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大壩鎮:多點“造血”,打造強村富民新圖景

發佈時間:2023-06-09 09:21:3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普寧市人民政府官網 | 責任編輯:郭頂

每天清晨是普寧市大壩鎮馬厝宅村最熱鬧的時候,健身公園裏村民打球鍛鍊強身健體,農莊園裏群眾在棧道休閒散步,菜農們忙著把剛採摘的新鮮蔬菜運到農業公司門店,由公司工作人員進行搭配包裝、網上銷售……到處洋溢著一派繁忙的景象。

打造更好發展環境、搭建更闊發展平臺,是大壩鎮提升鄉村産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一個重要舉措。近年來,大壩鎮立足自身優勢、牢牢把握機遇,持續在鄉村産業上下功夫,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去年,大壩鎮全部26個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10萬元,同比增長8.33%,其中,超過50萬元的有12個村,佔比46.15%,同比增長33.33%,一幅強村富民的幸福圖景在大壩鎮徐徐展開。

發展特色産業

夯實村集體經濟基礎

大壩鎮位於普寧市西北部,農業特色明顯,主要種植蔬菜和水稻,盛産紅腳芥藍、生薑等特色蔬菜,是普寧市省級稻蔬産業園主要基地,洪東禽蛋基地是省“菜籃子”工程基地,大壩鎮生豬屠宰廠是普寧市8家定點屠宰廠之一,廣東好鮮原農産品有限公司是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産基地認定單位……近年來,大壩鎮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優勢,發展“菜籃子”經濟,不斷提升特色農業産業發展水準,夯實村集體經濟基礎。

“太興村的紅腳芥藍和九江村的生薑是我們這裡的‘名菜’,還有南瓜、油菜、西洋菜、韭菜花……”提起“大壩菜”,大壩鎮黨委書記陳海雄滔滔不絕,如數家珍。據其介紹,農業産業是大壩鎮的特色産業,目前該鎮已打造了紅腳芥藍等12個特色種植基地,這些種植基地成為拉動村級集體經濟增長和村民增收的強勁引擎。為進一步擴大稻蔬規模化種植,大壩鎮持續推進撂荒耕地改造和土地流轉,已申報獲得上級土地流轉獎補資金120多萬元,接下來還將對符合條件的繼續申請獎補。據悉,大壩鎮每年的土地流轉可為村集體創收30多萬元。

如何利用好“大壩菜”這張閃亮的名片,進一步打開本地農産品的銷路,增加農民的收入?大壩鎮委、鎮政府用新思路給出了答案。2022年11月,大壩鎮引導各村經聯社出資1~3萬元不等,與本地農業企業、相關傳媒公司共同參股,註冊成立普寧市富民貿易有限公司,聘請鄉村CEO進行管理,統籌各村農産品及農副産品銷售,對接企業、工會開展肉菜配送,並參與對外投資合作,統籌家庭農莊園經營、綠美建設養護和村民樓房光伏工程建設等,持續壯大村集體收入。鄉村CEO劉經理是該公司的執行董事,他告訴筆者,公司拓寬了本地特色農産品線上線下銷路,目前已和多家單位開展合作,預計今年可為村集體創收50多萬元;接下來,公司還將繼續拓展業務範圍,在南藥種植方面與廣東廿四味等公司合作,打造南藥科普基地、非遺産業創業孵化園和非遺風情街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在東莞幫扶單位的支援下,大壩鎮引導農業貿易公司在東莞市東坑鎮開設潮汕特色農産品專賣店,並與幫扶單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每年為村集體增加90多萬元的農産品銷售。“接下來,大壩鎮還將發揮生豬定點屠宰廠作用,加快盤活土地,引進農業龍頭企業並配套建設冷鏈倉儲、物流等設施,發展現代農業和預製菜産業,帶動集體經濟發展。”陳海雄説。

對接園區發展

激活發展“新動能”

“這是平林村村集體建房的效果圖。這裡是市場,這邊是人才公寓,建成後,不僅能解決被徵地村民的騰退安置問題,還能為村集體帶來一部分收入……”陳海雄介紹大壩鎮如何加速農村經濟自我“造血”,盤整儲備村級工業園土地,加快産業集聚發展的思路。

據了解,普寧市産業轉移工業園坐落于大壩鎮,大壩鎮是服務園區的徵拆主戰場,平林村是該園區主徵地村之一。大壩鎮結合鎮村工業園區發展需求,積極對接園區發展,著力激活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動能”。該鎮引導平林村等周邊徵地村系統謀劃村集體建房,建設市場、人才公寓等園區配套,為村集體提供60多間可供出租的商鋪、檔口和150多個停車位,預計每年能為村創收60多萬元。目前,平林村等徵地村村集體建房和太興村、九江村等村莊舊改正在有序推進中。

為加快園區周邊群眾就近就業,大壩鎮成立村集體參股的勞務派遣公司,服務園區企業用工需求。該公司定期舉辦對接會、招聘會,提前開展技能培訓,目前已吸納周邊群眾超550人轉移就業,派遣120多名農民工匠參與美麗圩鎮、和美鄉村建設;公司還在電商創業街設點,打造電商直播平臺和培訓基地,解決農産品直播審批難、個體創業成本高等問題,服務農産品線上銷售,持續為村集體增加收入。

幸福的帷幕已經拉開,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大壩鎮表示,接下來將認真落實上級有關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決策部署,搶抓高品質發展機遇,打造更優鄉村發展環境;加快特色産業發展,帶動農戶和村集體經濟持續增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謀劃推進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建設,全力以赴探索一條符合大壩實際、富有大壩特色的鄉村振興發展道路,讓農業更有幹頭、農村更有看頭,讓村民走上更加寬廣的幸福大道。(普寧市人民政府官網供稿 潘寶民 張廷為 任留計 郭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