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可信數智雲,聯通雲“十年磨一劍”

發佈時間:2021-12-16 12:38:3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鄭凱 | 責任編輯:李科

2008年,中國聯通開始組建雲計算團隊,經過5年的探索後,在2013年正式推出沃雲品牌,承載中國聯通對外的雲計算服務,又歷經8年的技術研發和服務積累後,在2021年再度迎來新的戰略升級。

“13年琢磨、13年錘鍊,中國聯通雲計算業務品牌全面煥新,聯通雲從此踏上新的征程。”中國聯通副總經理梁寶俊説。

13年的時間,聯通雲從0起步,在積累中蛻變。如今,聯通雲已成長為中國聯通“大聯接、大計算、大數據、大應用、大安全”五大主責主業中,承接大計算業務的統一算力基座,將提升“聯接+感知+計算+智慧”算網服務水準,為數字經濟打造“第一算力引擎”。

至此,十年磨一劍的聯通雲以一朵全新的“可信數智雲”定位浮出水面。

數字經濟背景下,雲計算的“底座”效應

單從發展的時間線來看,聯通雲與雲計算産業的發展,幾乎是同頻振動。

2008年前後恰是雲計算的初始期,全球市場AWS剛剛推出不久,國內雲計算方興未艾,中國聯通的起步期基本與雲計算的成長期相吻合。

在過去雲計算産業走過的這13年裏,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爆髮式需求,直接驅動了雲計算的高速增長。網際網路業務為雲計算市場帶來了空前的繁榮,也給市場帶來了兩個非常積極的變化:

第一,推動了技術創新的效率,雲計算是典型的技術驅動,無論是AWS、微軟,還是國內的阿裏雲,幾乎每個季度都會有新的技術面世;第二,隨著雲原生企業和更早上雲的企業在商業上的成功,形成了對同行業的降維打擊,這促使更多和更大的客戶開始選擇雲。

在此過程中,雲計算開始變成一種“能力”,作為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底座”,和支撐數字經濟的“新基建”。

也正是看到了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聯通作為數字資訊基礎設施運營服務國家隊、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主力軍、數字技術融合創新排頭兵,加快實施算網融合發展行動計劃,提出“打造以聯通雲為核心,涵蓋新型數據中心和算力網路的一體化算網融合産品體系,實現架構領先、自主可控、算力高效的能力特色。”

這意味著,聯通雲的能力集,不能局限于雲,而要以雲能力為核心,充分融合5G、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可信安全等創新技術,成為一朵能夠支援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的全棧能力雲。

因此,聯通雲迎來了這次戰略平臺升級。

可信數智雲,沒有技術短板

經過13年的發展,雲計算市場也已度過了早期的市場拓荒期。每一家成功的雲計算公司都已完成了技術積累和用戶積累,應該説標準化的傳統雲服務格局已定,下一步的爭奪是精細化的深耕。

這也是為什麼,政企上雲被認為是雲計算2.0時代開啟的原因。因為對政企客戶而言,上不上雲已經不是核心問題,最根本的需求變成了如何業務創新的上雲、數據安全的上雲。

這代表著主流的雲服務商,必須從技術創新、雲網端的一體化,自主可控的安全能力到服務的豐富性,缺一不可,不能有短板。

隨著聯通雲的戰略升級,從新的slogan“可信數智雲”也可以看到聯通雲,基於雲、數、智和可信這些關鍵詞做了深入的技術融合。

首先,從雲技術的角度:聯通雲的雲原生技術,全面支撐中國聯通的集約化業務系統,穩定承載4億+用戶的核心業務運營,創造30萬+容器實時線上的超大規模雲原生技術實踐,對政企客戶數字化轉型提供可信賴的算力支撐;同時,分佈式雲跨域一體,實現四級雲網覆蓋、秒級跨域調度、5G應用一鍵下發,進一步深化5G雲網協同融合。

