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跟著央視鏡頭,探尋岳陽縣的“豐收密碼”

發佈時間:2024-01-04 16:17:1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辛文 | 責任編輯:趙茜

10月下旬,洞庭湖畔

湖南省岳陽縣

迎來了晚稻收穫季

這也是全國十佳農民

董敏芳最為忙碌的時候

湖南省岳陽縣的糧食播種面積有120多萬畝,而雙季稻播種面積常年穩定在90萬畝以上,已連續13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稱號。作為全國種糧大戶筻口鎮豐瑞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董敏芳,在收割的檔口絲毫不敢懈怠。

筻口鎮豐瑞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董敏芳:岳陽縣地處美麗的洞庭湖畔,一直以來延續非常好的傳統——雙季稻種植區域。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糧食歸倉了,才真正確保了糧食的安全。

所以我們今年的這個聯合社,集合了大家所有的資源,能夠以最快的效率把糧食收到倉庫中去。相對於去年來講,我們增長了15%,我們基本上的産量都是在1200斤左右的濕稻穀的産量。所以,基本上可以確定,我們今年是個大豐收的年份。

董敏芳説,岳陽縣的稻米連年豐收,除了好年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這離不開縣裏近年來推廣的科技創新種糧法。

筻口鎮豐瑞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董敏芳:單産提升方面,我覺得做的非常好,這得益於我們岳陽縣農業農村局提出的“五化創新科技模式”。

“五化科技創新種糧法”是岳陽縣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因地制宜推出的創新樣本。作為環洞庭湖糧食主産區和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如何提質增效,不斷夯實糧安基石,岳陽縣農業主管部門探索出了圍繞單産提升、依託工廠化育秧、農事社會化服務、家庭適度規模種植、分散小田大田化和病蟲測報智慧精準化為要素的一條糧食産業高品質發展新路徑。

筻口鎮豐瑞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董敏芳:我們現在也成立了聯合社,把我們這些農機合作社有的農機都做了一個大聯合,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個區域收割稻穀之前,就可以更有效的調配資源。

2023年,岳陽縣整合農機資源,在全縣組建了8家農機聯合社,3.5萬多臺農機,實現了縣域農機作業服務全覆蓋,為全縣農民提供功能表式標準化、全程機械化服務,當好田保姆。

筻口鎮沙南新村的種植戶余煜華,是返鄉創業的90後,他們夫妻二人管理著100多畝稻田,今天外出務工的孫武剛回到村裏,就喊著余煜華幫忙去他家收割稻子。

余煜華自己有小型插秧機和收割機,平時幫著附近的小農戶插秧收割,每畝田可有100元左右的收益。比起那些大型合作社,余煜華説,他們夫婦二人也有自己的種糧優勢。

種植戶余煜華:像我們縣政府現在這個“211工程”,你看兩夫妻種100畝地,一年收入就可以達到10萬塊錢,還有各項政策支援補貼。

余煜華所説的“211工程”是岳陽縣創新的家庭適度規模種糧模式。“2”指夫妻兩人,兩個“1”是指管理100畝地、一年收入10萬,這是岳陽縣經過實踐測算過的數字。當地通過獎補政策等方式,鼓勵種糧流轉面積在100-200畝之間的小農戶,適度規模經營,提供專業化服務,讓小散戶種糧也有錢賺,這也填補了聯合社的大型農機不願去小地塊勞作的空白。

種植戶余煜華:因為每個人的精力有限,然後管理技術水準有限,像我們政府推的“百畝”“211”是最好的。你看我把種四五百畝的精力,花在這一百多畝上面,那我産量肯定提升了,我投入減少了。同時,我們政府還開設田間學校,就教我們怎麼看病蟲害,推廣好的品種。

