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網民1.75億 中國網民"新勢力"崛起

發佈時間:2020-05-18 14:32:02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文心 | 責任編輯:李媛

近日,關於“後浪”奔涌的話題成為人們討論的一大熱點。與現實生活中,我們感受到的“後浪”奔涌相映生輝的是,網路虛擬空間裏,有網路時代“原住民”之稱的廣大未成年人正在崛起為中國網民“新勢力”。

根據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和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近日聯合發佈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國未成年網民已達1.75億,城鄉未成年人網路普及率分別為93.9%和90.3%。他們作為一股朝氣蓬勃的力量開始參與描繪中國網路世界的藍圖,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創意和青春氣息將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定義中國的網路世界和現實生活。

城鄉普及率均超九成

手機成他們的第一屏

《報告》開篇給出了相關核心統計數據,其中關於網際網路在未成年中的普及情況,《報告》的表述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1%。其中城鎮為93.9%,農村為90.3%。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所指的“未成年人”總數是1.88億,即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9》中全國普通小學、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不包含成人教育)人口數,不包括6歲以下群體和非學生群體人數。

對比2018年發佈的相關報告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城鄉未成年網路普及率的差距從2018年的5.4個百分點下降至3.6個百分點,反映了城鄉數字均衡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根據4月底發佈的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今年3月,中國網民規模為9.0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4.5%。《報告》統計的截至時間為2019年底,雖然兩者有約3個月的時間差,但是仍然具有可參照性。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仍然大幅高出全國人口的網際網路普及率28.6個百分點。一些年齡段的未成年人網路普及率甚至高達99%,極高的網路參與度充分表明他們是名副其實的網路世界“原住民”。

在各類網路終端中,手機在城鄉未成年人上網方面繼續保持“第一屏”的地位。調查顯示,城鄉未成年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分別為94.0%和93.4%,相差無幾。在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上網方面,城鄉未成年人存在很大差異,具體來説,農村未成年網民使用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的比例較城鎮未成年人差距分別為15.7和10.9個百分點。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農村地區,這兩類上網終端相對較少的現實。在未成年人在使用電視上網方面,2019年比2018年有較大提升,比例從46.7%提升至56.7%。

網路學習比例近九成

娛樂和社交需求上升

網際網路已成為推動教育資訊化改革和知識普惠發展的主要依託。《報告》顯示,網路已經成為未成年人重要的學習工具和方式,他們中經常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學習的比例達到89.6%,較2018年的87.4%提升2.2個百分點。他們網上學習的類型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利用網際網路做作業、復習、背單詞、線上答疑、網上課程學習等。未成年人各類網上學習活動的比例均較2018年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通過網際網路學習課外知識、復習的比例較2018年增長最為明顯,均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通過專業線上教育平臺進行學習的比例也較2018年提高3.9個百分點。

對網路學習的效果評估,《報告》通過調查的形式給出了相關數據,未成年網民認為上網對自己學習産生了不同程度積極影響的佔66.1%,較2018年的53.0%提升13.1個百分點。其中,認為産生非常積極影響的14.6%,較2018年的13.3%提升1.3個百分點;認為有些幫助的51.5%,較2018年的39.7%提升11.8個百分點;認為因上網時間過長而造成學習退步的佔11.4%,較2018年的19.5%下降8.1個百分點。這充分説明,對於學習而言,網路是把“雙刃劍”,正確使用才能從中受益,而越累越多的中國未成年網民正在學會正確使用網路,趨利避害。在有關部門的支援下,以大規模線上開放課程即慕課為代表的線上課外知識教育模式,作為“網際網路+教育”概念的延伸,為未成年人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學習平臺,成為他們拓展知識的重要資源。

除了學習之外,網路已經成為未成年人娛樂和社交的重要工具。《報告》顯示,聽音樂和玩遊戲繼續是目前未成年網民的主要網上娛樂活動,分別為65.9%和61.0%。前者作為未成年人的娛樂方式為家長、學校等各方所接受,但是後者引起很多爭議。近年來,網路遊戲行業發展迅速,伴隨智慧手機的普及,向未成年群體的滲透更加快速。調查顯示,61.0%的未成年網民會經常在網上玩遊戲,手機是未成年人上網玩遊戲的主要設備。小學生網民玩手機遊戲的比例超過一半;初中和高中生網民玩手遊的比例分別為61.2%和59.2%;中職學生網民達到71.7%。短視頻是近幾年蓬勃興起的網際網路娛樂服務。2019年未成年網民在網際網路上經常收看短視頻的比例達到46.2%,較2018年的40.5%提升5.7個百分點。

