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虧也不能虧農民,誠實守信值千金

發佈時間:2024-05-09 09:40:0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遊德福 | 責任編輯:郭頂

獲得中宣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佈的2023年“誠信之星”的江西省綠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淩繼河,秉承“再虧也不能虧農民”理念,精誠守信,在三年連續寒露風造成糧食大面積減産,公司經營實際虧損600多萬元的情況下,為了兌現承諾,淩繼河不僅拿出了積蓄,甚至變賣了房産,按時發放了應給農民的錢。

縱深了解得知,年輕時的淩繼河曾到海南學習水稻育種技術,回到家鄉後成為一名種田“老把式”。隨著市場經濟大潮到來,淩繼河“洗腳上田”,前往外省做起建材、手機批發等生意,誠信經營的他在外打拼多年,成了小有身家的企業家。2010年,在外經商多年的淩繼河看到家鄉農田被撂荒,他心裏不是滋味,於是決定返鄉“二次創業”,創辦了江西綠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立志要讓荒田“活”起來,更要讓農民有錢賺、有奔頭。淩繼河用他的誠信踏踏實實履行著自己的諾言,受人尊崇和稱頌。

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古往今來,誠信都是社會不可或缺的運作規則,是社會進步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推崇“誠外無物”,視誠信為千金不易的可貴品質,正所謂“君子養心,莫善於誠”。正如淩繼河所言:“做生意就是做人。一個人,永遠不要丟了信譽,要憑良心、守誠信,人家才願意跟你合作,實現雙贏。”面對各種各樣的利益和誘惑,每一個人都應該重信守諾,堅守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線,真誠做人、守信做事,讓誠信成為不懈追求和自覺行動。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信仰誠信的民族。莊子言:“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漢代王充的《論衡·感虛篇》中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名句;而在《論語·子路》中還有一個關於誠信的佳句,即:“言必信,行必果。”這是對人內心的道德要求。而我們從小所受到的教育,也是遵循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承而來,做人要講誠信,這是一個人最起碼的操守,是社會的公序良俗,亦是一個和諧社會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誠信是心靈相通的橋梁、家庭穩定的紐帶、化惡為善的基石。

再虧也不能虧農民,誠實守信值千金。事無誠不足以盡,人無信不足以立。隨著社會日益進步,誠信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今天,當我們由熟人社會走向陌生人社會,當法治建設不斷推進,誠信既是社會交往中最好的名片,也是創業發展的無形財富。誠實和守信兩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聯繫在一起的。誠實是守信的基礎,守信是誠實的具體表現,不誠實很難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難説是真正的誠實。只有人人誠信,社會才能良性運轉,才能在誠信中獲得信任與發展。(贛縣區委網信辦 遊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