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大柏山

發佈時間:2020-08-24 10:54:56 |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媛

7月28日清晨,覃國議和往常一樣,提上背簍走出家門,又開啟了新一天的勞作。藍天如洗,大山蒼翠碧綠,橫臥在山腰的玉米地裏是一派大豐收的景象。走過一段山路之後,滿臉是汗的覃國議停下了腳步,他家種植的4畝玉米地就在面前。“每天要花3、4個小時採摘,雖辛苦,但很值得。保守估計能收3000斤,留下自家吃的外,其餘的都用來喂豬。”他一邊與記者閒聊,一邊麻利地採摘起來,臉上洋溢著喜悅。

眼前這個勤勞的漢子,誰能夠想像得到,2016年以前,他還是村裏叫得上號的貧困戶,如今搖身一變,成了村裏的養豬大戶,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以前覺得脫貧就是夢,腦子裏幻想一下就算了,現在在紀委的幫扶下,夢成真了,又想有更大的奔頭,不停地追,我的致富夢發展夢肯定能實現。”覃國議的感慨與現實,何嘗不是這短短幾年光陰,大柏山從省級貧困村,蝶變為嘉陵區遠近聞名的致富新村的成功縮影?

一條進溝路築起脫貧夢

大柏山村距離嘉陵城區30公里,是嘉陵區龍蟠鎮境內一普通山村,儘管國道318線穿村而過,但多年來,村裏的經濟卻未得到發展,沒有支柱性産業、沒有集體經濟,就連村民生産生活收入也少得可憐。

2014年,全村每人平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的大柏山村,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51戶、136人,貧困發生率高達到17%。

然而,背靠國道還混成了貧困村,個中苦澀只有大柏山人自己最清楚。原來,大柏山村有10個社,其中僅有4個社地處山脊,與國道相連,另外6個社則位於山脊下方的馬城溝,山溝、山脊落差達300米。“2014年以前,還沒有一條出入山溝的硬化路,全靠祖祖輩輩拿著鋤頭沿山開鑿的一條寬僅40公分的土路出溝,懸崖峭壁,步行上山,都不敢向山溝下看。”提及過往,大柏山村黨支部書記侯興會説。

大柏山村山脊區域面積有限,家家戶戶用於耕種的地,幾乎都在馬城溝,交通的極大不便,導致群眾生産生活受限。覃國議一家四口住在山脊上,世代以種地過活,夫妻倆每天淩晨4點就起床出發,打著電筒摸黑下溝勞作,不走早還不行,上下溝就要走2個小時,要是需要施肥,就要擔糞下溝,路窄難走,花費時間就更長。儘管終年勞碌,但種地的收入依然供不起兩個娃娃讀書。“趕一次場,爬坡上坎只能裝一背篼,多的拿不了。”覃國議説。

為了生計,2014年,覃國議不得不選擇外出務工,留妻子在家看娃種地。務工的收入雖讓孩子的讀書費有了著落,但老覃家的日子依然過得緊巴巴,家中土坯房漏雨,想著孩子後續讀書更花錢,都捨不得補。“等老大畢業工作了,家裏條件也許就能改善了,就能脫貧了。”在外務工的日日夜夜,覃國議總是這樣自我安慰。

要致富,先修路。2015年,嘉陵區紀委定點幫扶大柏山村。籌資為大柏山村修建一條安全放心的進溝路,很快就納入到幫扶項目盤子內。説幹就幹。2016年初,全長2.5公里、寬4.5米的進溝水泥路全面建成通車。通車的消息通過妻子傳到了覃國議的耳朵裏,一番精打細算後,老覃一咬牙,給家中添置了輛二手摩托車,“有了車,家裏地也敢多種了,趕場天,媳婦騎車把農貨從溝裏運到場鎮上賣,來回還要不到半小時。”覃國議説。

産業做支撐圓了增收夢

覃國議的盤算,還是沒追上大柏山村的發展速度。進溝路剛建好,有了運輸條件和背靠國道的交通優勢,嘉陵區紀委趁熱打鐵,大力為村裏招引項目,先後有多個産業沿這條進溝路兩側佈局投産,群眾不僅能就近入園務工,還能入股分紅、收取土地流轉租金,收入來源更加多元化。