逾六成五上網靠自學

網路素養有待大提升

《報告》強調培養未成年人網路素養的重要性,並結合當今網路資訊環境將其細化為未成年人上網技能學習能力、網上資訊辨識能力、上網行為自控能力、網上自我保護能力等基本素質。

從初接觸網路到成為嫺熟的網路世界公民,其中包含很多上網技能的學習。調查顯示,目前中國未成年網民上網技能學習主要依靠自己摸索,所佔比例達到65.6%;其次為向同學朋友學習,佔46.6%;通過學校學習上網技能的為25.7%。這種自學上網技能為主的局面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關知識是的確具有很強的實踐導向性,靠自我鑽研就可以掌握,另一方面也導致了網路應用能力缺乏完整性,比如網路安全防範與自我保護知識不足,預防網路沉迷、網路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還有欠缺。即使是在有關方面開設的未成年人網路教育課程中,相關內容和教學效果也顯不夠。

關於未成年人對網上隱私的保護意識和網路安全認知,《報告》著墨頗多,一方面肯定有關方面加強該領域工作取得成效,另一方面指出現狀不容樂觀:54.6%的未成年網民會有意識避免在網上發佈個人資訊;41.3%會將網上個人資訊設置為好友可見;29.8%會在網上發佈個人資訊之前徵得父母同意;也有20.8%的未成年網民不具備上述任何隱私保護意識;46.0%的未成年網民曾在上網過程中遭遇過各類不良資訊。其中,遇到炫富類資訊的佔比最高,達到23.5%;淫穢色情、血腥暴力、消極思想內容的佔比均超過15%;未成年網民在網上遭到諷刺或謾罵的比例為42.3%;自己或親友在網上遭到惡意騷擾的比例達到22.1%。

連結

多措並舉護航未成年人網路生活

針對中國未成年人使用網路出現的問題,近日公佈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幾條建議。

從學齡前兒童上網抓起

目前,小學生在學齡前就使用網際網路的比例已達32.9%,預期將有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在學齡前就接觸網際網路。單純的限制難以達到效果,對孩子上網進行積極的教育、引導和管理才是有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正確方式。《報告》建議家長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正確榜樣,盡可能增加親子互動,避免“將孩子交給網路”。鼓勵網際網路企業開發針對學齡前兒童的保護機制、應用程式和內容産品,提供積極健康、寓教于樂的文化娛樂內容,為家長提供簡單易操作的管理工具。

多方齊抓共管防止網路沉迷

《報告》認為,形成齊抓共管格局是解決網路沉迷問題的必然選擇。家長應提高對未成年人日均上網時長的重視,教育引導孩子合理規劃使用網際網路的時間和內容。學校加強對學生攜帶手機等智慧産品的管理,同時密切關注可能過度使用網際網路的學生家庭情況,對有困難的留守或流動兒童家庭提供關懷,避免孩子將上網作為精神寄託。網際網路企業應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完善實名驗證、時長限制、內容審核、偏好推送等運作機制,進一步整合軟硬體、作業系統、運營商等多方面技術能力,形成統一聯動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機制。

針對學段特點開展網路教育

《報告》指出,未成年人的網路社會屬性在初中開始形成,高中得到鞏固,應基於這一特點進行差異化教育。

針對小學生網民,《報告》認為,應注重上網時長的管理,培養孩子對網際網路的正確認識,鼓勵孩子利用網路汲取健康有益知識,避免過度的網上休閒娛樂。

針對初中生網民,《報告》提出,應側重其網際網路應用技能的培養,重視文明上網、資訊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針對高中生網民,應鍛鍊其在網路資訊甄別、工具使用、創新創作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對社會的正確認知,並鼓勵其利用網際網路提高創造能力。

增強自護能力和社會保護能力

《報告》認為,應推動未成年人網路權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推動公安部門、網信部門、司法機關嚴厲打擊傳播暴力色情有害資訊、在網路空間對未成年人實施傷害的違法犯罪行為。網際網路企業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研究並推廣全網統一的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機制,構建標準明確的未成年人“內容池”機制,設置顯著的未成年人不良內容舉報投訴通道。

在社會層面,定期對未成年人網上自護意識和能力進行調查,通過案例教學等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並在校外打造具有公信力的專業諮詢服務平臺。(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