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高新區(江海區):更開放更包容 深度擁抱大灣區

發佈時間:2022-12-02 13:33:2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周姣娥、何榕、李文俊 | 責任編輯:趙茜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改革開放得風氣之先的地方,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及,推進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産業聚集區建設。

這是大浪淘沙的時代。

近年來,江門市高新區(江海區)依託區大灣區辦高品質規劃大灣區發展路線,搶抓歷史重大機遇,用足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持續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以更開放、更包容的姿態深度擁抱粵港澳大灣區。

高新區(江海區)先後出臺《江門“僑夢苑”核心區高品質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江門高新區(江海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施方案》《江門高新區(江海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方案;加快建設深茂鐵路江海段建設工程、中江高速改擴建工程(江海段)等交通項目,加快形成立體高效優質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緊密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與深圳市龍華區簽訂“跨域通辦”合作協議,促成第一批59項政務服務事項“跨域通辦”……

打好“僑”牌 為大灣區建設注入“僑動力”

“江門是一個幹事創業的福地。我這幾年切身感受到江門對人才的關懷和對創新創業團隊的扶持,公司得到了更多發展機遇。”2019年,馬來西亞僑眷甘榮嬌,攜手其他歸僑,在江門“僑夢苑”核心區成立江門市方程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幾年的幹事創業,堅定了其在這裡發展的信心。“江門‘僑夢苑’核心區的專項扶持政策,讓公司享受到高層次人才創業補貼。這項補貼在公司初創期作用很大,給公司的人才團隊帶來信心。”她説。

一直以來,高新區(江海區)把“僑夢苑”核心區建設工作放在僑務工作首位。

去年10月,高新區(江海區)發佈《江門“僑夢苑”核心區高品質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這是江門“僑夢苑”掛牌以來出臺的首項專項優惠政策。同期,“兩中心、六平臺”(江門“僑夢苑”核心區綜合服務中心、科技産業創新服務中心、華僑華人創業創新基地、雙創孵化基地、産業加速園、港澳青年創業創新基地、高新創智城、金融中心)揭牌啟用,為廣大華僑華人、港澳同胞搭建起産業對接、文化交流的廣闊平臺。目前,“僑夢苑”核心區已累計接待海外僑領、高層次人才、港澳地區青年社團交流團等170多批超6000多人次。

高新區(江海區)把“僑夢苑”核心區建設工作放在僑務工作首位。邱昱 攝

為支援華僑華人創新創業,高新區(江海區)完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總部園區”的全鏈條孵化體系搭建,建成市級以上孵化育成載體數達19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3家,為僑資企業提供綜合服務,幫助新型科創企業迅速成長形成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區(江海區)加快推進便利華僑華人投資制度專項改革試點,創新推出江門“僑夢苑”特色金融産品“僑資貸”,建立“稅務+僑”服務合作機制等“僑”産品。同時,該區創新涉僑糾紛訴調方式,建成全市首個縣級涉僑聯合糾紛訴調對接工作室。

創新引領  邁向大灣區先進製造新高地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作為江門唯一的國家高新區,高新區(江海區)全力推進創新引領,賦能産業發展。據了解,高新區(江海區)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産總值比例超4.5%、高品佔比62.5%;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19家,科技型小微企業1213家,瞪羚企業9家;省市級新型研發機構13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98家。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高新區(江海區)對標惠州仲愷高新區和中山火炬高新區,借鑒灣區先進高新區在創新驅動、産業發展等方面的優勢措施,不斷比學趕超。同時,制定《江門高新區爭創全國50強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動高新區向全國50強奮進,力爭躋身灣區一流行列。

近年來,粵港澳三地創新協作更加緊密,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熠熠生輝,國際頂尖創新資源匯聚灣區。高新區(江海區)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高效率對接廣深港澳科技走廊,不斷釋放科技創新活力。

高新區(江海區)緊抓江門大型産業集聚區東組團建設機遇,著力打造高新區—三江睦洲聯動發展先行啟動區,加快推動與三江、睦洲聯動發展,建設深江産業融合發展合作區,打造成為承接珠江口東岸城市特別是深圳産業外溢的“橋頭堡”。

