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世界肝炎日:肝癌早篩對高危人群意義重大,具備顯著社會經濟效益

發佈時間:2020-08-04 13:50:4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媛

伴隨第十個“世界肝炎日”的到來,人們對於肝炎的防控及肝臟器官的保護關注度日漸提升。肝炎作為一種常見疾病一直困擾著許多患病人群,B型肝炎更被稱作是“沉默的殺手”,病情進展緩慢,發病易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值得注意的是,B型肝炎、肝癌等肝部疾病在患病早期都沒有任何不適證,一旦出現異常往往就到了患病晚期,因此,早期篩查就變得至關重要。

中國肝炎現狀映射肝癌危機

2019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癌症防治行動,推進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著力緩解民生的痛點。” 

根據國家權威機構及報告數據顯示,我國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已達1.2億、B型肝炎患者2800萬、慢性肝病患者超過4億,脂肪肝患者高達2.35億,肝癌高危人群基數龐大。

而《全球2018年癌症數據:GLOBOCAN對全球185個國家和36種癌種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估值》報告中顯示,我國肝癌患者佔據了全球總人數的55%,5年生存率僅12.1%。

我國肝癌篩查工作的深化推廣勢在必行。

我國肝癌患病率為何居高不下?

我國誘發肝癌的主要高危因素包括B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黃麴霉毒素、長期嗜酒、污染水源暴露等。

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趙鵬副主任醫師從事臨床診治工作多年,發現現有肝癌篩查手段具有其局限性,且肝癌在發病初期幾乎沒有任何特異性的症狀,而一旦出現了相關症狀,則很可能已進入中晚期。

中晚期肝癌的治療過程需要進行肝移植或放化療,五年生存率極低,手術費用更高達數十萬元。

現階段,伴隨早篩技術的創新及市場化應用,越來越多的人將對抗肝癌的重點從事後救治轉移到早期預防。大量案例表明,如果能在早期發現,肝癌的五年生存率可提高至90%,且治療費可控制在幾萬元。

肝癌早篩技術實現突破

2019年2月19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衛健委明確指出:“對肝癌等篩查技術尚不成熟、肺癌等篩查成本效益不高的癌症,將集中力量開展聯合攻關,優化篩查技術方案。”基於我國嚴峻的肝癌發病現狀及民生之痛,肝癌早篩的研發突破一直備受國家和研發人員的關注。

2019年,《美國科學院院刊》發佈了由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聯合泛生子公司共同完成的基於細胞游離DNA突變聯合蛋白標誌物的前瞻性肝癌早篩研究成果。

該研究運用自主研發的cfDNA基因突變聯合血液蛋白標誌物的液體活檢方法 (HCCscreen),在極具挑戰性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中表現優異——其中對331例甲胎蛋白和B超正常的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進行篩查:檢測到24例陽性樣本,並在6-8個月的追蹤隨訪中發現了4例肝癌(均為腫瘤組織直徑小于3cm的早期肝癌,其餘20例將繼續跟蹤隨訪)。由於發現早,他們已成功完成手術;而在同一隨訪時段對剩餘307例檢測陰性者的追蹤中,沒有發現任何一例肝癌發生,在此研究隊列中實現了100%的靈敏度、94%的特異性和17%的陽性預測值。

相比影像學和甲胎蛋白,cfDNA基因突變聯合血液蛋白標誌物的液體活檢方法 (HCCscreen)能更早檢測出超早期肝癌。為肝癌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提供了可靠易行的解決方案。2020年1月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發佈《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19年版)》,此項肝癌早篩科研成果被引入其中。

肝癌早篩具備顯著社會經濟效益

根據有關研究顯示,癌症篩查的投入及因早篩項目實施所節約的醫療費用金額和地區每人平均GDP呈正相關關係。這足以證明,肝癌早篩具備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癌症篩查衛生經濟學評價的標準為效益成本比,即總收益與總投入的比值。參考國家已推行的子宮頸癌和乳腺癌的效益成本比,比值分別為1.64和1.86。

經粗略估算,如運用基於cfDNA基因突變聯合血液蛋白標誌物的液體活檢方法 (HCCscreen),在B型肝炎病毒攜帶率較高的城市針對高危人群推行肝癌篩查,則效益成本比值可達到3-5。

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健康體檢和評估學組委員、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趙鵬表示:“針對特定癌種的高危人群有針對性地進行篩查,投入産出比非常理想,在經濟上是極為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