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數説中國丨透過這些數據,了解2024年“國家賬本”新安排
發佈時間:2024-03-06 14:17:00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韓潔、申鋮、魏玉坤 | 責任編輯:郭頂隨著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預算報告和預算草案已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預算審查監督權力。加強人大對政府預算的全口徑審查、全過程監管,正是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體現。
一組組數據,一張張圖表,盡顯財政為國理財、為民服務理念。翻開今年的預算報告和草案,數據增減之間、政策變動背後,反映著政府資金投向,傳遞著宏觀調控動向。
今年“國家賬本”有哪些新安排?哪些“大賬”“細賬”值得關注?
解讀“國家賬本”,首先要弄清楚國家財政的“家底”。
根據預演算法,政府共有四本“賬”,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這四本預算的收入和支出,均納入了人大審查監督的範圍。
財政政策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我國持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支出保持強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強大財力支撐。
適度加力,是2024年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大關鍵詞,主要是用好財政政策空間、加強財政資源統籌,組合使用赤字、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稅費優惠、財政補助等多種政策工具,保持適當支出規模,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今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全國財政赤字達40600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85490億元,增長4%,形成對經濟社會發展必要支撐。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抓手,是政府拉動投資最直接、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我國將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萬億元,不計入赤字,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7000億元,比上年增加200億元,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財政轉移支付,是實現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促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近年來,中央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取得積極效果:有效縮小地區間財力差距;積極推動財力向基層傾斜;支援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優化支出結構集中力量支援重點領域。
2024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102037億元,剔除上年和今年一次性安排因素後同口徑增長4.1%。其中,安排均衡性轉移支付25744億元、增長8.8%,安排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4462億元、增長8.6%。
減稅降費是近年來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舉措。
超2.2萬億元——這是2023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的總規模,其中超七成“落”於民營經濟,稅費紅利精準“落袋”,助企減負增活力。
2024年,現行的制度性減稅降費政策效應會持續釋放。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今年還將強化政策供給,增強政策的精準性和針對性,重點聚焦支援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堅持把科技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2021年至2023年,累計安排全國財政科技支出3萬億元。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科技支出及基礎研究支出規模將進一步增長。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黨和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023年,儘管財政收支壓力很大,但民生投入力度不減。超過27萬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都在4萬億元上下,衛生健康、城鄉社區支出都超過了2萬億元。
中央財政安排就業補助資金預算667億元;中央財政安排教育領域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4085億元;中央財政安排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765億元……預算報告中一組組關於2024年的數據,彰顯民生關切。
以監督促進高品質發展,近年來人大預算審查監督深化拓展、走深走實,看緊“國家賬本”的每一筆收支,切實將“真金白銀”都用在刀刃上、花在緊要處,為高品質發展強化政策支援和財力保障。
文字記者:韓潔、申鋮、魏玉坤
圖片設計:劉茜、姜子涵、宋博(簽約圖表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