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故事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

發佈時間:2024-05-22 08:43:0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楊宇 | 責任編輯:郭頂

摘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要求思政課在對學生教育的內容安排上要有計劃、有目的和有組織,實現大中小學的貫通。這既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聯繫和發展思想的體現,也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和推動落實思政課質效發展和價值引領的必然要求。對此的具體措施是要加強頂層設計,健全整體機制;厘清目標內容,聚焦教學本身;形成教育合力,增強協同效應。

一、民族團結故事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內涵

(一)民族團結故事融入思政課的內涵

對中華民族這樣一個多民族共同體而言,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不僅關係到國家的穩定和富強,還關係到民眾的幸福與和諧。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我國新時代黨在民族工作上的基點和綱要。它特別體現在民族團結這一重要方面。

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過程中,就必須加強對大中小學思政課內容的設計,通過民族團結故事融入思政課的方式,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學習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並將其真正轉化為自己的意識。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相處的主旋律,這種民族團結的美好故事,也應當貫穿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發揮思政課作為意識形態教育第一陣地的作用。

(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內涵

2022年,教育部辦公廳發佈了《關於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的通知》,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所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就是在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基礎上,將學校思政課作為主戰場,加強大中小學思政課共同合作,發揮共同建設的合力,最終深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內涵,強化思政課建設效果。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就要求思政課在對學生教育的內容安排上要有計劃、有目的和有組織,不能各個階段單兵作戰、各自為政和重復交叉。而且,大中小學的整個階段,思政課要成為一個系統化的有機整體,不僅僅體現在縱向上,而且在橫向上,要確保思政課的課程體系、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方法、課程評價和教材建設以及教師教學等方面都要實現一體化。一體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主線貫穿、循序漸進、內容合理、功能互補和符合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認知規律,使得思政課在教書育人上發揮最良好的效果。

二、民族團結故事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理論邏輯

(一)遵循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強調了人的認知規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需要通過實踐形成感性認識,然後再上升為理性認識,然後再回到實踐中驗證認識,最終再加深認識。人們的這個認知規律週而复始,形成一個完整的迴圈。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人對某個事物的認識並非一次的認識實踐就完成了,而是需要反覆迴圈認識實踐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受到內外變化因素的影響,認識實踐的結果也會發生變化。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就是遵循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關於認識的內容,清晰認識到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對事物的認識和接受有著不同水準,各個年齡段對認識的實踐也不同。所以,將民族團結故事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讓學生在不同年齡段持續加深對民族團結的認識,持續對其進行實踐,最終能讓民族團結認識在學生這裡達到一定深度,充分鞏固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二)遵循唯物辯證法中聯繫和發展思想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中強調聯繫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它們在民族團結故事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也發揮著重要的理論作用。物質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繫的整體,其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作用和轉化。事物之間相互的聯繫和作用最終推動了事物的發展。

在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即是如此。一方面,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需要把握大中小學各個不同階段的思政課之間的內在聯繫,對此進行很好的統籌,並設計不同階段民族團結故事相關的內容和教學目標,使得彼此之間能很好銜接。另一方面,大中小學不同階段是遞進和發展的,前後遞進的關係、彼此相互作用,最終能夠推動思政課教學效果的發展,使得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內容能夠充分實現,發揮最優效果。

三、民族團結故事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價值邏輯

(一)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社會主義教育關注的核心一直是培養出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某種程度上説,國家富強發達的關鍵不在眼下的這一代,而在青少年身上。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國家在青少年教育中關注的核心,而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關鍵,則是在青少年成長的各個階段要通過教育手段來引導培育,思政課在其中發揮著主陣地作用。思政課體系化建設需要通過頂層設計進行統籌,然後對不同學段的思政課教育目標、內容、方法等進行具體改善,使得思政課在不同學段提供的內容能夠符合學生的理解認知水準,又符合一體化建設的整體要求,讓青少年通過思政課學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民族團結的正確認識,加強對民族共同體的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這是社會主義接班人必然要具備的素質。

