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 正當時

發佈時間:2020-06-15 13:16:37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王政 韓鑫 | 責任編輯:張青

一家科技企業在河北省正定縣建設的數據機房。(武志偉攝) 

在江蘇,航太雲網與蘇州協同創新中心簽訂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合同,幾個月時間,為逾百萬台産品和設備頒發工業網際網路入網“身份證”。

在山西,陽煤集團新元煤礦建成全國首個井下5G網路,5G基站深入地下500多米,實現井上井下高清音視頻通話、數據快速傳輸、設備遠端智慧控制等功能。

在重慶,總投資45億元的騰訊西部雲計算數據中心二期即將啟動,建成後將具備20萬台伺服器的運算存儲能力,為數百家企業提供雲服務。

近年來,5G、工業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等廣受追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迎來“風口”。《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資訊網路,拓展5G應用,建設數據中心。那麼,新基建究竟“新”在何處、有何價值、如何加快推進?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新基建,新方向

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資訊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三方面

“目前正在小列車集控室,進風巷工作面情況正常。”一通視頻電話“搭乘”5G網路從地下534米處打來;井上調度中心裏,巨大的電子屏實時顯示著礦工採煤場景,井下瓦斯濃度和溫濕度等指標一覽無余。在山西陽煤集團新元煤礦,5G與工業網際網路的聯袂“出演”,讓這座傳統煤礦實現了智慧化嬗變。

相比地面基站,煤礦井下條件複雜,無法使用衛星定位系統精確授時。中國移動山西公司董事長魏春輝説,通過與華為等公司共同研發,實現井下基站數據上傳、下行峰值速率分別達到1100兆/秒、300兆/秒,傳輸時延小于20納秒,井下景象如同地面。截至目前,中國移動已建設開通14萬個5G基站,力爭提前完成年末累計達到30萬個的目標。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5G、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正加快鋪開。那麼,新基建是什麼,究竟“新”在何處呢?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提出“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資訊網路為基礎,面向高品質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國家發改委創新司司長伍浩表示,“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資訊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三方面。”

新基建新在資訊。“依託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構成資訊基礎設施。”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認為,新型基礎設施是新産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新基建重在融合。“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深度應用於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融合基礎設施。”國家工業資訊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工業經濟所副所長馮媛舉例説,目前不少地區正在建設“智慧高速公路”,通過架設5G通信技術設備支援自動駕駛,從而加速了傳統産業的數字化。

新基建突出創新。在馮媛看來,新型基礎設施還包括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産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其突出特徵為創新性,而且更加偏向基礎科技領域,有利於為經濟發展、産業轉型升級持續提供澎湃動能。

新基建,新價值

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有利於穩投資增就業、推動高品質發展

遠端辦公方興未艾,雲上服務便利生活,線上教育如火如荼……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撐。

“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同樣具有拉動投資、穩定增長的作用,但它的增量空間和輻射帶動效應會更強。”中國工經聯工業經濟研究中心綜合室主任周忠峰説。

加強新基建,將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4月20日,雲計算服務商阿裏雲宣佈,未來3年將再投入2000億元,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等重大技術研發攻堅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

“再度加碼雲計算,源自其為企業帶來的數據處理能力提高和成本降低。”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以一組數據做出解釋,在雲計算之前,採用傳統小型機,不僅價格高昂,還要外加一大筆維護費,“而借助飛天大數據平臺,去年‘雙11’峰值時,處理量達到每秒鐘54.4萬筆交易,同時運力成本降低20%。”

加強新基建,能加速産業優化升級。

5月,航太雲網在貴州建設的區域工業互聯平臺開展了新一輪功能迭代,通過構建並完善産業地圖使政府部門及時了解全省重點工業品的分佈和産業鏈配套關係,同時便於企業一站式獲得可靠的産品來源。如今,平臺已入駐企業近3000家,涵蓋産品超7000件。

“截至目前,已為19個省份建設了區域工業網際網路主平臺,為航空航太、汽車、能源等行業提供了2000余個智慧化項目及服務,有效助力産業數字化轉型。”航太雲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於亮説。

加強新基建,還能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短期看,新基建將起到穩投資、促消費、穩就業的作用。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介紹,以5G為例,根據測算,到2025年,我國5G網路建設投資將達到1.2萬億元,創造約300萬個就業崗位,預計到2030年,5G帶動的直接産出和間接産出分別為6.3萬億元和10.6萬億元。

有統計顯示,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投資拉動乘數效應高達6倍左右。預計到2025年,新基建將給我國資訊消費創造8.3萬億元産業規模。

長期看,加快新基建契合了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理解新基建,不僅要看短期能拉動多少經濟增長,更要著眼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這一新機遇。”在周忠峰看來,新基建更加注重調結構、促創新和補短板的長期效應,“一旦我們在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擁有先發優勢,將有利於增強産業發展主動權。”

新基建,新思路

加快數據共用、引入多元投資、強化技術創新

當前,新基建尚處於起步階段,如何才能讓它駛入發展“快車道”?

讓數據價值亮起來——加快數據共用,賦能轉型升級。

“中國已經是全球數據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數據對提升各行各業生産效率的作用不斷凸顯。”劉松認為,加快新基建,應強化數據作為生産要素的觀念,提升新基建數據要素價值。於亮建議,一方面要圍繞數據採集、傳輸、存儲、分析、利用等環節,推廣安全可靠的數據解決方案,加快形成工業大數據的技術鏈和産業鏈;另一方面應加快數據依法依規公開共用,利用大數據助力製造業轉型升級、政府部門提升治理能力。

讓資金來源多起來——加大政府部門投入,引入社會資本。

新基建項目一般具有投資強度較大、回報週期較長的特點。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運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玉濤認為,雖然新型基礎設施具有較強的公共産品特性,但核心仍是技術創新,需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在做好政策引導、以財稅金融政策穩定建設資金來源的同時,要更多向社會資本開放,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形成多元化投融資體系。”

讓創新力量強起來——重視人才培養,強化技術創新。

加強新基建,須著眼長遠、久久為功。於亮認為,應加快培育新基建所需的複合型産業人才,更好發揮人才對新産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周忠峰認為,目前我國原始創新相對較弱,下一步應支援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度,鼓勵企業積極拓展5G、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下游應用領域,包括車聯網、智慧製造、遠端辦公、智慧城市等,抓住産業發展機遇做大做強。

加強新基建,在規劃上也須科學有序,避免“一窩蜂”“一陣風”。不少專家建議,當前應加快出臺新基建實施細則,形成全國“一盤棋”,要根據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和不同行業技術發展的成熟度來分類施策,避免出現重復建設、高端産業低端發展等問題。(記者 王政 韓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