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經開區打造場景新城牽引科技創新 轉化“三城”科技成果超600項

發佈時間:2022-08-16 15:47:2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金蘭 | 責任編輯:趙茜

從中關村科學城孵化出的無人零售車技術落地經開區,到超高清、量子點、柔性顯示等技術國産化突破和規模應用,再到跨國公司瓦裏安醫療佈局全球創新中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越來越多的創新場景牽引科技創新,正成為成果轉化的熱土、高水準人才的高地。10年間,北京經開區實現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發投入10倍增長,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全市水準的3.6倍,人才貢獻率超過全市平均水準達到63.35%,持續賦能科技創新高品質發展,也加速更多技術實現“從0到1”的突破。

創新實現從0到1的突破

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全市3.6倍

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LED顯示晶片市場被集創北方公司牢牢佔據,這家在經開區成長起來的企業憑藉顯示晶片關鍵技術“零”的突破,一躍成為全球領先的顯示控制晶片龍頭企業。

創新與研發是經開區無數企業的成功秘訣。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區和技術創新示範區,10年間,北京經開區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發投入增加10倍以上,2022年1-8月,預計可完成研發費用投入241.3億元。國家級和市級研發機構從140家增加到364家,其中包含市級研發機構339家,國家級研發機構25家。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量從2012年的1640件增長到2021年的11480件,增長了7倍。截至2021年底,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675件,是全市水準的3.6倍,領跑全國經開區。

正因如此,越來越多技術在北京經開區實現“從0到1”的突破。225平方公里皆是創新的沃土:北京智慧車聯産業創新中心成功突破“測試場景提取技術”,實現感興趣場景的及時提取,填補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原創新藥技術創新中心聚集了12家企業,誕生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成立當年就研發關鍵技術19項、開發核心産品13款……北京經開區重點打造24家技術創新中心和14個産業中試基地,成為創新資源集聚平臺和成果轉化樞紐,各技術創新中心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升級版經開區建設,努力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自2018年有統計以來,北京經開區共誕生新技術494項、新産品627項,一批新技術、新産品填補國內空白,多項技術産品趕超國際領先水準。

“10年來,經開區作為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主平臺,抓住國家重大專項的核心技術補短板、強弱項,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創造更多‘從無到有’。”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説,經開區全面推進“白菜心”工程,建立“挂圖作戰”調度機制,創新採用智慧財産權共用、首臺(套)政策等方式,支援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突破“硬科技”瓶頸制約。近10年來,在國務院公佈的國家科技進步獎名單中,北京經開區共有15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場景新城牽引成果轉化

每年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超150個

不需要外賣小哥奔波,外賣自己“送”到公司樓下——在中關村孵化出來的新石器無人配送車,已經率先在幾十公里外的北京經開區上路,實現了真正的産業化落地。

吸引新石器的正是“無人駕駛之城”的創新場景。這裡是全球首個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和全國首個智慧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政策創新和産業活力,為新石器提供了無限可能。2021年5月,新石器獲頒全國首批無人配送道路測試資質,率先實現無人配送車“持證上崗”。

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産業網際網路、手術機器人、智慧製造……豐富的創新場景牽引著北京三大科學城“夢想實驗室”裏的科技成果來到經開區的“創新工廠”。科研團隊在北京三大科學城做早期研發,在北京經開區進行技術創新和應用轉化,隨後産品及業務輻射到全國、全球——這樣一條産業創新的鏈條正逐漸壯大。2017年以來,經開區累計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超600項,産學研合作研發新技術新産品超1200項。

“我們已經與‘三城’建立起工作對接機制,簽訂了合作協議,重點依託中關村科技成果産業化先導基地,設立拓展成果轉化先導區,同時還儲備一批産業用地、標準廠房和城市更新空間資源,搭建醫藥健康等領域專業開放成果轉化平臺,保障‘三城’産業化項目落地。”北京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説,經開區重點支援“三城”科技成果和創新團隊轉化項目,引導經開區與“三城”之間人才、技術、市場、資金的有效聯動,引導經開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對接“三城”創新創業資源。

不只是“三城”。十年來,北京經開區推動轉化了眾多國家戰略項目科技成果,僅“十三五”期間就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及863計劃30余項。

放眼全球科技創新網路,北京經開區正加速成為國際創新轉化基地:外資企業瓦裏安醫療的全球創新中心將在經開區啟用;在經開區成長起來的加科思新藥研發有限公司在國外也成立了研發實驗室,實現了原創新藥的全球同步開發……從實驗室到實際應用,從技術突破到産業應用,北京經開區正在成為全球前沿科技成果孵化的重要節點、尖端科技成果轉化集聚區。

到“十四五”末,經開區中試基地、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將達到100家以上,每年落地10個具有示範性到科技應用場景,每年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50個以上,計劃每年轉化“三城”科技成果200項以上,國家級孵化器和重創空間達到15家以上,科技類基金規模達到100億元,重大場景應用示範區建設支撐作用凸顯。

引才聚才打造創新生態

人才貢獻率超過全市平均水準

亦莊新城瀛海鎮,北京市首個百萬平方米的新型國際人才社區拔地而起。這裡將成為經開區“人才矩陣”配套服務的關鍵一環,吸引全球人才聚集。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

打造人才發展新高地光有硬體還不夠,人才引得進來、留得下來、用得起來還得講究“軟實力”。“條件好,生物醫藥園的研發共用平臺節省了企業的研發資金;人才氛圍好,匯聚了最高水準的一批創新創業人才;服務好,創業扶持政策很多。”6年前歸國創業的索真醫學首席科學家兼聯合創始人陳謙細數選擇經開區的原因,正是這些為他回國帶領團隊專心深耕分子遺傳學領域科研創新免去了後顧之憂。

多樣化的人才層次與類型,不僅能為産業創新提供高層次人才的引領驅動能量,更為産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中堅支撐力量。為此,北京經開區圍繞高水準人才高地建設,聚焦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服務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具有明顯創新能力的青年科技人才為重點,遴選支援高水準留學回國創新人才。

目前,經開區已基本形成以院士為領銜、以“亦麒麟”人才為中堅、以技術技能人才為重要支撐的人才隊伍梯次,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進一步顯現。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北京經開區人才總量達32.63萬人,人才貢獻率達到63.35%,超過全市平均水準。

築巢引鳳也需要多層次服務網路,提升科技創新支撐能力。截至目前,經開區共有國家級科技伺服器5家、産業研究院9家、經營性園區和特色園區34家、公共技術服務平臺59家,重點打造技術創新中心和産業中試基地,已成為創新資源集聚平臺和成果轉化樞紐,為人才落地生根提供支援。

“經開區將打造高水準人才高地,以不斷鼓勵和支援多類型、高層次人才賦能經開區高品質創新發展,推動經開區不斷迎來科技創新發展新高度。”北京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説,在聚才引才上,北京經開區圍繞國家重大專項和四大主導産業,厘清産業發展脈絡,集聚和支援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吸引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入駐;用好各類先行先試政策,鼓勵企業建立國家實驗室和新型研發機構,吸引更多人才入區發展,要為人才鬆綁,提供各類服務保障,賦予科技領軍人才更大創新自主權;與高校建立密切聯繫,發揮高校培養人才主陣地作用,開展創新人才專項試點,培養高水準複合型人才;完善評價標準和方式,健全試錯容錯糾錯機制,進一步研究人才全生命週期服務和管理。(圖文: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