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經陰道腹腔鏡手術專述發佈 該技術水準高超

發佈時間:2020-08-18 10:51:08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辛文 | 責任編輯:李媛

“近年,在很優秀的婦科內鏡領域的著作不少,但是專述‘經陰道腹腔鏡手術’該書尚屬首部,它從歷史演進、手術入徑、技術實施、優缺點、並發癥、護理以及未來發展等,均有涉獵,廣泛深入,很有系統性和實踐性。”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婦産科學會原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婦産科郎景和教授在序中指出。

日前,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北京協和醫院婦産科教授孫大為主編的《經陰道腹腔鏡手術的探索與實踐》一書正式面世。該書作者群涵蓋了來自國內14所教學醫院的婦産科、基本外科和泌尿外科醫生等在近年裏對經陰道腹腔鏡手術的臨床體會、探索和研究,結合國外同行的資料,彙編而成。

疼痛少、創傷小、不留疤,經陰道腹腔鏡手術適合四類女性

“以往做膽囊切除、子宮切除等傳統腹腔鏡手術,常會在患者的腹部打三四個洞,每個洞不超過1.2公分,雖然不大,但術後依然會留下疤痕,並沒有達到完全微創的理念期望”,孫大為教授告訴記者,“後來到2001年的時候,紐約的一位外科大夫與婦科大夫合作,經陰道做腹腔鏡手術,在陰道中做一個切口,用40分鐘完成了膽囊切除,這個病人手術後沒有明顯痛感,而且沒有疤痕、不影響陰道的恢復,效果非常好。”

孫大為教授談到,他是從2009年左右的時候,開始嘗試開展做經陰道的腹腔鏡手術,在國內尚屬領先,但很遺憾的是最後以失敗告終了。“為什麼失敗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的器械相對落後。陰道的口徑比較小,在撐開的情況下,寬度只有五六公分,這樣的話當時的器械就不足以滿足單孔腹腔鏡手術的條件要求,所以,我們就開始琢磨新辦法,後來找到一個折中的辦法,比如從人體其他的部位進入去做單孔腹腔鏡手術,在人體上,不疼且不會增加新疤痕的地方,就是肚臍(因為肚臍是天然疤痕,相比傳統腹腔鏡手術在疤痕上開孔會減少一些疼痛感),肚臍也就成了做經陰道單孔腹腔鏡手術之前的‘突破口’”。

“當經臍單孔腹腔鏡手術相對成熟後再把其挪到陰道,由此就産生了經陰道的單孔腹腔鏡手術。”孫大為教授告訴記者,經陰道單孔腹腔鏡手術的優點頗多,首先該術式採用的是人體的自然孔道,不會形成可見疤痕;其次,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創傷更小,更利於術後康復;另外,更微創的手術相對疼痛感也更低,從人文關懷角度也更關注患者的身心健康。

孫大為教授介紹,經陰道的單孔腹腔鏡手術適合四類人群。第一類是普通的婦科良性手術,主要以普通的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為主;第二類是惡性腫瘤手術,現在可以完成除了卵巢癌以外的子宮的惡性腫瘤和宮頸的惡性腫瘤;第三類是跟某些病理妊娠有關的婦科疾病,比如宮外孕、不孕等;第四類是和盆底修復相關的疾病,比如子宮脫垂等。

高品質、高標準,婦科單孔腹腔鏡協作組成立國內一個智慧數據平臺

“不過,從目前文獻報告來看,單孔腹腔鏡技術的大樣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稀缺,目前還無法支援指導、評估手術技術的所有環節對患者獲益的情況。”孫大為教授解釋,因為大樣本量的臨床研究不僅能衡量單孔腹腔鏡技術水準,也可以提供數據證據去指導手術指南編制,推進發展新型手術技術,也是推廣單孔腹腔鏡手術的重要動力。

為了更有效地加速經陰道的單孔腹腔鏡手術在婦科領域的廣泛應用、指導手術指南編寫,中國醫師協會婦科單孔腹腔鏡協作組聯合立達融醫,搭建了我國一個多中心婦科單孔腹腔鏡智慧數據平臺,在大量相關臨床數據長期積累後加以分析應用,以推進我國單孔腹腔鏡領域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化,並在未來為指南等制定給予一定支援。

據悉,婦科單孔腹腔鏡協作組內的數十家醫院以前所用的手術報告格式均有不同,導致單孔腹腔鏡手術報告內有諸多的非結構化、標準化數據。數據沒有統一性、品質沒有保證,這就阻礙了國內婦科腹腔鏡技術的臨床研究體系化推進。因此,立達融醫在平臺架構的設計初期,依據協作組的課題設計,在滿足臨床科研需求的同時,還在數據標準化、數據規範及數據採集等方面做了長期規劃,針對手術質控、科室管理等多樣化需求給予充分考量,並且保證數據符合國內與國際通用標準。

孫大為教授介紹:“這個智慧數據平臺是客觀、主動的智慧,各個醫院的婦科醫護人員在填寫數據時,有一項不符合標準,下一項就不能填,如果填寫錯誤會收到提示,從數據錄入的源頭保障了品質;其次,填寫數據很高效,大夫不用再湊到一起互相交換數據,只要通過智慧數據平臺直接整理數據就可以了,這為臨床科研工作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並打造了一個非常科學化的管理模式。”

未來,協作組將收集、科學分析這些標準化數據,改進手術技術,為未來的學術提供一些有利的探索和方向。(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