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農業博覽園助力鄉村振興

發佈時間:2023-11-07 16:47:3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張靜 | 責任編輯:郭頂

天府農博園位於成都市新津區北部,幅員面積113平方公里,包括興義農博、寶墩文博、安西漁博三大區域,核心區為天府農博島,佈局農博主展館、農博酒店、融媒體中心、創新林盤、大田展區等五大板塊,呈現現代鄉村産業和大地建築藝術融合相生的空間場景,是四川三農的展示窗口、博覽産業興旺的解決方案、服務鄉村振興的綜合平臺。

image.png

天府農博園獲批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納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拓展區,被授予四川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被評為2022年全省農業交流合作工作突出單位,遴選為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創建);農博主展館獲2022世界結構大獎,入選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鄉村振興實驗室十大典型案例。

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總體情況

天府農博園遵循“不損害農民利益、不擠佔農村資源、不破壞農業本底、不虧待市場主體”的理念,創新鄉村産業發展模式,通過“一二三産業融合+網際網路”,吸引帶團隊、帶流量、帶資本、帶技術的平臺型企業跨界到農博園發展,探索“農業+”産業複合模式,發展田園經濟、林盤經濟,培育壯大現代鄉村産業集群。截至目前,引進途遠·集趣共用農莊、58科技農業全國總部、通威·漁光一體、漁耕田等産業化項目46個,投入資金41.43億元。

近年來,天府農博園堅持“農博引領+鄉村振興”戰略主線,紮實推動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走深走實,按照“田間地頭辦農博”理念,構建形成“室內展館+室外展場+大田展區”博覽創新空間,打造四川三農的展示窗口,成功舉辦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主會場活動、全國鄉村振興“村長班”培訓、第七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等活動34場次。

典型案例做法

聚焦商貿流通。以全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為契機,組織園區內20余戶主體參與中國鄉村美食品鑒推廣、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天府農博·踏秋季”等活動,實現銷售收入100余萬元。組織永輝超市、標果工廠等商貿流通企業與當地村集體、規模種養大戶簽訂購銷合同,引導種植、銷售、推廣當地農特産品,幫助當地銷售2000噸。

開展消費幫扶。組織希望食品等民營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消費幫扶活動,通過定向採購、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購買當地農戶的産品與服務,共計購買當地農特産品和服務150萬元。引導途遠、餐飲協會等主體與當地村(社區)聯合發展商超、農社、網購、直播帶貨等新消費業態,幫助銷售農副産品1000噸。推動當地農産品在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設立專區專館,拓寬農産品網路銷售渠道,促進園區人地貨與消費資源有效對接。

支援當地就業。天府農博園聚焦就業幫扶,促進當地農戶增收,園區核心區所在地張河村村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3.3萬元。通過加大本地招工力度,組織58農業、新希望集團等民營企業為當地村民提供適合就業崗位。通過開展村民職業技能培訓,依託鄉村振興研究院,開設農業種植技術等培訓課程,開展村民置業技能培訓12場次,指導幫助村民提升職業技能,實現穩定就業。通過設立“就業幫扶車間”,引導彩虹集團等企業設立“就業幫扶車間”,通過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定做等形式,帶動當地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引導公益捐贈。引導納愛斯等民營企業發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傳統美德,通過公益捐贈,累計向當地村(社區)公益捐贈800萬元。引導喜馬拉雅等企業幫助當地完善道路、學校醫院、文體活動場所等配套設施投入300萬元。引導通威等企業幫助開展治理污染、景觀打造等投入200萬元。

提供智力支援。充分發揮“數字農博+鄉村振興”農業博覽綜合服務平臺優勢,實現“需即培、培即就”的人才培育協同新模式。園區技術力量過硬,已建成創新平臺18個,與中國農大、中國農科院、四川大學等10個高校院所開展合作;已入駐四川成都中農大現代農業産業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和科技服務機構5個;已建成天府農博園智慧農業平臺等産業服務體系16個,為當地村(社區)産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園區配套設施完善,已建成農博主展館、農博酒店、農博創新中心、融媒體中心、樂享大棚、食物工坊等功能載體。落地四川成都中農大現代農業産業研究院、中央黨校精準扶貧實驗室教學科研基地等優勢平臺,搭建形成鄉村振興研究院、天府希望綠領學院等實訓載體。同時,打通周邊高校、職校培訓資源,滿足鄉村人才分類梯度培育需求。截至目前,培育四川省首批農業致富帶頭人2人,當地50余戶農戶成為農業生産和經營的致富帶頭人。

助力多方共建。引導當地村(社區)廣泛開展異地結對共建行動,充分利用周邊資源。其中,張河果園子社區與金牛區九里堤北路社區、金仙橋社區結對,並建立了城鄉F2F生鮮直供渠道,城鄉黨建結對共建不斷深化。同時,還加強社企黨建結對,先後與新築公司、中國銀行新津支行,結對共建。通過村企聯建、黨建聯建,激發村企發展原動力,實現鄉村興、企業興,村級黨組織強、民營企業黨建強,結出雙興雙強碩果。整合金融服務資源,建立群眾信用數據庫,搭建“農享惠”平臺,在張河村村委會、農資供應站、助農取款點等佈局智慧服務終端,提供惠農金融貸款、金融政策宣導等服務,一鍵搞定鄉村雙創信用貸款。同時發揮新鄉村産業基金、新消費産業基金的引導作用,為鄉村雙創人才提供“投+貸+孵”全程聯動金融服務。

image.png

項目成效

主導産業突出。園區發展的主導産業為農博會展、鄉村旅遊産業,引入58現代農業總部等頭部企業,同時發展綠色食品加工製造和糧油、水産、果蔬高端農産品生産,當地村集體和80%以上的村民從事相關産業。園區按照“以三促二帶一”的創新發展模式,構建一二三全産業鏈融合産業體系和創新生態鏈。2022年,天府農博園主導産業産值16億元,佔總産值的比重約為92%。

建設水準領先。園區打造了新希望、58集團、漁耕田等一批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基地,落戶了中農大産研院、德康農牧産業研究院等科技創新平臺,納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拓展區;與中國農大、中國農科院等10個高校院所開展合作,圍繞四川“10+3”現代農業産業關鍵技術,開展技術攻關。

帶動效應顯著。園區積極推進當地“生態宜居的公園社區”建設,打造園村一體、産村融合的發展格局,已建成高標準景觀農田3000畝、健康綠道100公里,配套完善的基礎和公服設施,實現“農居變景點,農田變景觀,農村變景區”;探索農村集體股份制改革,以“村集體+新鄉村産業人+農戶”投資入股成立農博張河文旅有限公司,通過引入鄉村産業運營顧問和張河運營執行團隊,連結餐飲、民宿、休閒、研學等消費業態,實現鄉村産業在區域內的多樣表達。其中,農博園集趣·共用農莊自開業以來,項目年接待量超百萬人次,年綜合收益達1175萬元。

綠色發展良好。園區緊緊圍繞綠色發展新理念,積極發展稻魚共生、稻魚輪作的種養迴圈農業,依託水稻和水産兩大資源優勢,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稻田綜合種養模式,農田灌溉用水準均每畝減少1方水;開展農業生産建設標準體系和品牌標準建設,連結“溯源中國”數字平臺,搭建“數字農博+鄉村振興”一站式區域農産品公用品牌服務平臺,完善“天府農博”品牌的商標矩陣,基本形成“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産品品牌”的品牌建設標準化模式。園區已有71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入駐追溯平臺,有效開展追溯業務,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長效機制已基本建成。(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