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一網統管,城市變得更聰明瞭!

發佈時間:2020-06-02 11:13:42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張青

5月29日上午,在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城運中心的大屏上,記者看到一則顯示為“路面垃圾監測”的案件,並附有一張現場照片,工作人員迅速點開圖片,發現拍攝的是路面上的一些細小垃圾漂浮物。這一案件很快自動派單給附近的清潔人員進行處理。

如此細微的問題,也能監測得到,這個“智慧大腦”厲害了!

“地毯式排摸”打好基礎,“智慧大腦”得以高效運轉

作為上海市第一批“一網統管”試點街道,江蘇路街道早在2019年9月起就承擔起試點任務,防疫期間首家上線的街鎮城運中心“一網統管”防疫專頁成為全市模板,為社區防疫提供了支撐。

工作人員打開防疫專頁,記者看到,一個小區的居家觀察人數、健康狀況、重點地區來滬人數、小區封閉狀況、衛生消毒狀況等數據都一目了然。數據全部匯總後,工作人員可以每天中午對防疫專頁數據進行核查,對未更新的數據及時催辦,對進度落後的工作項目進行督促。

前幾日,街道曾接到居民熱線反映,一戶本應居家觀察的居民竟在小區裏遛狗。“智慧大腦”立即以政務微信的方式向該小區對應的居委會工作人員“派單”,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衝”到小區,此時該居民仍在“案發現場”遛狗,經社工勸阻後返回家中。街道派出所民警隨後也來到居民家門口,對醫學觀察所應遵守的事項再次進行説明。從接到電話反映,到居民被勸回家隔離觀察,全程不超過10分鐘。

“智慧大腦”如此高效運轉的背後,離不開一線社區工作者“地毯式”的數據收集和排摸。

“我們在蒐集疫情防控數據時發現,各部門、各居民區之間並不清楚對方究竟蒐集了多少數據,很多資訊都重復提交,在講求時效性的疫情防控中並不是最優解。”街道辦事處主任沈昕告訴記者,“我們對轄區的2萬戶居民進行排摸,還包括商鋪、企業、養老機構等,而且進行了兩到三遍的全覆蓋排摸,這些數據都是我們的居委幹部一家家敲門、一條條弄堂跑出來的。‘一網統管’把路走通了,防疫期間我們積累的寶貴數據就會變成今後常態化治理的基礎。”

“一網統管”防疫專頁的開發,正是為了讓各部門、各居民之間的資訊對比一目了然,哪個居民區排查進度慢了、哪座樓返滬人員增加了,各部門都能第一時間知曉,及時優化自己的工作安排,工作效率也得以大大提升。。

“AI+一網統管”,讓城市更聰明,也更智慧

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原先防疫專頁上常用的居家隔離人員管理、口罩登記等模組使用頻率逐步降低,但疫情期間排摸到的居民區、企業、樓宇園區,乃至一扇防盜門、一個垃圾桶的資訊和數據,都是下一步城市運作和街鎮管理最寶貴的數據。

隨著城市變得更大、更複雜、更緊密,依靠原有技術手段,很多問題看不清楚、管不過來、處理不了,因此,“一網統管”工作必須以智慧化為突破口。今年4月,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調研上海市城市運作管理中心時就提到,要堅持“應用為要、管用為王”,圍繞城市運作和社會治理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努力實現趨勢智慧預判、態勢全面感知、隱患及時排除、問題實時處置。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江蘇路街道在原有防疫專頁的基礎上,將日常工作全要素全場景納入“一網統管”。如居民區走訪、社區黨建工作、項目建設管理、施工監管、關愛獨居老人、垃圾分類第三方檢查、市容環境整治等工作通過自動化立案、自動化派單進行管理。

目前,江蘇路街道通過AI場景分割等技術將區域內620個探頭轉化成為智慧感知神經元,旨在解決監控探頭“看得見”圖像但“看不到”問題的弊端,選取了中心城區最集中的暴露垃圾、單車停放、人群聚集等三個場景進行“AI+一網統管”試點。目前已實現一般簡易案件3分鐘處置完畢。

談到“AI+一網統管”的優點,沈昕説:“以前我們完成一個案子需要四個環節——發現、派單、處理、結案,這四個環節都需要人工去做,現在這四個環節中只有‘處理’環節需要人工完成,其他三個環節都是機器自動完成的,相當於解放了四分之三的人力,這些人力就可以真正投入到案件的處理中,大大提高了處置效率。”記者了解到,如今在江蘇路街道,自動派單率已達到80%。

5月8日下午,城運中心通過智慧巡屏功能在昭化東路96號沿街商鋪門口自動發現非機動車亂停放現象,由於停留街面時間過長,系統自動報警並自動生成網格化案件顯示在系統大屏上。通過城運中心設定好的案件自動化規則,按照案件分類、網格劃分就近自動派發至譽聿公司處置人員的政務微信上,處置人員到達現場後,通知商鋪業主自行整改,但業主表示不是他的車子,無法聯繫到車主,處置人員統一停放至停車線內。隨後在政務微信上傳處置照片後反饋給街道城運中心,城運中心通過自動巡屏功能自動核查案件處置情況。經核實,該處非機動車亂停放現象已處置完成,於是自動跳轉至結案環節,城運中心將案件進行結案處置。從發現到結案,一個完美閉環,就這樣完成了。

江蘇路街道雖然地方小,但因處於中心城區,人口密集程度相當高,軌道交通樞紐也非常密集,每日騎車到地鐵口的上班族頗多,所以非機動車亂停放一直是街道的“老大難”問題。如今有了人工智慧的助力,解決問題可謂是事半功倍了。

下一步,街道的試點還將拓展至街面違規經營、機動車違規停放、亂晾曬、道路積水等10個場景,預計今年將完成30個場景的主動發現、智慧化研判和快速處置。“人工智慧學東西快,還不怕累,可以24小時幹活。”沈昕幽默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