2016年5月,大柏山村首個脫貧奔康産業園——食用菌産業園項目正式開工。這個由“區紀委協調資金、大柏山村協調土地、承租公司出技術設備、貧困戶全部入股”的産業園就在建成的當年開始顯現成效,包括覃國議家在內的全村51戶貧困戶,每戶都從該産業園領取到了1000元固定分紅。2017年,佔地200畝的柑橘産業園,沿出溝公路兩側建成。“即便貧困戶沒時間進園務工,每年入股分紅和每年一畝300元的土地租金,也比2014年前收入大幅增加。”嘉陵區紀委監委駐大柏山村第二任“第一書記”劉力説。

有了食用菌、柑橘産業園作為貧困戶脫貧的基礎保障,隨後村裏興起的種高粱、種玉米熱潮,又進一步刺激了貧困戶增收。“高粱是釀酒的必備耗材,玉米是喂豬的不錯選擇,區紀委和村委會與市內一家酒廠達成了供貨協議,還引進了一家成規模的生豬養殖場,實現按需生産、供應,避免種出來沒銷路的情況發生,從根本上保證群眾的收益最大化。”侯興會説。

2016年,大柏山村實現整村出列。有著穩定務工收入,拿著産業園分紅,種著不愁銷路的高粱和玉米的覃國議家,也同時摘掉了貧困戶帽子,連給老大讀大學的學費,都攢了出來,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新的盼頭。

美麗新農村構建幸福夢

如果説脫貧只是幸福生活的初級階段,那麼讓群眾日子過得更好就是更高層次的需求。2017年,嘉陵區紀委、駐村工作組和大柏山村委會,針對村裏實際情況,開啟了新一輪謀劃,探索運用全區推行的“土地掛鉤”政策,實現村民的安居幸福夢。

“‘土地掛鉤’,簡而言之,就是群眾拆除舊房折現,購置新房享受國家政策補貼,拆除舊房的折現部分可以抵償新房還款,從而最大程度減輕群眾購置新房的壓力,確保群眾能夠住上安全放心的住房。”劉力解釋説。

因為這個好政策,覃國議一家也順利搬入了村裏新建的一處新農村聚居點。和覃國議家一同搬到該聚居點的,還有16戶群眾,家家戶戶都是兩層小洋房不説,家中水、電、氣、網無一不通,屋外水泥路、路燈等基礎設施配備齊全,加之聚居點步行幾分鐘就能到達國道318線,無論是進城還是去場鎮,都更加便利快捷。

2018年在新居過完年,覃國議再也不願意外出務工,“以前是為了養家糊口,沒條件享受一家人團聚的天倫之樂,現在條件好了,只要人勤快,就能幹成事。”通過村裏開辦的實用技術班培訓學習和在生豬養殖場務工的實踐經驗,覃國議自家也開始喂豬,除了養殖數量越來越多外,養殖也從傳統的購買豬仔養大賣錢,變為自家養殖母豬繁育豬仔,實現利潤最大化。

2019年,覃國議家每人平均年收入突破20000元,“致富帶頭人”、“養豬大戶”,成了覃國議的新稱呼。“現在老大大學畢業了,在成都找到了工作,一方面我們要繼續培養老二讀書,另一方面也在攢錢準備給老大在城裏買套房。”覃國議口中的又一個“小目標”正在奮鬥中。

覃國議家的巨大變化,只是大柏山村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2019年,全村每人平均年收入突破10000元,是2014年的5倍。截至目前,大柏山村共新建新農村聚居點3處,安裝路燈58盞,新建或改建村社道路8公里、入戶便民路4.5公里。為不斷提高群眾精神生活需求,村裏還添置了兒童娛樂設施、乒乓球臺,新建了籃球場,並引入公益項目,每年暑期開辦留守兒童夏令營,無償開展興趣教學活動。

一路走,一路看,從前的進溝路,如今已修成環線,植被茂密的馬城溝,成了大柏山村的天然氧吧,人們茶余飯後休閒散步的不二選擇;村委會前的廣場,成了老年人的壩壩舞天地,不遠處的兒童設施,成了孩子們遊玩的樂園......

臨別時,記者從駐村工作組獲悉,目前,嘉陵區紀委正謀劃充分利用大柏山便利的交通條件和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發展鄉村旅遊,一旦敲定,大柏山村就會愈發美麗。

大柏山村的發展夢,還在快馬加鞭,絲毫也沒有停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