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稅務:發掘稅收文化 傳承歷史基因
發佈時間:2024-05-10 17:26:1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辛文 | 責任編輯:郭頂——以“四週”理念提升稅費服務質效
每一段記憶,都有一個密碼。只要時間、地點、人物組合正確,無論塵封多久,那人那景都將在遺忘中重新拾起。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産的保護力度”。稅收文物是記錄稅收發展的重要載體,具有較高的歷史、科研和文化價值。國家稅務總局岐山縣稅務局積極開展稅收文物普查工作,深入研究岐山縣已出土並記載稅收歷史的文物——毛公鼎、扶風務印,以稅收文物為基礎,充分發掘周文化,總結提煉出具有地方特色“四週”理念——“週全、週密、周和、週到”,創新性的將“四週”理念融入稅惠到坊活動中,實現稅費服務工作的新突破。
圖為毛公鼎青銅金文
格物知稅·藏在文物裏的稅收
西周巍巍,岐山煌煌,詩經曼妙,青銅熠熠。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銅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1843年出土于陜西岐山(今寶雞市岐山縣),在這刻痕深邃,筆法龍蛇的青銅金文中所記述:“庶出人事于外,敷命敷政,藝小大楚賦”,意思是宣王要求毛公“徵收賦稅徭役不得中飽私囊”,這與“為國聚財、為民收稅”的現代稅收理念遙相呼應。
毛公鼎內記載與稅收相關的青銅金文拓片
扶風務印
扶風務印拓印
岐山縣稅務局還在岐山縣博物館調查到了元朝文物——扶風務印,扶風務印 1974年岐山縣益店鎮宋村出土。銅質,矩形鈕,正方形印面。通高5.5、邊長5.5、厚1.1釐米。鈕右刻“扶風務印”4字,鈕左刻“中書禮部造”和“至元四年十月日”兩行楷書文字。印面為蒙古八思巴文,意為扶風務印。此印出土地點接近今扶風縣界,此“扶風務印”應是“扶風縣務印”的簡稱,即扶風縣的稅務機構,現在扶、岐一帶還保留有元代稅務機構的名字。同時,元朝保護商業,對工商稅也實行稅率較低的輕課之政,對軍戶、匠戶等給予一定的免稅權和優待。
為納稅人宣講政策的老照片
以“四週”理念,實現稅費服務新突破
千年積澱賦厚重,稅收服務煥新顏。岐山縣稅收文化底蘊深厚,岐山稅務以稅收文物為基礎,深挖周文化中的“民本”、“禮之用,和為貴”、“甘棠遺愛”等優秀基因,總結出“週到、週全、週密、周和”的岐山稅務納稅服務理念,其中“週到、週全、週密”是納稅服務途徑和手段,“周和”是納稅服務需要實現的目標。
岐山縣稅務局將“四週”理念融入稅惠到坊活動中,稅宣團隊聯合縣財政局、縣工商聯、縣醫保局、縣人社局先後走進社區、景區、集市、非物質文化産業園等,宣傳與群眾息息相關的稅費優惠政策,同時利用線下“軍鋒稅官工作室”和線上“岐稅知音”平臺為企業量身定制稅費指導服務。在整個納稅服務過程中,為納稅人繳費人考慮“週密”,做法“週全”、服務“週到”,最終實現了稅務部門同納稅人繳費人“周和”的局面。
岐山縣稅務局將繼續緊扣稅惠到坊主題,真正讓千年積澱的稅收文化融入稅收工作的方方面面,持續提升納稅人繳費人獲得感和滿意度,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岐山稅務實踐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