據了解,2019年以來,高新區(江海區)引進超億元以上産業項目共141個,總投資額達571.38億元;引進的項目平均投資強度達1090萬元/畝、平均創稅率達55萬元/畝、平均容積率達3.4,均創歷史新高。

瞄準“落地江海、立足江門、依託灣區、輻射港澳、服務全國”目標定位,高新區(江海區)舉全區之力打造國家級安全應急産業綜合示範基地,加速形成“安全應急産業園區、應急管理學院、應急科普體驗中心、大灣區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全國重點實驗室”五維一體安全應急産業發展格局。目前,高新區(江海區)已引進近70家安全應急産業相關企業、科研機構進駐。

創新驅動,人才是關鍵一環。近年來,高新區(江海區)持續推進全國博士後創新(江門)示範中心核心區聚才引智,出臺了全市首項博士後專項扶持政策——《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加快集聚博士後創新創業暫行辦法》。政策試行3年來,博士後科研平臺從7個增長至19個,增長率為171%;博士工作站從無到有,再到6個,增長率達600%;博士後人數由4人增加至26人,增長率達550%;博士人數由38人增加至81人,增長率為113%。

高新區(江海區)把“僑夢苑”核心區建設工作放在僑務工作首位。邱昱 攝

此外,高新區(江海區)結合實際情況,創新思維,成功推動全市首家園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落成,並增設4家分站,形成“區域工作站+企業分站”的人才創新網路,為博士後集聚提供廣闊平臺,成功推薦江門市安諾特炊具製造有限公司、勵福(江門)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建設廣東省博士工作站。

“軟”“硬”聯通 加速畫好灣區發展“同心圓”

華南地區最大的內河智慧港口——江門高新港投入使用;深茂鐵路江海段建設工程、中江高速改擴建工程(江海段)加快建設,五邑路擴建工程全線通車;會港大道以北、雲沁路以南、江睦路以西、南山路以東片區等安全應急産業園區路網基礎設施項目全面動工,高新區(江海區)“十縱十橫”“公、鐵、水”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逐步成型,緊密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

華南地區最大的內河智慧港口——江門高新港投入使用,為高新區(江海區)進出口貿易提供“家門口”的碼頭。邱昱 攝

“硬聯通”持續加速,“軟聯通”不斷深化。

高新區(江海區)粵港澳大灣區政務一體化進程蹄疾步穩,在高新區綜合服務中心設置“跨域通辦”綜合服務窗口(含灣區通辦),為港澳居民和企業提供21個部門共計704項事項優先辦理。

30多年前,港商陳梁暖紮根江海創業,對這裡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感受頗深。他説:“如今,依託商事登記‘智慧灣區通’等智慧商事服務,港澳創業者足不出戶,就能跨境辦理江門營業執照。”

“讓高新區(江海區)成為港澳各行業人士就業、創業、生活的良好聚居地和新空間。”江海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該區持續優化生活環境,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近年來,江門市兒童公園、龍溪湖閱讀中心、城央綠廊碧道、下沙公園等相繼建成,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天鵝灣小學、景賢小學、景賢初中等一批優質中小學大批招生,高新一小、滘頭片區學校建設和江南小學、實驗小學等學校改擴建工程逐步推進,高新區(江海區)教育“黃金圈”初步成型。全市首個國家標準化代謝病疾病管理中心建成落地,兒童免疫服務中心釜山中心、下沙中心、茶庵中心全面開放,高水準三甲醫院市中心醫院新院區項目正加快建設,醫療服務水準亦大幅提升。

“隨著高新區(江海區)與港澳地區的合作不斷加深,城市品質不斷提升,我將帶動更多港澳朋友投資江門、投資大灣區。”陳梁暖説。

江海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推進與灣區城市的軟硬聯通,將高新區(江海區)打造為人才集聚、産業振興、科技創新高地。”(文:周姣娥、何榕、李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