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傳承復興與陜西發展”論壇 暨“荊山鑄鼎文化研討會”

發佈時間:2023-04-24 10:13:4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辛文 | 責任編輯:趙茜

4月22日,“中華文化傳承復興與陜西發展”論壇暨首屆“荊山鑄鼎文化研討會”在陜西富平荊山鑄鼎文化研究院成功舉辦。陜西省社科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楊遼,省文化廳原黨組書記、廳長秦天行,省人事廳原常務副廳長楊寶珊,省新聞出版局原副局長任中南,當代陜西研究會會長唐震,陜西秦正建設集團總經理韓雪松等出席大會開幕式。

楊遼在致辭中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有著五千多年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史中孕育發展,體現出中華民族最昂揚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識,其精髓和核心更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與時俱進,不斷煥發出時代的光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生生不息、綿綿不已的民族精神和發展動力,蘊含著今天實現中國夢的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它在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可以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促進全人類的文明進步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古到今一脈相承,是人類歷史上從未中斷的比較獨特的文化類型,是不斷滋養廣大中國人民千百年來的文化積澱、道德準則和觀念形成的豐厚土壤。”他希望與會專家在研討中,全面貫徹省十四次黨代會精神,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充分發揮陜西作為中華文化根脈重要地位和作用,賡續和發揚陜西文化優勢,認真研究講好陜西故事,為陜西文化高品質發展建言獻策,為陜西建設文化強省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

韓雪松在歡迎詞中向與會專家學者介紹了陜西秦正建設集團對荊山鑄鼎文化的積極開發和有益探索,他説:“中華郡文化旅遊景區位於富平、閻良和三原之間的荊山之巔。荊山蒼蒼、漆沮茫茫,這裡是孕育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是軒轅黃帝、大禹荊山鑄鼎之地,被史書譽為中華文明的破曉之地和人間砥柱。中華郡文化旅遊景區以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荊山鑄鼎歷史文化為背景,以荊山原生態地形地貌為基礎,景區佔地面積2000余畝,總投資30余億元。由陜西秦正建設集團斥鉅資匠心打造集國學教育、非遺傳承、文化研學、藝術家論道、人文體驗、特色農業觀光、休閒度假、溫泉康養、美食購物、親子遊樂、特色民宿為一體的複合型旅遊目的地。”

唐震在講話中指出:“當代陜西研究會作為陜西省一級學會,是我省綜合研究哲學社會科學、關注省內外重大現實課題的重要社團。在省社科聯的堅強領導下,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援下,當代陜西研究會不斷推進政産學研跨界融合,全面強化學科建設和專業細分,逐漸形成了有明確研究方向、有專家學術團隊、有社會力量支撐、統分結合的智庫平臺,為我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以及理論成果向應用層面轉化作出了應有貢獻。此次,當代陜西研究會與陜西秦正建設集團聯合舉辦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盛大論壇,主題十分明確,時機特別重要,現實意義重大。這次論壇的舉辦,既是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入貫徹落實,也是對全省高品質發展和文化強省建設的有力支援。”

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秦漢研究室原主任、教授王學理,陜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原主任、省社科院古籍研究所原所長何炳武,長安大學廣告學系原主任、社會學教授戴生岐,西北大學絲路藝術遺産研究院院長、西北大學博物館教授嚴學良,西安市委黨校學報編輯部原主任、《西安社會科學》原主編王琪玖,富平黃帝鑄鼎文化研究院副院長趙學海等分別圍繞《秦宮之名天下之華》、《研究黃帝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合和平健: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哲學之精髓》、《百年考古中華文明探源為何要重建“文明三要素”》、《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與現代性轉換—以中華郡文化旅遊景區為例》、《一座山丘一條河》等做了精彩的主題演講。當代陜西研究會會員代表還圍繞《中華文明“底蘊”與秦嶺“祖脈”》、《從宋人李昉碑序看黃帝陵成為中華民族精神標誌的原因》、《仁愛:中華民族獨特的愛》、《秦嶺終南山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論“陜西精神”的內聚與外化》、《陜西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與産業附能》、《弘揚秦商精神高品質發展陜西經濟》、《陜西民間刺繡藝術的特徵和文化內涵與傳承保護》、《西安傳統主題文化街區的傳承復興與人文型智慧城市建設》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

本次論壇由當代陜西研究會和陜西秦正建設集團聯合主辦,陜西荊山鼎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富平荊山鑄鼎文化研究院、子點疆山(西安)文化産業集團、西安扈酒酒業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當代陜西研究會部分會員、理事,陜西秦正建設集團相關領導,省內外部分應徵文章作者,省內有關高校專家學者以及相關企事業單位代表等共計80余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此次會議還設立了“當代陜西研究會中華文化遺産研學基地”,並成立了“當代陜西研究會中華文化遺産研究專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