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街道方浜村:“三力”共治 提升鄉村基層治理效能

發佈時間:2024-04-23 09:07:5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鄒晟玨 | 責任編輯:郭頂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常福街道方浜村聚焦基層治理體系,以現代化治理為發展目標,利用“三著力”原則,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水準,曾先後榮獲江蘇省生態村、江蘇省民主法治示範村、江蘇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等稱號,走了出一條共建共治共用的基層治理新路徑。

一、強組織,凝聚治理“向心力”

要實現鄉村治理有效,實效在人,關鍵在黨,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鄉村治理中的核心領導地位,為鄉村治理提供堅強組織保障。方浜村村黨委組織機構健全,下設5個網格支部、1個聯合支部。近年來成立了方浜園區黨總支部,由村黨務書記擔任園區總支部書記,對園區21家企業支部進行日常黨員教育和管理工作。

村黨委制定黨風廉政制度,有效推進班子作風建設,打造“紅色鄉鄰-方浜先鋒”特色品牌。嚴管工程項目,執行好“四議兩公開”制度,嚴格落實程式制度,涉及重大事項經常與村民代表共同商議。並建立以村書記為組長的公開領導小組,每季度準時召開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會議,監督使用資金過程,審議資金使用情況,做到村務和財務公開。

二、巧自治,增強治理“附著力”

方浜村積極發動群眾,探索並形成由“群賢、群策、群治、群享”的“四群”工作法,“群賢”即在黨員、村民代表、保潔隊員中涌現出一批批有奉獻精神的鄉賢,支援、幫助村級各項工作。“群策”即在村級各項工作中,發揚民主,集體決策,規範執行“四議兩公開”民主決策制度,完善週末碰頭會和村“兩委”週一例會等。“群治”即實行“三員互動”工作機制。聯繫起村幹部、黨員(村民)代表、村民,廣泛收集意見建議,推動基層自治。“群享”即制定村規民約,落實長效治理理念,穩步提高村民福利,豐富村民文化生活,使村黨委在學習日、行動日、民情日、議事日、評議日五項制度中有抓手、有舉措,發揮了紅色先鋒站的平臺集聚作用。

三、重法治,提高治理“牽引力”

方浜村發展群眾性法律法規宣傳活動陣地,積極開展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和法治文化活動,及時為村民提供便捷的法律基本服務,村“兩委”成員帶頭學法守法用法,村民法治意識明顯增強,先後編寫《方浜村五五普法實用讀本》、《方浜村五五普法進階讀本》增加了村民常用的合同文書、訴訟文書等相關事務內容,進一步增強了農村基層幹部、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使群眾在處理具體事務中能找到實例參照,更好地規範自己行為,用合法手段維護自身正當利益,促進了平安鄉村的建設。

其次,方浜村針對轄區內流動人口多、網路詐騙頻發、婚姻問題增加等法律問題,利用黨員志願者、五老鄉賢、三官一律在空余時間通過入戶宣傳、面對面釋法、法律講座等形式進一步強化法治保障,引導群眾自覺守法用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化解矛盾。

方浜村堅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解決居民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擺在重要位置,同時激發群眾“內動力”,充分調動群眾治理積極性,進一步夯實鄉村治理基礎,為基層治理藍圖畫上厚重一筆。(作者:鄒晟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