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立項,科研升級,精英嚴選,“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強勢發佈!

發佈時間:2023-10-09 09:31:18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辛文 | 責任編輯:趙茜

2023年7月,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正式發佈《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原“交叉學科國際化創新人才聯合培養計劃”)。該項目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Neoscholar研究中心共同實施。項目旨在以成規模、成體系引進海外頂尖教授和研究課題,構建全學科的尖端人才的科研訓練體系,提高我高校人才自主培養的品質水準,推動我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楊振斌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黨的二十大作出了關於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戰略部署,這既是中國建設教育強國的發展方向,也是一流大學肩負的時代使命。作為一個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準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一直積極推進開放辦學,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以應對全球變革的挑戰,同時也在探索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的新路徑。”

宗瓦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世界各國教育的主要任務。當今世界面臨著多重復雜的發展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社會的團結合作。全球大學只有建立更加緊密牢固的夥伴關係,聚焦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通過更加持久深入的交流合作,才能化挑戰為機遇,更好地應對全球共同的挑戰。”

印凱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研修學院執行院長:“未來的人類社會有許多變數因素,唯有合理的教育理念才能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要從未來思考當下,加強世界各國和地區間的廣泛聯繫。在'引進來''走出去'下好兩盤大棋的前提下,在最終目標的指引下更好形成合力,實現國際交流工作從'量'到'質',從'廣泛'到'拔尖'的全面覆蓋

深耕科研教育,中國唯一的大學官方科研項目

在當前科研市場日益商業化的背景下,“快餐式科研”無法提供學生真正深入體驗科研學習完整過程的機會。因此,一個具備“高水準、高含金量”的科研項目應該滿足官方體系認證、提供一流學術資源、嚴格選拔機制等基本標準。為幫助我高校學生真正適應“高品質,高難度,高階性”的國際尖端科研訓練體系,本項目設計了“科研基礎拓展課程+科研實踐”的分階段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科交叉融合為課程設計的基礎,借鑒海外頂尖名校教授的教學經驗和課題案例,構建一個高品質且跨學科的科研訓練平臺。

匯聚國際頂尖學術教育資源,構建全學科科研訓練平臺

本計劃將充分發揮協會民間組織的身份優勢,以國際頂尖教授個人合作為核心,旨在推動高層次課程引進、高層次學者訪問和學術交流。所簽約教授均為全球超一流高校前沿學術領域的知名教授,嚴格限制為全球綜合排名前三十、美國本土綜合排名前二十、英國G5高校的在職教授,或所在學院專業排名全球前三的在職教授,也包括歐美國家院士、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高級研究員或SCI/SSCI一/二區期刊編審。

在課程設計方面,以300位教授、300門課程實現對細分研究方向和交叉研究方向的廣泛覆蓋。學生先跟教授上課,補充知識結構和科研經驗上的不足;再跟教授科研,掌握國際前沿的課題研究經驗。通過科研過程中廣泛存在的理工融合、文商交叉打破學院和學科之間的壁壘,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專業選修課程以開展科研訓練,旨在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實現人才培養方案中研究型課程教學與創新研究能力的有機銜接,同時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積累沉澱,2023國內六大校區試點完美收官

2023年暑期,在國內六大校區,超過4500名學生與教授完成了為期兩周的線下科研實踐訓練,由全球頂尖名校終身教授親自指導拔尖學生完成特定課題的研究工作。在從教學到科研總時長三個月的指導週期內完成論文817篇,發表SCI/SSCI頂尖期刊49篇,國際頂尖會議117篇。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本項目參考世界一流大學在研究型教育領域的理念,匯聚國際頂尖學術教育資源,整合國際一流高校的科研訓練體系,搭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科研訓練平臺。以探索性深、挑戰度高、創新性強的研究任務為教學主題,以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與創新實踐,助力中國高校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