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湖:培育産業能人 助力鄉村振興
發佈時間:2021-11-23 15:34:1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朱建文、胡方保 | 責任編輯:李媛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培育産業能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任務的重要環節,適應鄉村産業發展需要的年輕鄉村振興專幹、中青年農場主、農業職業經理人、“土專家”和“田秀才”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近年來,安徽省太湖縣著力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讓他們真正成為鄉村産業發展帶頭人,帶動鄉村産業謀劃規劃、科技應用推廣、産業實施、提檔升級,帶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在“引”上做文章。完善引進機制。依據鄉村振興發展需求,明確人才引進方向,多舉措吸進大批懂技術、懂市場、懂農業的專門實用人才,重點引進農業經營管理、環境治理、文化傳播等人才。注重人才回流,把曾經“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請回來”,把在外積累的經驗、技術以及資金“帶回來”,改變人才由農村向城市單向流動的困局。同時,對返鄉發展特色旅遊、電子商務、綠色農業的人才適當降低準入門檻,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努力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的引進方式。創新激勵機制。對致力於鄉村振興事業的實用型、科技型、創業型人才在用地住房、稅費減免、金融服務等方面給予扶持,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將技術、知識等要素納入到鄉村人才評價體系,不斷完善獎勵辦法,提高人才的收入水準。暢通流動機制。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進原則,梳理引才引智並重的理念,採用靈活的人才流動方式。鼓勵優秀企業家、科技達人、專家學者等利用空余時間到鄉村實地講學或投資興業,為他們在本職單位與鄉村之間的流動提供便利條件。暢通鄉村基層人才向上流動渠道,對於那些對鄉村振興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給予重用或提拔,為他們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留”上下功夫。將鄉土人才納入進來,用政策留住人才,尤其是鄉村企業家、種養殖大戶等致富帶頭人,從培養成才、吸引返鄉創業、引進外來人才三個維度同時進行。針對不同類型的人才,該縣從貸款扶持、營商環境、政治待遇、創業服務等不同角度下工夫,切實為致富帶頭人提供政策支援,創造條件給人才發揮作為的空間。厚植人才發展沃土。營造愛才敬才的社會環境,不斷加強電視、網路、報紙等新聞媒體對鄉村人才政策與人才事跡的廣泛宣傳,讓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成為良好的社會風尚。鼓勵各類人才投入到鄉村振興的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投入,提升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的供給水準和品質,充分考慮鄉村人才的工作生活實際,為在鄉村施展才華的各類人才提供宜居的生活環境,竭盡所能幫助解決各種困難,為人才紮根基層創造良好條件,增強他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培育先進的人才文化。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用心用情全面呵護投入鄉村振興事業的各類人才,使廣大鄉村地區成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大舞臺,增強各類人才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在“育”上求突破。構建人才梯隊,分層次、分領域、分方向地實施定向分類培養,重點加大高精尖端、技術創新等高端型人才以及“土專家”“田秀才”等實用型人才培養力度。注重學用結合,依託農業院校、科研單位、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等平臺,強化鄉村人才理論結合實踐能力,按照農民“點餐”、專家“掌勺”、政府“買單”的方式,實施“專家授課+課堂培訓+基地實訓+創業指導+扶持政策+新型職業農民”的精準培育,集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蹤服務全程化于一體,努力培育一批“一懂兩愛”的鄉村人才隊伍。培育致富能人,發掘和選育一批受教育程度高、思維活躍、有拼勁闖勁的生産能手和經營能人,帶動農民就業促增收。充分利用職業培訓機構,通過專家授課、專題講座、參觀學習等方式,重點對本土性人才和返鄉創業人員開展有關蔬菜種植、苗木栽培、畜禽養殖、産品流通等技能性培訓,提升他們對實用性技術的運用能力以及對現代生産方式、經營模式、科技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同時,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與項目基地,尤其是讓置身於鄉村振興事業的外來人才親身實踐,增強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以及對鄉村實興事業的外來人才親身實踐,增強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以及對鄉村實際情況的認知能力,強化鄉村振興的智力支撐。
在“用”上見實效。強化“憑能力用幹部,以實績論英雄”的用人導向,把能力突出、業績突出,有專業能力、專業素養、專業精神的優秀幹部及時用起來。針對鄉村幹部等管理人員,採取下派、外引、內育等方式,注重從農村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復員退伍軍人和鄉賢等群體中,選優配強村級黨組織書記,提升村幹部服務群眾、助力鄉村振興的能力;在福利待遇上,著重解決他們的待遇和身份問題。在提拔晉陞上,適當向鄉村幹部傾斜,讓他們感受到組織關心,進一步增強服務於鄉村振興的熱情。針對鄉村企業家、種養殖大戶、致富帶頭人等産業帶頭人,要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選出真正素質高、能力強、有情懷、有實績的村級帶頭人。針對農村科技人才、專家學者、能工巧匠、文化傳承人等專業技術人才,在全面了解人才的知識水準、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徵的基礎上,把人才放在最能發揮其特長的崗位,實現人與崗的“精準對接”。建立“戶籍在外人才資源庫”,通過“項目、親情、政策”吸引人才回鄉創業,打通人才與家鄉的雙向服務通道,使一些在外人才有服務家鄉的平臺,提高人才集聚程度,為家鄉建設出謀劃策,為鄉村振興固本強基,增活力、添後勁。(供稿:朱建文、胡方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