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間聽“科技新聲”,新昌縣發展水利新質生産力觀察

發佈時間:2024-06-12 09:55:3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趙茜

“入梅以來降雨頻繁,小流域山洪數智防禦應用就派上了用場。”連日來,在新昌縣防汛防旱指揮部,隨著降雨和水情快速變化,新昌縣小流域山洪數智防禦應用—山洪“禦”界面上的數據不斷實時滾動,為精準預報、會商調度提供重要決策依據。

從“開盲盒”到提前精準預報,山洪預警系統裝上了智慧的“千里眼”;水保智慧管理平臺時時“線上”,代替人工“看管”綠水青山;視頻系統加持無人機“照顧”山塘水庫水位水情……

“以前靠經驗、靠人工,現在更多依靠數字化、智慧化管理。”連日來,行走水庫大壩、河流兩岸,記者頻頻聽到來自綠水青山間的脈動“新”聲。

治水向“新”更智慧

近年來,新昌引入聲光電和視頻監控設備,布設各類水文遙測站點339處,站點密度達到3.58平方公里每站,遠高於省站點布設標準,並實現重要站點水文監測數據雙採集、雙終端、雙信道的“三個雙保障”。

“另一方面,全縣所有遙測站點均已採用移動4G和北斗信號雙通道傳送數據,有效保障了惡劣天氣下或者手機信號較弱情況下的監測數據傳輸功能。”新昌縣水利水電局水文站相關負責人表示。

高效預警背後蘊含的“黑科技”,不僅讓突發的山洪預警更迅速更及時,而且還更精準更全面。今年新昌縣水利水電局還通過使用電子圍欄技術,實現移動、電信、聯通三網所有用戶山洪和強降雨預警全部貫通,同時將風險區內的外來遊客等人員納入考慮,實現了預警人員從固定對象到社會面的全面覆蓋。

新科技為水土流失監管裝上“數字大腦”。近年來,新昌創新打造“新昌縣水土保持智慧管理平臺”,利用“遠端監管+智慧預警+人工輔助”的監管模式,解決智慧應用深度不足、缺乏預警機制的難題,實現了生産建設項目合規性自動判定和不合規項目預警,監管效率提升60%以上。

“新昌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形,山塘水庫數量眾多,山洪預警、地質災害防治、水土保持等工作難度極大,我們卻成功創成國家水土保持示範縣,新技術應用功不可沒。”新昌縣水利水電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新昌加強水利系統科技創新和應用,大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與水利水電深度融合,以水利新質生産力增強水利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興水添綠催活力

水從山上來,流來強勁發展動力。站在位於沙溪鎮的巧王水電站的攔水壩上,水面波光粼粼,遠處疊翠群峰。壩下泄放的河水汩汩流出,為下游村子村民的生産生活用水提供保障。同時,新昌縣水利水電局和國網新昌縣供電公司對流域水電站實施智慧化提升改造,開發區域水量利用率最大化模型,實現了協同調度控制,改變了以往“有水就發、沒水停發”的不可控狀態。

“改造後,水電站的綜合發電效率可以提升10%以上,每年將增加至少1600萬千瓦時的水電供給,實現了清潔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國網新昌縣供電公司調控中心主任陸獻傳表示。

綠色發展作為高品質發展的“底色”,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方向。近年來,新昌還在綠色生産力上不斷探索,通過小水電資産整合,初步實現了對小水電綠色能源的統籌和應用。今年5月,新昌縣水利水電局與三花智慧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舉行國際可再生能源證書(I-REC)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根據戰略合作協議,新昌小水電國際綠證將優先供給三花智控,用以支撐其産品進入特定供應鏈體系、抵消其産品的碳排放。

“在助力企業産業結構含‘新’量、含‘綠’量不斷提升的同時,新昌小水電也將實現巨大的綠電效益。”新昌縣水利水電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新昌首批8座水電站成功在I-REC登記註冊系統申請註冊,可簽發國際綠證2.2萬本。按全縣年均發電1.5億度計算,全部電站完成註冊後可簽發國際綠證15萬本。

新質生産力潮起新昌江畔,下一步,新昌將全面探索打造水利領域的新質生産力,在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管理模式等方面不斷深化,力爭在高品質發展的新賽道上,跑出新昌水利人的風采。(俞帥鋒、樓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