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歸真,大道至簡,讓傣陶成為真正有信仰的陶
發佈時間:2024-06-06 15:42:4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辛文 | 責任編輯:趙茜德宏傣族傳統制陶技藝賦能陶業發展新韻味!
她叫和曉琴,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她從小深受民族陶藝的熏陶,耳濡目染,在大學期間一次偶然的機會參與了非遺德宏傣族傳統制陶技藝傳承實踐活動,並對傣族傳統制陶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現師承于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傣族傳統制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葉板、岳孟團兩位老人。
德宏傣族傳統制陶技藝源遠流長,與傣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緊密相連,是雲南省乃至國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滿足對陶器的需求,過去的傣族人民幾乎家家都會做陶器。從廚房中的鹽罐到客廳裏的茶罐茶杯,再到院子裏的種花的花盆,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陶器的影子。用陶鍋煮飯、煮菜,易熟且味道香醇,用陶鍋煎藥能保持最佳藥性,用陶罐煮茶,清香回味,用陶罐盛水,清涼透體,長久不變味。隨著社會的進步,造價便宜且耐用的金屬和塑膠器具逐步進入傣族家庭,陶器開始慢慢淡出傣族的日常生活。除了少量用於建築物屋脊的裝飾品外,在其他場合已不大容易看得到傳統的傣族陶器。沒有了市場需求,傣族手工制陶逐漸蕭條,制陶藝人也逐年減少,原始的傣族制陶術呈現即將消亡的狀態,亟待拯救和保護。目前在芒市軒崗鄉芒項村僅存兩位老人掌握著傣族傳統制陶技藝,制陶技藝面臨著失傳。她深深的覺得這門手藝不應該消失,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她利用一切機會學習傣陶文化,在不斷的學習中,她找到了自己未來的方向——組建傣陶新韻創新創業團隊。她的理念是將德宏傣陶在現代生活中煥發出新的光彩,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注入新活力,為芒市芒項村振興助力。
懷著對傣陶文化的深厚情感,她帶領團隊致力於紮根服務民族古老鄉村,傳承創新非遺傣族土陶。她深入傣族村寨,走進陶匠家中,為傳承傣陶工藝和文化貢獻力量。
她帶領項目團隊經過1年多的實地走訪,走訪調研了芒項村等20個村莊,訪問學習了15位傣陶匠人,獲取一手資料,同時反覆開展方案探討,確定以下思路:
堅持保護優先,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立足非遺的文化內核,堅持非遺的文化底色,避免過度商業化對非遺傳承的損害,讓非遺在與旅遊的融合中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
新時代“非遺+旅遊”模式正助力非遺“活”起來、旅遊“熱”起來、文化“火”起來。
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激發大眾對非遺旅遊的熱情。
將非遺的保護、傳承、弘揚與全域旅遊發展對接,讓傳承人、村民、居民成為旅遊的主要參與者和受益者。
因地制宜推建設,深入探索創新性發展的道路。
將非遺旅遊與鄉村振興、城市空間改造、文化生態保護區和國家公園建設結合起來,推動非遺旅遊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與國家發展戰略相適應,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道路。
通過調研學習,在傣陶保留其原生態樣式的基礎上她對傣陶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將陶罐巧妙地轉變為不同的樣式,這是一種極具創意與巧思的變革,豐富了産品樣式和拓展了産品的應用場景。傣陶在原料上進行了創新的探索,加入了一些化學元素,不僅豐富了傣陶的色彩和質感,更賦予了其獨特的性能。
基於此,傣陶新韻創新創業團隊創立了“億禾品牌”,致力於深入挖掘傣陶文化內涵,打造具有特色的傣陶品牌。從提升工藝品質、豐富文化內涵、優化使用體驗、提高知名度等方面著手打造傣陶産業平臺。
返璞歸真,大道至簡。
于文脈與匠心交織的土地中,貢獻當代大學生的青春智慧,演繹火與土的藝術傳奇,讓傣陶成為真正有信仰的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