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云云原生技術引領(三)|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發佈時間:2022-01-24 16:35:2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李科

近年來,我國産業數字化進程不斷加速。面對千行百業不斷涌現出的新場景、新需求,企業需要快速滿足功能與服務的交付和迭代速度,傳統的開發方式已然無法適應這種變化。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雲原生。

中國聯通超前佈局,自2016年開始探索雲原生。12月6日,聯通雲迎來技術、産品、服務、生態全面升級,其中在技術領域,聯通云云原生技術引領是一大亮點。聯通雲支撐中國聯通集約化業務系統,創造了承載4億+用戶核心業務運營、單一集群規模5W+節點、30W+容器實時調度、30億次+日調用量的央企超大規模雲原生實踐,也是目前全球運營商領域面向數字化轉型的最佳雲原生實踐標桿。

在前兩期的聯通云云原生技術引領中,我們為大家介紹了中國聯通雲原生的發展歷程以及領先優勢,作為承載中國聯通集約化業務系統的一朵原生雲,聯通雲的底氣亦來源於支撐和服務包括中國華電、中國鐵塔、中央電教館等在內近20萬客戶的深厚實踐。下一步,聯通云云原生又將走向何方?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工信部印發的《“十四五”資訊通信行業發展規劃》中,對關鍵資訊基礎設施提出了“統籌佈局”、“增強安全保障能力”、“深化融合應用創新”等要求,聯通雲將緊密結合相關政策要求,緊跟下一代數字原生技術發展趨勢,從以下幾方面規劃未來雲原生演進方向:

助力新基建,釋放極致算力,聯通云云原生深耕算網融合。隨著AI、5G、HPC、MEC移動邊緣計算等新業務的逐漸落地和普及,多層次的算力設施體系已經無處不在,網路需要為雲、邊、端算力的高效協同提供更加智慧的服務,計算與網路將深度融合,邁向雲網融合 2.0,即算網一體的新階段,急需同頻共振的算網一體數字化基礎設施。

聯通云云原生將基於多元算力、軟硬協同,為大、物、智、安、鏈打造高效的雲計算平臺;並利用算網一體的敏捷性、靈活性和快速響應能力,提升和優化客戶體驗。實現雲、網、邊、端、業協同,以更加靈活、彈性、可靠的能力為客戶提供服務。

持續追求高效敏捷開發,聯通云云原生向以應用為中心的架構演進。考慮到企業需要敏捷的業務能力來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聯通云云原生將通過現代化的應用開發模式,幫助客戶實現應用敏捷開發,提升業務應用的迭代速度,不僅能滿足高效響應用戶的需求,還會保證全流程的安全。

具體將實現如下:基於微服務、Serverless等技術,將應用拆分為能獨立運作,滿足客戶需求的獨立模組,實現應用的高可用、彈性擴展。以低代碼+DevOps為核心的開發運維一體化模式,加速軟體交付速度,同時抽象化、模板化、自動化、智慧化、立體化應用運維。新增用雲、管雲和上雲工具,來提升用戶使用雲上資源的體驗,提升業務上雲的效率與品質。

夯實新基建的數字化底座,聯通云云原生優化雲網調度。雲邊端一體化的發展,必然需要一個超大規模的雲計算平臺來支援。聯通云云原生基於自身央企超大規模雲原生實踐,在未來會基於Kubernetes雲原生應用編排引擎,突破單集群大規模、跨集群、跨地域、雲端邊一體化聯動調度能力的瓶頸,從而為企業各種場景提供極致的彈性資源服務。打造一套包含運作時、單機存儲、單機網路方案的聯通云云原生底層系統,具備強隔離、快啟動、高穩定特性。實現業務應用可以自由在集群、在雲之間靈活部署和遷移,並結合服務網格完成多雲跨雲場景下的綜合服務治理。

提升新基建安全保障水準,聯通云云原生聚焦零信任安全。雲計算成為數字基礎設施重要支撐,隨著虛擬化和容器技術的不斷發展,資源粒度細化,傳統網路邊界消失。微服務化促進了分佈式部署模式的發展,安全邊界模糊。傳統安全架構的局限性,使其無法滿足雲計算的安全需求。下一步,針對面向雲原生環境的安全場景,聯通云云原生將形成具備彈性敏捷、輕量級、可編排等技術特點的安全防護機制,來確保聯通云云原生環境中的容器、編排系統和微服務等安全。

推動數據要素化和要素數據化,聯通云云原生實現與大數據深度融合。雲計算為海量數據處理提供超強算力,大數據挖掘的價值和規律則能夠使雲計算更好地與行業應用結合併發揮更大的作用。考慮大數據的特性,聯通雲會通過雲原生調度海量計算和存儲資源,實現與大數據的深度整合。並按需獨立分配計算、存儲主機資源,提升資源利用率。聯通云云原生將基於彈性裸金屬,為大數據上雲提供最佳算力底座,實現分鐘級的資源彈性發放等能力。實現存算雲化、數據共池、彈性擴縮、計算優化、存儲冗余,挖掘建雲、上雲、用雲、管雲數據價值,反哺雲計算,滋養雲原生技術拓展。

立足當下,面向未來。中國聯通將繼續從多維度提升能力,持續鍛造安全可信、雲網一體、專屬定制、多雲協同的聯通雲,以聯通雲為統一算力底座,向政企客戶提供從頂層設計、解決方案、整合交付、運營服務的所有數字化服務,貢獻可信數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