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厲奮發開新篇 篤行不怠創佳績 臨湘“六大振興”全力打造“三區四市五個新格局”
發佈時間:2023-02-03 09:19:3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劉宇麗 | 責任編輯:趙茜“2023年,臨湘主要經濟指標預期為: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9%,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地方收入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地方稅收收入增長10%,城鎮、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9%。”2月2日,臨湘“2023市鎮村負責幹部大會”召開,臨湘市委書記王文華發出動員令,吹響了臨湘新一年奮戰的號角。
2022年,臨湘經濟增長捷報頻頻,招商引資喜事連連,産業發展碩果纍纍,全年新簽約項目63個,簽約總額413億元。農業農村生機勃勃,生態環境碧波粼粼,民生保障福祉綿綿,社會大局暖意融融,黨建工作實效滿滿,全年榮獲國家級、省部級各類先進表彰27項,綠色化工産業園拔地而起,中非工貿産業園成為全省首個對非實體貿易平臺,抗旱保灌“五級提水保豐收”經驗兩上央視新聞頻道直播欄目,臨湘“最美長江岸線”亮相央視直播間,河湖長制工作獲評國務院真抓實幹督查激勵,養老服務工作、“放管服”改革獲省政府真抓實幹督查激勵。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全力打造“三區四市五個新格局”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對加快臨湘高品質發展意義重大。在新征程上,如何實現既定目標?臨湘市決策者們以“興産業、興迴圈、興鄉村、興生態、興民生、興黨建”等六大振興工程,全力打造“三區四市五個新格局”。
該市興産業,不斷增強高品質發展的競爭力。該市繼續緊扣“招商引資400億,新簽約項目60個、新開工項目30個、新竣工項目30個”的“4633”的年度目標,引進30億元以上項目2個、20億元以上項目3個、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三類500強”企業2家以上,引進內資和到位外資增長兩位數以上。培育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6家以上、“小巨人”企業4家以上,做大做強全省一流的綠色化工産業、遠近聞名的建築建材産業、中南最大的竹木家居産業、世界知名的浮標釣具産業四大産業集群。加快興業路、永興路延伸段、楊橋大道延伸段3條道路建設,加快天然氣管網、雨水管網三期、蒸汽管網二期3大管網建設,提質改造污水處理廠,完成長江排污口設置論證批復,確保園區環保過關。進一步提升園區承載力和吸引力,確保進入全省“五好”園區考核前30位,力爭進入前20位。
該市興迴圈,不斷增強高品質發展的源動力。加快鴨欄港提質改造,啟動建設3個3000噸級直立式碼頭,切實保障工業産品、木材、礦産、砂石等大宗貨物物流需求。積極對接配合S208長江大道東延線建設,打通濱江産業區與城陵磯新港區交通主動脈,構建十分鐘産業生態圈,加快形成大進大出、優進優出、成網成環、互聯互通的集疏運體系。積極對接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實現進口貿易總額10億元以上,全面創建全省中非經貿深度合作示範區。持續深化“放管服”“一件事一次辦”改革,規範涉企監管執法,實行審批監管聯動,開展違規收費整治,優化服務,打出營商環境“金招牌”。
該市興鄉村,不斷增強高品質發展的支撐力。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完成拋荒治理1100畝,守牢54.23萬畝耕地紅線,大力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農機,堅決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5.21萬畝、糧食播種面積84.5萬畝、糧食總産量35.1萬噸的年度任務。積極開展脫貧人口職業技能培訓,引導參與産業發展和務工就業,力爭2023年底全市脫貧群眾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9500元,增幅12%以上,完成64個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穩步提升農村供電能力,新建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線路1條,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行動,完成農村戶廁改造1500個以上,新建農村公廁8座,創建美麗宜居村莊10個、省級鄉村振興示範鎮2個。進一步推廣“五員格長”“鄉親評鄉理”等村民自治模式,不斷健全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
該市興生態,不斷增強高品質發展的承載力。提高環境治理效能,確保城市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89%以上,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達標比例達到100%,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加速推進剩餘4家化工企業搬遷,打造綠色化工産業“臨湘樣板”,大力推進湘鄂兩省聯合執法全國亮點、小微水體整治工作全省亮點、美麗河湖工作全省亮點“三大亮點工作”,繼續爭創河湖長制工作先進縣(市)。加快建設林長制智慧管理平臺,全面完成造林1萬畝、義務植樹150萬株的綠化任務,紮實做好造林綠化項目申報。加快光伏項目、空氣儲能項目建設,推動京能分佈式光伏項目、中能建空氣儲能電站項目、中石化新星光伏發電項目快速落地,擦亮詹橋壁山老區、“中共小源支部”“五尖山烈士陵園”等臨湘紅色地標;做旺“臨湘國際垂釣節”、萬里茶道(臨湘段)文化節、臨湘竹文化節等文旅品牌節會;做優“龍窖山瑤文化之旅”“6501航空航太國防遊”“五尖山歡樂世界親子季”“油菜花海”等文旅節點,打響“臨山秀水、湘約天下”文旅品牌。
該市興民生,不斷增強高品質發展的凝聚力。切實解決好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問題,繼續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改善市民居住環境,不斷健全醫療、養老、退役軍人、特殊困難群體保障體系,提高殘疾人“兩項補貼”,堅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繼續實施農村薄弱學校三年攻堅行動,加快市中醫醫院整體搬遷,著力提升市人民醫院急重症救治能力,做強做精中醫、婦幼保健、精神病專科等特色醫療,努力提高鄉鎮衛生院服務水準。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力爭年內成功提名,精心運營好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持續開展好文創作品展、草根文化藝術節等文化活動。紮實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全面加強“平安臨湘”建設,有效整合“雪亮工程”、網格化服務管理、綜治資訊化等系統,建設大數據智慧管理平臺,織密織牢“平安網”。
該市興黨建,不斷增強高品質發展的內生力。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進一步堅持和規範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制度,認真落實“每月一次、上下同題”,精準抓好黨員幹部培訓全覆蓋。深入開展“四亮創建”活動和“巴陵先鋒十項行動”,鞏固拓展區域黨建“六共聯建”成果。加大市財政經費保障力度,逐年提高村級運轉經費標準和村幹部報酬待遇,繼續暢通優秀村(社區)幹部考錄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渠道,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加強城市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和流動黨員管理。深入整治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腐敗,深入開展提級監督試點工作,堅決懲治群眾身邊的“微腐敗”。全面加強黨性教育、政德教育、警示教育和家風教育,持續拓展清廉臨湘建設成果,不斷鞏固以清為美、以廉為榮的清廉生態。(圖文:劉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