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路貨運,三件你必須知道的事!

發佈時間:2020-07-31 09:55:26 | 來源:北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媛

自2020年1月1日起網路貨運全面放開,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到網路貨運平臺建設中。據不完全統計,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已有超過90家企業取得“網路貨運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和近300家企業已完成網路平臺線上服務能力認定。

網路貨運政策雖然折射出利好消息,但前期需要較大投入,搭建中還會因各種問題導致效果甚微。所以本文就和大家聊一聊做網路貨運建設前一定要知道的三件事。

你適合搞網路貨運嗎?

企業要進行平臺化建設的動力是企業真正具有搭建網路貨運平臺的內在需求,根據當前企業需求決定是否值得投入巨大財力和人力成本進行網路貨運平臺的搭建以及維護。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合搭建平臺,以下是從企業規模角度判斷的三點建議:

1.對於大型貨主/物流企業來説,網路貨運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政策的扶持,更多的是通過系統的承載和深度運營,對企業自身內部的流程進行重構,提升自身的標準化服務能力,使其成為自己的競爭優勢。

2.對於中大型的貨主/物流企業來説,主動擁抱行業變化,主動根據形勢作出改變,擁抱網路貨運,借此完成自我轉型。

3.對於小規模物流企業來説,物流行業的數字化、資訊化已成發展定局,建議借力發展成熟的網路貨運平臺,讓自己快速實現數字化運營。

搞網路貨運平臺要花多少錢?

企業搭建自己的網路貨運平臺其實是一項投資,投資前對投資收益的估算非常重要。那搭建網路貨運平臺要花多少錢呢?

整體核算下來,首次搭建網路貨運平臺時前期投入需要近40萬元,其中包括網路貨運軟體系統、租賃雲伺服器、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ICP)和等保三級安全防護組件+評測費。當然,後期為了確保平臺的正常運轉,企業還需配備IT人員和運營人員,每年人員開支約50萬-80萬元。

由此看出,網路貨運雖然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産物和趨勢,但是前期的操作和投入對企業自身來説也是一場考驗,所以如何搞網路貨運平臺成為了至關重要的命題。

如何搞網路貨運平臺?

有句話曾這樣説:做事,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借力”。同理,搞網路貨運平臺也是一樣,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是“借力”地方政府的扶持和獎勵。

為促進道路運輸的快速健康發展,企業搭建網路貨運平臺可享受地方政府的扶持和獎勵,包含稅收補貼和政府基金獎勵扶持兩種。

其次是“借力”懂行且專業的企業。

在成為網路貨運平臺之前,會面臨以下問題:首先是申報流程的複雜性。不同於此前做過無車承運人試點的企業,大多數新進網路貨運平臺的企業對申報流程等問題還是摸不著頭腦。像前期需要搭建部署網路貨運系統、取得等保三級和ICP以及超200頁的申報材料等準備過程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摸索。

其次是對於技術的應用。眾所週知,網路貨運平臺的背後是強大的網際網路、物聯網和數字化技術作為支撐,無論是外採系統還是基於自身業務開發的系統,在後期實際操作時,很多企業都還會根據自身業務進行二次開發和優化。

最後是自身的運營能力。對於傳統物流企業來説,在通過網路貨運轉型為數字化平臺的過程中會遇到網際網路人才匱乏的問題,這也就導致其缺乏網際網路管理經驗和平臺運營經驗。而在該問題上,企業往往會通過額外吸納富有經驗的社會人員來幫助運營,無形之間又耗費了時間和金錢。

以上我們看出,企業想要成為網路貨運平臺並不是簡單獲得一個網路貨運資質那麼簡單,而是通過後續的運營實現降本增效,確保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而對於傳統物流企業來説,成為網路貨運平臺的捷徑,便是選擇一家懂行且專業的企業,既能解決前期繁雜的操作,又可幫助企業實現後期自我運營。

深耕物流行業十年的G7便是這樣一家企業。

G7網路貨運有完善的專家團隊,在申辦網路貨運資質過程中,稅務專家會提供合規的稅籌方案,幫助企業獲得更好的稅返政策;法務專家也會為企業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確保企業獲得資質合法有效、另外還有風控專家提供前期諮詢和風險評估,確保企業獲得資質後可健康運營。

如今,G7網路貨運平臺已發展3年多,擁有運營人員上百人,可以為客戶提供全面的網路貨運運營支援。通過一對一的線下培訓+線上培訓模式保障網路貨運平臺健康運營,確保平臺五流合一,合規運作。此外,還提供日常的7x24小時服務,為企業提供平臺運營答疑。G7網路貨運從系統部署、資質代辦到落地運營提供一站打包式方案。

前不久,G7網路貨運推出“網路貨運365免費計劃”,為100家貨主企業提供網路貨運系統一年(365天)的免費使用權,並且提供0利潤代辦網路貨運資質。相當於前期投入減少了約10萬元,直接為企業降低成本。

如此底氣,與G7強大的技術能力以及對物流行業的了然於心不無關係。所以,面對專業的又複雜的事情建議企業選擇專業又靠譜的機構代辦,節省時間少走冤枉路。

很明顯,網路貨運平臺的推進是傳統物流企業實現自我轉型的機遇,希望大家擁抱行業變化,在這場機遇中創造屬於自己新的價值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