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智慧建造專業技術人才培育,為企業轉型提供後備人才

發佈時間:2020-08-18 10:55:5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辛文 | 責任編輯:李媛

2018年3月15日,《教育部關於公佈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18〕4號)公告,首次將智慧建造納入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智慧建造專業,是以土木工程專業為基礎,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建築業的升級轉型,融合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子資訊及其自動化、工程管理等專業發展而成新工科專業,是推動我國智慧智慧項目建設所必須的專業技術人員。

為推進建築工業化、數字化、智慧化升級,加快建造方式轉變,推動建築業高品質發展,2020年7月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工業和資訊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等十三個部門共同印發《關於推動智慧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文件提出:建築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為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但建築業生産方式仍然比較粗放,與高品質發展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同時,該文件提出了我國智慧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目標。到2025年,我國智慧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産業體系基本建立,建築工業化、數字化、智慧化水準顯著提高,建築産業網際網路平臺初步建立,産業基礎、技術裝備、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建築安全品質水準全面提升,勞動生産率明顯提高,能源資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大幅下降,環境保護效應顯著。推動形成一批智慧建造龍頭企業,引領並帶動廣大中小企業向智慧建造轉型升級,打造“中國建造”升級版。

到2035年,我國智慧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取得顯著進展,企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産業整體優勢明顯增強,“中國建造”核心競爭力世界領先,建築工業化全面實現,邁入智慧建造世界強國行列。

為推動智慧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順利實施,文件提出了多條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實施。各地要建立智慧建造和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體系框架,因地制宜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及實施路徑,強化部門聯動,建立協同推進機制,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確保目標完成和任務落地。

(二)加大政策支援。各地要將現有各類産業支援政策進一步向智慧建造領域傾斜,加大對智慧建造關鍵技術研究、基礎軟硬體開發、智慧系統和設備研製、項目應用示範等的支援力度。對經認定並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智慧建造企業可按規定享受相關優惠政策。企業購置使用智慧建造重大技術裝備可按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進口稅收優惠等政策。推動建立和完善企業投入為主體的智慧建造多元化投融資體系,鼓勵創業投資和産業投資投向智慧建造領域。各相關部門要加強跨部門、跨層級統籌協調,推動解決智慧建造發展遇到的瓶頸問題。

(三)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各地要制定智慧建造人才培育相關政策措施,明確目標任務,建立智慧建造人才培養和發展的長效機制,打造多種形式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鼓勵骨幹企業和科研單位依託重大科研項目和示範應用工程,培養一批領軍人才、專業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産業工人隊伍。加強後備人才培養,鼓勵企業和高等院校深化合作,為智慧建造發展提供人才後備保障。

(四)建立評估機制。各地要適時對智慧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相關政策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重點評估智慧建造發展目標落實與完成情況、産業發展情況、政策出臺情況、標準規範編制情況等,並通報結果。

(五)營造良好環境。要加強宣傳推廣,充分發揮相關企事業單位、行業學協會的作用,開展智慧建造的政策宣傳貫徹、技術指導、交流合作、成果推廣。構建國際化創新合作機制,加強國際交流,推進開放合作,營造智慧建造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號)文件精神,積極響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十三個國家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智慧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推進工程建造技術科技化、資訊化、智慧化水準,進一步提高建設工程專業技術人員理論與技能水準,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認證中心決定聯合北京中培國育人才測評技術中心共同組織實施智慧建造專業技術培訓及等級考試工作,旨在為我國工程建設行業各企事業單位輸送智慧建造專業技術人員,助力企業轉型升級,推動我國智慧建造和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

智慧建造師是既懂傳統工程建造技術和項目管理知識,又懂BIM技術、裝配式建築技術、綠色建築技術、建築大數據等新建築技術的高度融合型、複合型專業技術人才。其培養內容涉及到工程建設基本程式與原理、BIM技術與數字化建造、建築工業化、BIM軟體開發與建築大數據、建築智慧裝備開發、綠色建築技術、智慧城市技術、EPC工程總承包管理等多種建築技術和體系,即傳統工程建造+資訊化、智慧化、數字化的升級版專業技術人員。

其目標是培養一批面向未來國家建設需要,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求,基礎理論紮實、專業知識寬廣、實踐能力突出、科學與人文素養深厚,掌握智慧建造的相關原理和基本方法,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能勝任一般土木工程項目的智慧規劃與設計、智慧裝備與施工、智慧設施與防災、智慧運維與管理等工作,是具有創新能力和領導意識的社會棟樑與專業精英。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原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簡稱“中國建研院”)成立於1953年,原隸屬於建設部,現隸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是全國建築行業最大的綜合性研究和開發機構。中國建研院始終把服務公益事業、推進行業技術進步作為己任,面向全國的建設事業,以建築工程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為主,致力於解決我國工程建設中的關鍵技術問題,負責編制與管理我國主要的工程建設技術標準和規範,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大部分建築工程技術標準的歸口單位。中國建研院主編和參編了我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2010、《建築資訊模型應用統一標準》GB/T 51212-2016、《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GB/T 51129-2017、《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等。2020年8月7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復函批准,同意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協同有關單位籌建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築工程)。這是我國在城鄉建設領域首次獲得籌建的國家級技術標準創新基地。

2006年,經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推薦,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獲得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頒發的《認證機構批准書》。認證中心作為中國建研院開展認證工作的實體,依託在院已有的國家建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建築工程品質監督檢驗中心、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防災研究中心、國家建築節能品質監督檢驗中心、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供熱品質監督檢驗中心等十余個國家(部)級中心的資源支援下,對外開展認證業務。

我國智慧建造市場潛力大,專業人才需求旺盛。至2020年,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20%;到2025年,比例將達到50%以上。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的推測,在未來10年內,非住宅建造項目將因全面的數據化在全球範圍節省0.7-1.2萬億美金的工程施工費用和3-5千億的運營費用,預計到2022年,我國智慧建築在新建建築中的比例有望達到57%左右,加上已有建築的智慧化改造,國內智慧建築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元級別。

而我國工程建設企業在當前智慧建造大背景下,為適應當下和未來的市場需求,必然面臨企業轉型與升級,未來將有大批智慧建造師專業技術人員進入各企業,以自身高度融合的新型建築專業技術,來幫助企業適應未來社會和市場需求,同時幫助企業完成轉型升級,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幫助企業立於不敗之地。(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