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開放強科研,構建創新新高地

發佈時間:2024-05-09 09:40:0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梁生斌 | 責任編輯:趙茜

商務部等10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支援境外機構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的若干政策措施》。

在全球化和技術革新的當下,科技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鍵力量。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一直致力於打造開放、包容的投資環境,互惠互利,共同推動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措施》既是支援科技創新的重要舉措,更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縮影。

優化管理服務。依法高效審批QFII和RQFII資格申請,大幅縮短了審批時間,降低了進入門檻,提升境外資本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興趣。支援境外機構通過QFLP方式投資,此種靈活的投資模式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滿足科技型企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促進資本與創新更緊密地結合。《若干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了投資環境,激發境外投資者的投資熱情,使得資本流動更為流暢,為境內科技創新注入新的活力。

加大融資支援是一大亮點。《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將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納入試點主體範圍,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支援境內銀行與境外機構加強合作,規範探索“貸款+外部直投”等業務模式。特別是支援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在華發行人民幣債券,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為科技創新項目提供了資金支援,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同時,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的推廣將緩解初創期科技企業的融資難題,更好地保證企業的創新獨立性與技術自主性,加快創新、加大研發,推動産業升級,發展壯大新質生産力,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加強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通過設立母基金或專業化子基金,聚焦于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領域,構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合作平臺。我國積極推進全球科技交流合作,為中國科技企業創造了更多的國際市場機會,有助於引入國外先進的研發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全球共用。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開放策略,將吸引全球的智慧和資源匯聚至中國市場,也為境內科技企業接軌世界先進的技術提供了便捷渠道,從而提升本土科技産業的創新能力和技術水準。

《關於進一步支援境外機構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出臺,進一步擴大科技的“量”,提升科技的“質”,培育壯大新質生産力,加速科技創新和産業升級。此外,境內科技企業在與境外投資機構合作的同時,也將向全球分享創新成果,促進全球科技資源配置優化和科技成果的共用,為全球科技進步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動力。(梁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