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尉氏縣小陳鄉:推進特色産業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上臺階

發佈時間:2024-03-01 14:25:5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崔君超 | 責任編輯:郭頂

近年來,河南尉氏縣小陳鄉黨委結合本鄉實際,堅持把發展特色産業,作為促進群眾增收、鞏固脫貧成果、加快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和根本舉措,通過積極借力上級産業扶貧資金,依託和引進龍頭企業,先後投入資金2600余萬元,謀劃和實施了多個産業項目。多措並舉,週密謀劃是小陳鄉産業項目實現彎道超車的“殺手锏”。

一是堅持龍頭帶動,産業發展有保障。小陳鄉注重發揮農業龍頭企業“領頭雁”作用,著力推動農業産業化發展。去年小陳鄉引進的中會宏興農牧公司是一家實力雄厚的畜牧養殖企業,其在新鄭、許昌等地均有養殖基地,養殖技術成熟,市場風險承受能力強,現已在江曲村打造了一處佔地50畝,年出欄8000頭的生豬養殖廠區,據該企業負責人講,今年6月份廠區逋一建成,便從外地調入滿月豬仔3000余頭,經過2個月飼養育肥,正值生豬價格回暖,現已全部出售。通過龍頭企業的“領頭雁”作用,發揮小陳鄉本土優勢資源,形成帶動效應,同時降低試錯成本,能極大激發群眾幹事熱情,有力促進群眾增收。依託長鴻農産品購銷公司發展優質小麥、依託鑫牛源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肉牛養殖、依託河南農墾協會發展辣椒種植、依託中會宏興農牧公司發展生豬養殖。今年,小陳鄉黨委通過到寶豐縣考察羊肚菌種植,引進了河南益農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2000萬元,其中申請産業銜接資金850萬元,發展羊肚菌種植項目,每年還可種植2季瓜果蔬菜,每畝産值可達到6萬元以上。

二是堅持示範引領,産業特色有“絕招”。在小陳鄉靳老村的田野上,30多座冷暖一體蔬菜大棚整齊排列,蔚然可觀。大棚內,來自外縣的種植大戶宋富平正指揮工人緊張忙碌地採摘蟠桃。宋富平是一位有著幾十年溫室大棚種植經驗的致富能手,平時精研市場,微信上經常和高校、農科院的專家老師請教、交流,經過多方考察、了解、比較,正式租種了這片大棚,為期三年。今年春節前後,蔬菜短缺,他種的5棚冬瓜一上市便售賣一空。現在不僅他種的瓜果蔬菜市場反應良好,周邊已出現不下3處本地農戶自發建設的小規模大棚生産地。對於實施的每個項目,小陳鄉政府都與相對應的龍頭企業簽訂協議,在項目建成的前三年,由龍頭公司承租經營,借助企業雄厚的實力、可靠的技術、廣闊的市場、豐厚的效益,打造産前、産中、産後全産業鏈條,形成示範帶動效應。從引進的産業項目中積極探索出可複製可推廣的現代農業模式,著力打造成為集品種展示、田間種植、産品加工、冷藏倉儲、網路銷售為一體的産業發展基地,已成為該鄉産業振興的一大特色。

三是堅持普惠群眾,産業營收帶小康。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建立由龍頭公司綁定集體合作社、集體合作社綁定農戶的“雙綁”利益聯結長效機制,並以收益分成、合作經營、吸納務工、生産帶動等方式,實現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雙贏”目標。截止目前,小陳鄉每年從項目租金中提取收益分成,分配給全鄉脫貧戶和監測戶,帶動戶均增收7500元。小陳鄉産業項目能提供就業崗位約150個。其中,位於小扶線路旁的製衣車間,以服裝代加工為主業,主要吸納鄉域內適齡婦女,根據農忙時節自由調整,既保障了農業生産,又拓寬了收入渠道。史莊村杜菊花説:“我們家老人身體健康不用照顧,還能幫著照顧孩子,以前就守著十幾畝地,根本不夠花銷,出去打工又讓老人孩子受累。現在我在扶貧車間上班,老公在養殖場上班,農忙時候請幾天假,收入比以前多了好幾倍,還能守著老人孩子。”

目前,全鄉已形成了4萬畝的優質小麥和1萬畝的辣椒種植基地,建成了一個存欄萬頭的生豬養殖場和存欄千頭的肉牛養殖場,打造了一個羊肚菌種植産業示範園。産業項目每年可帶動村集體增收200萬元以上,帶動脫貧戶和監測戶直接增收150萬元。

下一步,小陳鄉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將繼續緊緊抓住鄉村發展、項目建設、龍頭帶動這三個重點,以資源優勢為紐帶,以産業融合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持續把小陳鄉特色種植基地、畜牧養殖産業等做優做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崔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