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蠣”發展,生態蔚藍——南黃派出所推進牡蠣産業融合發展生態警務建設

發佈時間:2022-11-04 16:46:5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南黃派出所 | 責任編輯:郭頂

今年以來,南黃派出所以守護青山綠水為目的,建立牡蠣産業融合發展生態警務工作站,著力打造牡蠣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生態修復+”新模式,積極改善岸線生態環境,將生態與發展相互融合,注重多種業態,全力打造“全域佈局、多點集聚”的牡蠣高品質發展新格局,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微信圖片_202211041541561_副本.jpg

一、“生態整治+牡蠣産業”發展,養殖示範區走生態養殖新路。一是織密“生態警務”發展體系。牡蠣産業示範區生態警務工作站以打造“水清、岸綠、灘凈、灣美”的牡蠣養殖發展示範區為目標,堅持規範管理與生態整治相結合,對示範區養殖企業採取“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統一運營”的方式進行集中規範管理,同步對海岸線“傷疤”“死角”和歷史遺留問題,依託生態工程項目進行保護修復,聯合乳山海岸帶整治著力解決海岸帶養殖“擠臟亂”問題,聚力打造牡蠣全産業鏈條。二是擰緊“生態警長”責任鏈條。把守護生態底色作為海岸帶整治修復的重要抓手,成立生態警務工作專班,將灣長制、港長制與“生態警長”有機融合,建立定期巡查、工作督察、情報共用、資訊報送等制度。發揮生態警長和生態民警在保護岸線生態環境、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犯罪中的“資訊員”“治安員”“服務員”職能作用,蒐集涉海情報,開展治安巡邏,消除治安隱患,救助群眾。三是提升“多元治理”工作質效。依託“生態聯動、生態聯控、生態聯防”機制,加強沿海、灘塗、園區視頻監控建設,會同駐地鎮政府、海洋發展、生態環境等職能部門,多次開展集中執法巡查活動,圍繞海洋生物保護、地市交界、灘塗環境治理等重點區域實行24小時監督,不斷提升生態防控能力水準。持續推動生態警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實施“警格+網格”融合模式,吸納示範區保安、企業黨員、漁船民中的治安積極分子參與到生態巡邏和海岸帶保護中,開展海灘垃圾清理活動,保護了示範區的生態環境。

微信圖片_20221104154157_副本.jpg

二、“岸線整治+農村品質”提升,沿海村隊以生態修復謀轉型。一是突破傳統警務方式,增強戰鬥力。成立牡蠣發展示範區生態警務研判中心,成立“生態警務”大數據研判小組,將示範區5名資訊員納入研判中心,深化生態警務研判中心生態保護專題探索,提升精準預防和研判打擊能力,同時加強生態環境和法制宣傳,發動群眾參與示範區生態環境治理,及時掌握牡蠣養殖示範區內生態環境的動態變化。二是優化生態保護模式,整合外腦力。在保護和修復海洋生態的過程中,全面實現涉海産業鏈延伸,協調引進環保科技企業,把牡蠣殼、滸苔等海洋垃圾變廢為寶,生産有機肥、海洋蛋白肽等産品。期間,與乳山國潤中恒能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建立生態環境共治協議,實現了滸苔資源化利用,構建起生態無害化處置體系。三是警企聯動系統謀劃,提升組織力。針對示範區企業不同特點,定期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多種形式的到府服務、預約服務。將漁船進出港備案、流動人員登記等部分行政業務向示範區延伸,積極走訪示範區企業和沿海“小遠散”養殖戶,廣泛徵求養殖人員對生態警務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跟蹤了解養殖經營狀況、安全保障、所遇難題,深入排查安全隱患,提升警企共同發展。助力示範區養殖企業發展牡蠣電商業務,目前示範區從事牡蠣電商銷售人員達到200多人,電商銷售額超過千萬元。

微信圖片_202211041541572.jpg

三、“矛盾化解+污染預防”整治,示範區打造生態修復綠色工程。一是貫徹“藍色海洋”發展戰略。嚴格落實養殖水域灘塗規劃和生態保護紅線等管控要求,定期開展聯動協同對岸線進行探查,進一步優化海水養殖空間佈局。與海洋發展、環保等部門研究制訂海水養殖污染防控方案,推進海水養殖環保設施升級改造,與相關部門加強工廠化養殖尾水排放監測,定期對養殖水質進行監測,加大海水養殖對海洋生態環境影響的監督監管力度,最大限度保護海洋資源。是守牢“舌尖安全”底線思維。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藥品領域突出問題,強化線索經營深挖和穿透式研判,嚴打養殖行業違法違規用藥、售藥等行為,定期與市場監管部門召開聯席會議,整合養殖産業食品鏈條數據資源,全力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三是堅持“有解思維”風險化解。依託生態警務研判中心,以研判重點事件、熱點事件、效應事件為導向,對“顯性”矛盾糾紛進行排查化解,對“隱性”重點難點事件進行摸排調研,圍繞徵地拆遷、環境保護、勞資關係、牡蠣養殖戶安置等生態領域安全進行風險評估,常態化開展“線上+線下”宣傳教育,及時為養殖戶解憂解困,實現生態警務與群眾的“全融入”“零距離”。(圖文:南黃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