(二)推動落實思政課質效發展和價值引領作用的關鍵舉措

民族團結故事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能夠有效推動落實思政課質效發展。思政課在學生思想教育過程中發揮著為學生塑造社會主義正確三觀的作用,民族觀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思政課的內容供給中不能缺失民族觀這一重要部分,同時在社會生活中,如何認識民族、認同民族及團結民族也是個體社會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思政課納入這方面的內容,將其融入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提高思政課質效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近年來黨和國家密切關注與大力支援的方面。

民族團結故事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也是發揮思政課價值引領作用的關鍵內容。近年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同時也遇到了新的挑戰。在當下,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總體要求、主題主線、具體任務、體制機制、載體方法以及受眾群體等都發生了相應的調整和變化。對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相關要求和內容也需要及時更新,特別是在大中小學思政課的陣地上,民族團結教育需要儘快更新,在內容上更為充實。民族團結故事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所以以該切入點為契機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充分發揮思政課價值引領作用的重要機會,也是關鍵措施。

四、民族團結故事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實踐邏輯

(一)加強頂層設計,健全整體機制

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融入民族團結故事內容,是一個涉及諸方面、多主體的事情。從主體看,它涉及到黨政領導、教育職能部門、學校、思政課老師和學生等;從課題看,它涉及到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師隊伍、教學評價等。各方面的力量和資源需要集中統籌,才能推動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真正實現。

對此,第一要建立組織管理機制,建立專門的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小組,明確民族團結故事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設計方案。第二是建立資源共用機制,實現大中小學之間思政課相關資源的流動,特別是思政課人才培養的一體化,從而使得中小學思政課人才隊伍和大學思政課人才隊伍之間消除隔膜,前者加強自己的理論素養和科研水準,後者加強對中小學思政課目標內容的認識,從而明確彼此銜接的方面。

(二)厘清目標內容,聚焦教學本身

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最終仍要回歸教學內容本身,教學內容是幫助學生提高價值判斷和選擇能力的關鍵。民族團結故事融入思政課的目的是什麼,應當設置何種有效內容,如何在不同學段之間進行銜接,達到何種效果,不同階段選擇何種教學方法等,都是現階段需要探索的。

對此,首先要明確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和思政課一體化的整體教學目標。實際上,不同學段在民族團結和塑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都有相關內容,比如小學思政課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七課有“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教學內容,其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團結統一價值觀,樹立民族團結情感認同等。此外,初高中乃至大學思政課中都有類似內容。從思政課一體化的整體教學目標看,民族團結故事的融入都是要培育學生認同和維護民族團結的價值觀,但是分解到不同學段後,根據學生的認識和接受能力,它又會被細化為不同的小目標,如小學生要對我國民族分佈構成情況有所了解,了解一些不同民族之間相互交往、和睦相處的故事。高中生則要更多了解黨和國家在民族團結方面的方針政策,明確民族團結對國家發展和社會和諧方面的深刻意義等。在教學內容上,也需要明確不同學段如何設置合理的教學內容,如何歸納自己的側重點,避免內容設置上的重復、空白、不一致等。

(三)形成教育合力,增強協同效應

形成教育合力的目的,是增強思政課教育上的協同效應。對此,首先是建立交流互動機制,大中小學思政課的教學團隊彼此之間要創建合理的交流互動機制,比如召開研討會、進行集體備課、開展合作教學、舉辦讀書會、實施科研項目聯合申報等,創造各種機會讓不同階段的思政課教師能彼此分享教學經驗和教學內容,打破以往不同學段之間的隔膜。其次還要建立評價激勵機制,對不同學段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設立評價指標體系,豐富各種評價形式,從而不斷提升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成效,使得協同效應真正得以落實。

五、結語

思政課教學在學生正確三觀的塑造中非常重要,而民族團結教育又是思政課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教育過程中融入民族團結故事,加強頂層設計,厘清目標內容,最終形成教育合力,能真正發揮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教育的功能效果。

作者簡介:楊宇,天津城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本文為天津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研究聯盟課題(課題編號:JJSZKY202309010)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