其次,從可信安全的角度:聯通雲推出了全新自主可控聯通雲作業系統3.0版本,支援雲原生+虛擬化雙技術棧,全面適配主流國産軟硬體,支援以統一技術內核多形態交付,提供國産化端到端全棧解決方案。

第三,在服務豐富性的角度:聯通雲持續推動PaaS産品數智融合,支援億級IoT連接,提供40余項人工智慧原子能力,8種區塊鏈通用服務組件,aPaaS組件支撐160餘款自研應用,實現集約化運營和一體化敏捷交付。升級後的聯通雲,可以提供280多款IaaS和PaaS産品,滿足通用場景下的客戶上雲需求。

最後,加上中國聯通的看家本領,雲網一體的能力:算力與網路深度融合,構建CUBE-Net3.0新型算力網路,增強覆蓋336個城市的産業網際網路CUII的可編程能力,實現一點入雲,智慧組網,算網一體調度,打造“一網聯多雲,一鍵網調雲”的雲網一體化服務。

短板原理告訴我們,衡量一桶水的容量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板子。在技術上沒有短板的聯通雲,才有機會讓這朵“可信數智雲”成為中國雲市場中的“奇兵”。

聯通雲未來能走多遠?

雲計算的百花齊放,也催生了不同的流派。在運營商流派當中,聯通雲則很有希望成為一家最具代表性的雲。

在筆者看來,聯通雲的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來進行定位。

其一,中國聯通在雲計算技術上潛心自研,同時在大數據、AI、區塊鏈、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領域也堅定走自研道路,並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今年二月份,更是將幾家創新業務子公司合而為一,以聯通數科公司進行集約化管理運營,在數字化服務領域可謂以一擋十。

其二,中國聯通對雲業務的戰略投入是堅定的。過去幾年一直在集團內部堅持雲化戰略,以至於可以通過自身雲轉型的實踐,對外輸出雲原生的經驗。

其三,雲計算競爭的前提是資源和規模的競爭。很多雲服務商的數據中心,主要圍繞北上廣深來構建,但是欠發達的地區的資源池偏少。而中國聯通的數據中心不僅在全國31個省都有部署,而且延伸到了部分發達的二線城市,雲池數量100+,可以為政企客戶提供就近的雲服務。

其四,作為傳統運營商的雲業務延伸,中國聯通與生俱來就擁有網路的優勢,可以基於雲網融合提供統一服務,例如一些跨域的客戶對雲網融合的服務有更高要求時,這是聯通雲的優勢所在。

其五,雲服務落地的核心,在於場景化的精細度。中國聯通在各行各業都有深入的佈局,為千行百業提供了創新服務,比如工業網際網路,數字政府等等。如今,中國聯通基於聯通雲3.0作業系統的核心基座能力,開展融合場景創新,打造物聯感知雲、數海存儲雲、智慧視頻雲、智鏈協同雲、5G邊緣雲、自主可控雲、混合雲七大場景雲,為千行百業上雲、用數、賦智提供可靠助力。

其六,當前的信創市場是雲計算廠商爭奪的焦點。而中國聯通作為央企顯然更具可信度,此外聯通在全國各地的政企市場早有佈局,不論雲服務和應用都是最早參與到信創産業的。基於聯通雲的河北省政務雲平臺和聯通沃雲西鹹基地政務雲平臺首批通過中央網信辦雲計算服務安全評估。

其七,運營商在運營服務方面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相比其他廠商,運營商的觸角更能夠深入紮根到地市、區縣,在這方面,聯通雲可以迅速調用中國聯通在各省、地市、區縣的運營服務資源。

我們相信,基於這七點優勢,聯通雲將為中國數十萬家政企客戶提供數字化服務。中國的數字經濟崛起已勢不可擋,聯通雲有希望在三年內走進中國雲計算的第一陣營。十年磨一劍的聯通雲,未來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供稿:鄭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