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大英博物館》火了,數字賦能如何促進文物保護?
發佈時間:2023-09-11 09:13:2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劉欣悅 | 責任編輯:趙茜2023年9月5日,《逃出大英博物館》迎來大結局,這是一部由自媒體博主拍攝的短劇,在播出後於抖音平臺點讚量已達到兩千萬次,在劇情與製作獲得廣泛討論的同時,文物保護與傳承的話題再次被推向更高的熱度。
數字化是博物館與文物保護的大勢所趨,如何借助數字化讓文物活起來,火起來?文博館與地方政府正借助科技發展予以推進。
數字賦能助力文物活起來
文物數字化的任務與願景一是要永久地留存下來,留存其資料,現狀,構造,體量,質地,材料,顏色等等。我們在將易損文物以數字化方式留存珍貴影像後,也要永續利用它們,此即文物數字化之宗旨。
通過數字化技術,我們能夠發現每件文物獨特的微小痕跡特徵,並對國寶進行精準的跟蹤和識別。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博物館(中國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藏)開發的“文物指紋”應用程式,有效解決了文物外借和交流的後顧之憂,從而讓文物煥發出真正的生命力”。
最近,故宮與騰訊聯手打造的創新實驗室成功實現了數據採集中心的三維影像和數據獲取,並運用虛實融合演播技術進行了演播,從而將所收集到的數據資源轉化為可供大眾欣賞的文化産品,例如故宮數字大片、線上展覽和全景展廳。故宮博物院目前已推出紫禁城365,數字文物庫、數字多寶格、虛擬故宮展覽等一系列小程式,只需啟動這些小程式,故宮就在您的掌握之中。
數字化數據採集在敦煌石窟遺跡中的應用範圍已經從二維擴展到了三維,實現了更全面的數據採集。如何將這些海量的數字圖像與實物進行無縫融合?敦煌博物館為此開展了一系列技術研究和實踐探索。目前已完成對莫高窟290處洞窟壁畫的數字化採集,以及對44件彩塑進行三維重建等多元化文物的數字化處理,這項工作仍在持續進行中。
數字賦能助力文物火起來
數字賦能助推文物火爆,實景三維技術與文化旅遊的實現成為了關鍵所在。2023年8月,山西文物數字博物館官方網站發佈主題為“國寶在山西”的文物主題遊徑,為遊客提供全新文化旅遊體驗。在“山西省文物局網站”、“山西文物”微信公眾號以及微信搜索“山西文物數字博物館”小程式中,市民可以輕鬆地瀏覽和體驗相關文物資訊。
同月,杭州博物館與十八數藏聯手,聚焦于杭博珍藏,採用動態數字化的方式,欣賞跨越千百年的珍貴文物之美,領略中國悠久歷史文化藝術的魅力。在這一過程中,“寶藏”一詞被重新定義。推出的《尋寶杭州博物館》系列數字藏品,為年輕用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展示方式和載體,將珍貴的國寶文物呈現在人們面前,成為了當今社交語言和社交符號的潮流代表。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以下簡稱‘中運博’)擁有2萬平方米展館,但是與大運河2700公里長相比,能夠展示的東西卻極為有限,由於沿岸遺産點58個,非遺1000余處,博物館內無法陳列。但借數字化的力量,可以使不可能成為可能。”通過使用25台先進的投影機、3D石刻和高科技數字化技術,博物館成功將大運河流域和時段的美景呈現在觀眾面前。(作者:長沙理工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