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第七次旅遊發展大會推介會 四大亮點看《在太行山上》

發佈時間:2021-09-28 10:41:1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李波 | 責任編輯:李星

一粒種子站起來,養育中華民族。一滴水匯聚起來,黃河奔騰不息。一座山綿延萬里,造就大美太行……這裡,讓炎黃子孫尋找到最美的華夏古文明。

9月26日晚,2021年山西省第七次旅遊發展大會在長治漳澤湖國家濕地公園啟幕。當晚,由山西省委、省政府主辦,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長治市委、市政府承辦的“在太行山上”文化旅遊推介晚會在長治市濱湖文旅活動中心舉行。

晚會以神話太行、古韻太行、紅色太行、幸福太行四篇章,融合情景表演、舞蹈、地方戲曲、合唱、雜技等多種表現形式,精彩展示了太行文脈的源遠流長、太行精神的磅薄力量。

亮點一:穿越古今話太行

望兒臺,媧皇廟在西南天台山煉石補天處。據史籍記載:望兒臺就在長治市上黨區。晚會從女媧補天到精衛填海,從羿射九日到神農嘗草,穿越千年,看遠古的文明在這片大地上傳播。

居太行之巔的山西省東南部,地形之高,有與天為黨之稱,因此古稱上黨。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積澱著民族優秀文化的無盡內涵,從古至今我們的祖先就在這片土地上開荒創世。繁衍生息,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光輝的文化。從目前已發現的三處舊石器時代、一百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考察證明,早在一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活動。因此太行山地區的長治一帶,是我國史前神話傳説的密集區域,其內容豐富、範圍廣闊,印證著這裡的古老文明。

亮點二:穿越文物講太行

榫卯,古代建築的零件。因為有它,凹凸相合。小小的榫卯建起了中國龐大的古建博物館。上千年滄海桑田,古老的長治留下了數不盡的歷史遺跡,這裡被譽為中國古建築博物館、戲劇之鄉、中國曲藝名城。

古建帶著戲韻,穿過觀音堂,讓影像留在了雕塑與壁畫上。晚會一改往日的推介,將現代雜技與榫卯結合,將彩塑與舞蹈霓裳結合,以戲曲唱出了太行的美與韻。

據了解,長治現存北魏至清代傳統佛教雕塑幾千件。南涅水石刻是北朝時期民間佛教造像的傑出代表。錢紹武先生稱崇慶寺十八羅漢像為“宋塑之冠”,尚曉風先生稱法興寺宋塑法光地菩薩像為“最美菩薩”,觀音堂懸塑是明代彩塑的精品,金燈寺石窟是中國佛教石窟造像的尾聲華章。

亮點三:穿越山河唱太行

太行,一座紅色大山,是一面飄揚著的紅旗,也是一條鮮艷的文化血脈。縱貫南北八百里太行,不僅讓看到了他的多姿多彩,更感覺到他厚重的歷史積澱。

從《愚公移山》到抗日戰爭,太行人挺起堅強的脊梁,裸露坦蕩的胸膛,用豐富和厚重的內涵、壯麗和深沉的底色,把綿延太行染成了紅色。

晚會以詩歌頌太行,以情景演太行,以情感唱太行,太行山以其沉靜和秀麗、壯烈和滄桑,形成了一道交相輝映、氣勢磅薄的紅色風景線。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勤勞、勇敢和智慧,是中華民族艱苦卓絕、可歌可泣的歷史見證,他屹立在神州中央,就像中華民族的脊梁。

晚會以小情節展大情懷,從節目的連結到手法,讓觀眾在觀演中了解太行,愛上太行,擁抱太行。 

在僅有136萬人口的長治,就有12萬人參加八路軍,46萬人隨軍參戰,17萬人為國捐軀,他們為民族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亮點四:穿越時空遊太行

白燕升作為山西省文化旅遊形象大使向觀眾展現了大美太行的山西段。從遠古到如今,從民居到峽谷,從井底挂壁公路到濕地公園,太行千年如畫,群峰壁立,太行四季分明,氣候怡人。

這裡不僅有美麗的山河,還有誘人的小吃。晚會一改往日的推介方式,以情景帶入穿越時空去感受美景與美食。壺關羊湯、潞城甩餅、沁州的小米、上黨的臘驢肉、長子豬頭肉、襄垣掛麵、武鄉灌腸、平順花椒……各種山西特色手工藝品一展舞臺,從色香味感觀上與遊客們往來嬉笑互動,一副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展現了太行美食。

整場晚會,如詩如畫,乙太行山為背景,文旅融合,在演出中推介景點,在文化中感悟精神,展現太行山全域旅遊新格局,展現山西文旅在全方位推進高品質發展中的新業態。(圖文供稿: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