注重科技,余煜華輕鬆管理100多畝的稻田,而育秧這樣繁瑣的事情就交給了綜合實力強的大型合作社。

種植戶余煜華:我是在董敏芳下面合作社育的秧,她的旱地育秧技術苗好、成活率也高,我現在把育秧的環節全部交給她了,自己不需要操這麼多心,你看這個谷多漂亮。

像余煜華這樣的,以家庭為單位的適度規模種糧模式,在岳陽縣已有1000多農戶,這既促進了小農戶種糧的積極性,還很好地幫他們把控了經營風險。

這裡是董敏芳的水稻育秧基地,像這樣的密室碟盤出苗技術加工廠化育供秧模式,在岳陽縣已有27個,服務大田面積11.2萬畝。不過在早幾年,岳陽縣沿襲的還是傳統大田育秧和人工手拋秧種植。有時候早春寒潮天氣,會造成大田裏的早稻秧苗爛種爛秧。為此,2013年岳陽縣探索出了旱地育秧新技術。

筻口鎮豐瑞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董敏芳:我們旱地育秧有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方面就是節約農田面積,我們通過旱育秧以後,就把農田可以正常的去栽插早晚兩季水稻,這樣的話就相當於新增早稻種植面積8%到10%。像在我們岳陽縣全縣推開的話,就可以新增産量1萬多噸。另一方面,我們把育秧從水田移到旱地,就可以更好的預防冷害,我們的管理也會更輕鬆。

高質高效旱地育秧技術節本增效,為雙季稻豐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增強了農民種糧的信心。

付軍良家有十幾畝稻田,前兩年縣裏搞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耕地進行挖掘提升,將農戶們分散在丘陵洼地的零散地塊規劃整合,也就是分散小田大田化,歸納進大型合作社統一管理。付軍良所在的村子被納入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域,老付嘗到了甜頭,今天特意又把鄧岳軍喊來,要把自己種的兩畝口糧田也託管,歸納到大田裏。

農戶付軍良:他們去年幫我們改田的時候,是整大塊改的,他們那個機械化、包括施肥打農藥都比我們好。你把它改成大田,它好管理了,産量也增高了,稻穀子比我們種的還要好。

唐禹是鄧岳軍的合夥人,也是80後返鄉創業的年輕人,他倆的合作社是建設高標準農田的頭雁。今天一大早,倆人就來整理新並進大田的付軍良的地塊。

岳陽縣步仙鎮岳禹水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鄧岳軍:小田改大田之後,面積大了,我們種的田也就大了,機械化程度高了,人工成本也就少了。以前收割麥連片的話就是140元一畝,旋耕180元一畝,現在連片之後收割50、60元也有人幹。成本大大節約,稻田的産量上去了。

小田變大田,助力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可有效解決田塊分散、經濟效益低的問題,更利於開展農業機械化服務,平均每畝水稻能增收200-300元,為提高糧食生産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2023年,岳陽縣新增高標準農田建設5萬多畝。

今天于四海家的稻田也喜獲豐收,他説除了種植技術到位,還離不開稻田邊的這些寶貝。

種植戶于四海:通過監測點實施防控,我們提前預知這個蟲子到了哪一步,就可以通知下面的農戶進行防控,通過自動測報系統,登錄手機APP,24小時都能監控到。

病蟲測報,智慧精準化,提升了病蟲危害監測預警能力,為技術員指導農戶提前預防、消殺病蟲害搶佔了先機。目前岳陽水稻病蟲害物聯網監測站已實現鄉鎮監測點的全覆蓋,為稻米穩産增産保駕護航。

岳陽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梁億仲:近年來,我們把穩定發展糧食生産作為農業工作的頭等大事,積極探索推廣5種種糧的方法,從人、地、技、錢、智等方面,全方位健全糧食生産保障機制,著力解決了田誰來種、種糧的老百姓怎麼徵收的問題。我們全縣種糧面積繼續穩定在120萬畝,産量穩定在51萬噸以上,彰顯了我們産糧大縣的責任擔當。

2020年以來,岳陽縣突出“五化科技創新種糧法”以資金技術支援種好經濟糧和生態糧,以創建省級糧食生産萬畝綜合示範片一個、市集兩個,打造了一個30萬畝的綠色高産,優質雙季稻集聚區。

洞庭湖畔稻花香

作為産糧大縣的岳陽縣

稻米産業正行進在提質增效的快車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