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助力脫貧:南京傳媒學子用影像講好扶貧故事
發佈時間:2020-09-17 10:18:1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南京傳媒學院攝影學院 | 責任編輯:李媛2020年8月18日,來自南京傳媒學院攝影學院的老師和學生們組建了“曙光”三下鄉支隊,深入農村廣泛調研,探尋國家脫貧攻堅工作的新成果,新希望。在短短十余天裏,這些大學生們針對當今農村發展的三種模式,到山東省淄博市內對應的典型村落進行了實地調研,共計走訪六十余家貧困戶,拍攝十余個小微扶貧站點,三個國家先進扶貧車間,兩位“鄉村致富帶頭人”,形成了一份兩萬餘字的系統調研報告,並將各村調研成果集結成為三部視頻報道、兩份人物傳記、十余篇調研紀實,得到了當地扶貧辦等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援,引發了廣泛而熱烈的反響。
圖為團隊合影
“曙光微微亮”
在“曙光”支隊這次三下鄉活動中,第一個調研重點是作為“脫貧攻堅進行時”的、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的璞邱村。璞邱村本是革命老區沂蒙山區裏的貧困村,有上千家貧困戶,村裏經濟水準整體較差,有些家庭的收入甚至不能滿足溫飽。
璞邱村是全國小微扶貧站點的發源地,他們依靠桔梗加工與出口産業做到了全部脫貧。2001年,村書記陳作順發現了東北對桔梗的需求,且桔梗加工工作難度小、易上手、對年齡沒有限制,於是他動員全村婦女、老人等無法外出打工且有基本勞動能力的人,開啟了早期的桔梗初加工産業。由於村子較大、行動不便的人數較多等原因,陳書記提出在村裏設置多個小型車間,村民們可自行選擇加工地點,這便是小微扶貧站點的雛形。小微扶貧站點不僅僅是一種脫貧産業模式,這更是村民們擺脫貧困、奔向小康路上的明燈。
圖為“扶貧車間”內村民的工作場景
為探明璞邱村村民在小微扶貧站點真實的工作狀況,8月25日淩晨三點,夜色正濃、繁星閃爍時,南京傳媒學院的大學生們便連夜駕車二十余公里上山進入璞邱村,真實記錄下深夜裏村民們在小微扶貧站點和加工廠內加工桔梗的場面。
由於村民的文化水準相對較低,他們採取了口頭詢問、代填問卷的調研形式。“您一天加工桔梗有幾個小時啊?”、“您一天能加工多少斤桔梗啊?”、“您加工桔梗的錢夠您吃飯看病嗎?”……走在村裏的小路上,每逢遇上加工桔梗的村民,隊員們總會上前發問。即使方言晦澀難懂,交流並不簡單,但就在短短幾天內,調研小組走訪了六十余個貧困家庭,並完成了三十五份有效的調查問卷。
圖為大學生們與村民座談
2020年是中國脫貧攻堅的最後一年,璞邱村也圓滿地完成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從全村上千家貧困戶不足溫飽,到如今全員脫貧奔向小康,璞邱村這份持續了二十年的堅持讓人為之感動。在專訪中,陳作順書記提到:“這麼多年遇到了很多困難,我也想過放棄,但每當看到村民們領取工資時臉上的笑容,我就有動力繼續了。”
“奔赴下一個曙光”
若説璞邱村是在暗夜裏看到了微微亮光,那沂源縣的北流水村便是走在了趕往光亮的路上。北流水村正處於“全面小康進行時”,是“曙光”支隊調研的第二個重點村落。
北流水村擁有沂源縣最好的礦泉水水源,其老泉水水質優良,其中微量元素鍶含量較高,為高鍶礦泉水。為了充分保護與利用泉水,北流水村依託水源,進行土地流轉,大力發展特色農産品如富鍶型蘋果和富鍶型葡萄等,全村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
8月25日,在北流水村領導的帶領下,隊員們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進行實地考察。水源地位於北流水村的後山,通往水源地的小路未經修繕,雜草叢生,在暴雨之後,更是泥濘難行。為了對水源地進行真實的圖片與視頻記錄,扛著沉重的攝影設備,“曙光”支隊毫不猶豫地進了山。即使蚊蟲叮咬、衣物沾滿淤泥、松針阻擋前路,只要能獲得有效的調研資訊,隊員們依舊義無反顧。
圖為紀錄片拍攝現場
北流水村的領導班子一心為了村民做事。在入戶走訪時,北流水村的村書記曾這樣告訴支隊隊員:“在我們村,泥土路已經難找了。”村裏的主幹道是寬敞平坦的石磚路,潺潺流水就伴在路的兩旁。家家戶戶支起的葡萄架下,坐滿了乘涼閒聊的老人和無憂玩耍的孩童。在調研時隊員與村民交談之餘,他們紛紛自告奮勇幫助村內貧困戶解決生活困難,幫助其清掃庭院、澆灌作物等,得到了附近村民及村領導的認可與稱讚。
“在曙光中從成長”
8月26日,“曙光”支隊來到全國産業扶貧典型——位於博山區的中郝峪村。在郝峪村黨支部書記趙東強書記的指引下,中郝峪村自村負債八萬元、每人平均年收入不足兩千元的貧困村,發展成了每人平均年收入四點五萬、每戶存款十五萬以上的的小康村,村民每人平均收入增長二十倍的驚人變化,中郝峪村只用了短短十七年。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趙東強書記就深刻地理解這句古語,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貫徹了這一點。在專訪中趙書記説:“若是想要脫貧,就必須要發展産業。”中郝峪村因地制宜,將集體經濟融入到旅遊産業當中,結合當地歷史文化開發了幽幽谷風景區,形成了極具當地特色的幽幽谷“郝峪模式”。鄉村振興“郝峪模式”先後被國家文旅部、省農業農村廳作為産業扶貧、鄉村振興典型推廣,目前,“郝峪模式”已在全國三十多個村推廣開來。
圖為趙東強書記在為大學生們講解“郝峪模式”
在幽幽谷風景區運營方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曙光”支隊在村內進行了實地考察,在走訪村戶的同時,參觀並切身體驗了其中部分特色旅遊,如馬大娘豆腐坊、丈母娘大碗茶等八個美食課堂項目,並對其開展了微紀錄片的拍攝工作。
從以前做不能吃飽穿暖,發展到全體村民一日三餐在村辦食堂免費就餐,這是中郝峪村全體村民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奮鬥數年的辛勤成果。在專訪中,趙書記動情地講到,中郝峪村乘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東風發展起來,更不能忘記黨和國家的養育之恩、幫扶之恩。
“見曙光,不計路之深遠”
通過本次學習,這群大學生們紛紛表示在未來將繼續響應“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練就過硬本領,勇於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鬥,同億萬人民一道,在奮鬥中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的號召,堅定理想信念,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矢志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