暖。哪個貧困生有病及時送到醫院;誰心理有障礙及時疏導干預。學校主要領導帶頭給貧困生送棉衣,買學習用具,帶動了全體教師紛紛獻愛心。面對潛力生,教師不歧視、不放棄,以極大的耐心和熱情激勵他們奮發向上,發現“亮點”及時表揚。教師的行為讓學生明白:不論時間、地點,對身邊的人和事的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個幫助都是善舉。
五是紮實開展勞動教育,築牢立德樹人基石。以學校勞動實踐基地和勞動見習基地為基礎,實踐育人在做好校內德育教育課程建設的同時,學校因地制宜,創造特色主題活動。建設校外勞動實踐基地和“金田蕙”勞動見習基地,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還原真實的勞動情境,引導學生在勞動中,學習發現並解決問題;參與公共事務,增強社會責任感。
六是文化育人,將善內化於心。走內涵發展,注重文化建設。通過打造校園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增強學校文化育人感染力。學校的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文化長廊、國學經典誦讀、演講、舞臺劇、成立“小荷詩社”等都是師生汲取德育營養的寶地,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善”落實到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中去,將善內化於心,外化于行,引導學生從“日行一善”到“善行一生”,從而積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
“日行一善”活動成效凸顯
小河初中“日行一善”活動開展以來,在全校營造了“人人向善,人人從善”的濃厚氛圍,廣大家長、社會給予了充分的認可,産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學生成長效果方面,很多學生品行發生巨大轉變,講文明、懂禮貌,良好習慣已養成。學生見師長主動問聲好,“謝謝您”、“對不起”常挂在嘴邊;拾金不昧、助人為樂、好人好事不斷涌現;懂得感恩、恪守孝道、粗陋語言銷聲匿跡;學生節約意識已經養成,以往學生就餐浪費現象嚴重,剩飯剩菜隨處可見,現在七百多人吃飯的餐廳悄無聲息,學生不隨意糟蹋一顆糧食;一度電、一滴水來之不易,人走燈熄、擰緊水龍頭養成習慣;生活上不攀比,學習上嚴要求已達成共識。
教師成長效果方面,激發了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育人氛圍溫馨濃厚,許多教師成為市、縣、校德育標兵、德育先進個人,德育成果連年獲得省、市、縣級表彰,教師在收穫教育教學成果時,也享受育人帶來的甜美。
校園管理成效方面,學校“日行一善”活動開展得到教體局的重視。“日行一善”活動的開展受到受到新華社、教師報、陜西教育、安康報、今日旬陽等多家媒體報道和關注。學校先後被評為“安康市德育先進集體”、“安康市五四紅旗團委”、“安康市立德樹人基地校”、“安康市立德樹人優秀學校”。
社會效應方面,自開展“日行一善”活動以來,五千余名學生參與活動,帶動一千多個家庭的幾萬人行善、向善,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傳播正能量。通過主題宣傳和實踐活動,帶動社區廣大青少年奮發向上、崇德向善,推動全社會形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風尚。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具有長期性,“立德樹人”是每一伴教育工作者畢生的課題,小河初級中學將秉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在新時代,以飽滿的精神、熱忱的情懷、高尚的師德,去譜寫新時代德育新篇章。(供稿:旬陽市小河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