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健康才能常健康,華大優美達助力國民菌群新選擇
發佈時間:2023-05-29 10:49:1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辛文 | 責任編輯:郭頂“腸道有三大功能:第一,身體99%的營養要靠腸道來吸收;第二,它是最大的排污場,我們身體産生了很多的毒素,廢物80%靠腸道排出來;第三,它還是最重要的一個免疫器官,因為我們身體70%的免疫力要靠腸道來維護,所以有一句話叫腸健康才能常健康。”5月29日,正值世界腸道健康日,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主任醫師林國樂在做客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直播間時表示,作為人體的“第二大腦”,腸道健康與人體健康、衰老、疾病發生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自己腸道菌群,維護腸道菌群的平衡非常重要。
只有腸健康才能常健康
根據《2021年腸道健康白皮書》對2000人進行的腸道問題調研中,有九成人群正飽受或過去曾經經歷過胃腸道不適的症狀。其中便秘、腹瀉、脹氣是最常見的胃腸道不適的症狀。同時,儘管臨床上對於疾病的診斷更為嚴苛,成年人的功能性便秘的發生率也在13%左右,比例並不低。
在林國樂看來,90%的人有腸道問題,其原因有多個,一是因為現在生活壓力特別大,經常的熬夜抑鬱焦慮,其實對我們腸道是有壓力的,壓力下腸道菌群就會發生變化。第二個是應酬特別多,抽煙喝酒、熬夜、暴飲暴食等,然後多吃了一些大魚大肉。“大魚大肉,是有害菌喜歡吃的,吃得太多就導致有害菌多了,益生菌就少了,這時日常調理是關鍵,應該對益生菌進行適當的補充,但如果腸道菌群失調出現疾病性的改變了,就需要使用專門的益生菌製劑了。”
林國樂教授指出,菌群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是幫助人體消化、調節免疫、甚至抵抗炎症和細菌的入侵的重要幫手。人體菌群分三類: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其中有益菌和有害菌顧名思義,作用明顯,而佔細菌70%左右的中性菌則像是“墻頭草”,身體中的細菌誰多就偏向誰,“如果我們的體內腸道內有益菌佔的比例高,它就偏向那,幫助有益菌形成一個非常好的態勢,微生態對我們的腸道是有健康的;如果説我們的有害菌佔了多數比例了,中性菌就會偏向它然後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
此外,一些大眾熟知的疾病如包括肥胖、糖尿病甚至阿爾茨海默症等,經過研究發現也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重要關係,林國樂提醒,“大家一定要重視自己腸道菌群,維護腸道菌群的平衡非常重要。”
“小小的腸道微生物要大大的重視”
北京世紀壇醫院腫瘤代謝與營養中心主任石漢平教授也對上述觀點表示認同。他在直播中表示,其實每一種腸道細菌對我們人體都非常重要,“既不能把某種細菌殺滅掉,也不能讓某一種細菌過度生長,平衡和諧才是腸道健康最重要的一個基石。但當腸道處於疾病情況下,有的細菌多了,有的細菌就少了,所以這個時候補充一些益生菌進去,讓它恢復平衡是極其重要的。”
在石漢平教授長期耕耘的腫瘤營養領域,他也在踐行上述觀點。他一直在向患者灌輸一個概念——“營養是一線治療,是基礎治療”。他透露,目前臨床上也發現一些細菌跟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有些細菌甚至和腫瘤的消退、轉歸愈後變好也密切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高度重視營養,通過營養來維護腸道的平衡,甚至直接用健康人的腸道菌群移植到腫瘤患者裏面去,也取得一些比較好的效果。”
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吳靜介紹,腸道菌群的失衡,不僅可能讓身體出現一些干擾或紊亂,還可能會導致一些細胞的惡變等等,更重要的是腸道菌群還起到了身體的“屏障作用”,如果這種平衡被打破了,屏障可能就會不是那麼完善了,比如出現人體受到炎性的攻擊,或者是在一些毒性的暴露下,會産生一些危害。她提醒廣大網友,“腸道菌群的失衡,不僅僅是一個腸道系統的問題,它可能會讓全身的很多系統器官都會出現問題,所以小小的腸道微生物,我們一定要大大的重視。”
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則強調,腸道菌群在人體健康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菌群本身也非常脆弱,“所以我呼籲一定不能濫用抗生素”,以免破壞了腸道菌群的微生態。
在直播中,高福院士的觀點得到了嘉賓們的熱切贊同。華大集團CEO尹燁博士表示:“我也特別想跟著高院士一起呼籲,尤其是對孩子們。”他介紹,由於益生菌最開始的建構主要發生在6個月到18個月,這部分是腸道的骨幹菌群,“我們經常説要讓孩子的腸道菌群好,一個最重要的點就是病因不明、沒到特別清楚的時候,不要給小孩子亂吃抗生素,很多的這種孤獨症,我們叫抑鬱症,都跟過早的使用抗生素,現在看起來是有關聯的。”
“産學研一體”做更適合中國人的益生菌
科學無國界,菌群有無國界?石漢平教授在直播中提出的問題引發嘉賓們的熱議。
尹燁博士透露,早在2010年華大與歐盟Meta HIT合作開展腸道微生物組研究,曾在《Nature》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腸道菌群的文章,文中提及菌群和血型一樣有腸型。從那以後發現在腸道菌群整體的研究上,西方很多發達國家要領先中國很久,比如像“保加利亞乳桿菌”這樣類似的命名,“你們就會明白,當一個科學發現向我們的産業轉化過程中變成技術了,菌種本身就是有國界的。那麼能不能有中國人更好的菌株,能不能有適合於中國的一些菌,可以更好的靶向性地進行針對性的補充或調節,是我們在把科學發現向産業轉化過程中必須考慮的事情。”
他介紹,華大一直都非常想做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菌株,從第一篇文章2010年,到2022年産品使用首次超過了一個億,這12年的時間中,非常高興能看到越來越多的臨床大家、微生物大家都加入進來,每個人都從自己的點上看到很多很有趣的東西,而且他們之間再一關聯就變得更加的有趣。
“我們希望不僅是華大的、中國的,而是整個益生菌産業的這些機構,都能夠做出適合於“中國媽媽味道”的,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又能夠適應到全世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菌株,助力健康中國,幫助我們的微生態王國越來越和諧。”在直播的最後,華大集團CEO尹燁如是説,“我想這應該是所有的科研界、技術界、産業界、臨床界一個共同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