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佛國 聚焦聖壇 普陀山的八局匠心

發佈時間:2020-11-16 15:04:4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鐘晨寶 | 責任編輯:李媛

11月14日上午,作為佛教建築的傳世之作,在硬體形態上代表了當代佛教建築最高典範的“建築地標”;在軟體功能上成就了現代佛教弘化理念的“精神地標”——普陀山觀音法界,隆重舉行開園儀式。浙江省委常委、統戰部,省民宗委、省文旅廳、省佛教協會領導,舟山市相關負責人以及其他主要參建單位代表、海外僑胞嘉賓、本地鄉賢代表等500余人在現場共同見證。中建八局作為建設總承包方受邀參加開園儀式。

中建八局普陀山觀音法界項目位於東海之濱,浙江省舟山群島朱家尖白山山麓,與海天佛國普陀山隔海相望,觀音法界規劃面積為2500畝,總建築體量約28萬平方米。觀音法界是首個以觀音文化為主題,融合弘法、文化傳播、觀光聖境等內容,集文化體驗、藝術展示、文化交流以及觀光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觀音文化主題博覽園,它不僅是呈現觀音信仰的唯一平臺,更對推動我國長三角地區旅遊核心目的地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觀音聖壇作為觀音法界的建築地標和文化地標,也作為世界上唯一以觀音為原型的佛教建築,是世界上最大規模體量的佛教文化綜合項目,也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四眾弟子教化基地和將佛教造像原型。觀音聖壇總建築面積61900平方米,建築高度達91.9米,為“一主兩從”品字形建築群,兩側分別是善財樓和龍女樓,主體建築創意堅持“聖壇即觀音、觀音納須彌”的整體定位,按照普陀山普濟禪寺的毗盧觀音坐像,整體建築給人毗盧觀音端坐蓮臺的想像力和視覺衝擊力。

匠心!挑戰外立面藝術建造

遠眺觀音聖壇,其外立面系統包括金屬蓮花瓣、重檐歇山頂鈦瓦屋面、金屬背光藝術構件飾面、雕刻石材飾面等各分部工程,採用了銅、鋁、鈦、石材、玻璃等多種材質,將“聖壇即觀音”的建築理念落地成型。不同分部工程有不同的施工次序,不同材質有不同的構造搭接方式,不同接駁處細部更是收口繁雜、施工處理難度大,此外,外立面表面都是由三維雙曲線、拋物線組成,無規則定位點多達數百個,稍有差錯就會造成裝飾完成面因無法閉合而返工。

為了克服難題,觀音聖壇項目團隊深入剖析系統建造過程中技術和管理的重點與難點,通過整合文旅優勢價值鏈、BIM、VR協同設計、研究傳統工藝的現代化技術,採用逆向掃描、3D列印、數控加工等數字化工藝,並與石材雕刻、石材砌築、金屬加工、金屬安裝進行整合,實現了設計、製作、施工過程的高效可控。

決心!須彌山揭開神秘面紗

深入聖壇內部,更有令項目團隊絞盡腦汁的建築難題——位於聖壇室內圓通大廳中心的“須彌山雙層斜交網格清水混凝土結構藝術建造”,須彌山作為佛教宇宙觀及宇宙中心,室內設計意在體現“觀音納須彌”的精神本質。

如果1900年前宗教建築的最高代表萬神殿是羅馬混凝土穹頂最高技術的豐碑,那現代的聖壇須彌山無疑是代表中國混凝土穹頂技術創新的標誌。結構形體為雙層混凝土斜交鏤空網格,是以軸心對稱的球形旋轉體結構,結構高23.7米、底部直徑60米、上口直徑23米,剖面曲率29種、鏤空網格15種,建造之精妙、結構之精絕、技藝之精細集裝飾、結構、藝術為一體,是國內首個超大空間斜交網格鏤空體混凝土結構,在國際上都鮮有與其難度相當的裝飾化結構,可謂“舉世無雙”。

2018年初項目團隊拿到第一張設計方案效果圖的時候,都被須彌山的結構形態深深震撼,這個結構比項目團隊以往見到的任何結構都要困難,整個課題僅研究就用時整整1年。

須彌山雙層斜交鏤空網格體混凝土結構屬國內罕見,其網殼結構受力複雜,支撐架體搭設難度之大,鏤空網格洞口內壁為不規則雙曲面,留有槽型複雜線條,無法採用常規模板體系施工,模板定位複雜,精度要求非常高。面對此工程難題,多項創新技術措施、參數都需要經過樣板驗證。為保證須彌山結構的品質和進度,項目團隊在工法穩定後即開始組織樣板實施,組建優質施工團隊,實施三次樣板施工,在前兩次樣板效果失敗的基礎上總結經驗,終於在第三次樣板拆模後,一次性通過驗收,取得階段性勝利。

從2018年7月現場啟動正式施工,到2019年7月須彌山結構全面完成,項目團隊歷經磨難,在投影面積不足3000平方米,高達23.7米的空間內,澆築混凝土3600立方米,綁扎異型曲面鋼筋1300噸,最終實現了“須彌山”結構完美履約,項目科技成果“普陀山觀音聖壇項目關鍵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經鑒定,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此外項目形成了專利40項(發明20項),省部級工法5項、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3篇。

耐心!強制精修複雜藝術裝飾

現代佛教建築較多異形高大空間藝術裝飾,藝術創作的實現需充分把握設計意圖,融入佛教、古建元素。傳統工藝的運用如銅雕、鍛造、木雕等精雕製品,排版分縫及加工工藝更是要精益求精,對於藝術創作及二次深化設計要求極高。為此,項目針對多曲面藝術構件拼接安裝,以及不同材質及工藝的收口,創新研究新工藝、新材質,優化常規節點,制定合理工序,向現代建築安裝技術發起挑戰。

此外,聖壇內部裝飾所需的技巧和材料更可畏萬里挑一,因此遴選適合聖壇室內裝飾的藝術和建造要求的資源鏈、價值鏈成了項目新的難題。為此,項目團隊聯合普陀山佛協業主和各參建單位專家,多次對國內銅裝飾、石雕、等工藝藝術資源進行實地考察,把控觀音聖壇室內精裝藝術創造品質的同時,為本項目精裝飾工程的品質堅實了基礎。

信心!管理創新項目如期履約

回首項目開工,2015年7月11日,“燦鴻”以強颱風級別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普陀山觀音聖壇以它特有的歡迎儀式迎接中建八局的建設者進場,他們面臨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作為浙江省重點項目,要完成各項高要求目標是一項巨大的考驗。最為關鍵的便是聖壇施工週期僅一年的主體結構封頂履約。這對項目團隊是第一大考驗,滿足嚴苛的工期同時還要確保工程的品質,這對項目管理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工期緊、任務重,項目團隊不斷提升管理能力和水準,創新性研究文旅計劃模組化在工期履約管理上的應用,研究並總結文旅專業招標採購的創新模式和新方法,針對性的制定宗教文化建築獨有的文創設計深化管理流程,先後培養了多名精英骨幹擔任項目的主要崗位。2017年,總承包公司成立了“觀音聖壇技術創新工作室”,迄今為止,觀音聖壇開展的創新技術19項,還獲評全國建築工程項目管理成果一等獎1項。

如今,當遊客沿中軸線步入聖壇,漫眼的白色通體生輝,目光之所及無不精美至善。建築人的強制精修,歷經了近5年的打磨,不論是圓通大廳還是佛殿、正法光明閣亦或是是遊客到達的任意一個地方,無人不會驚愕于這座21世紀宗教建築的超俗之美。(鐘晨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