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布依藍”借力科技走向世界

發佈時間:2020-05-07 13:10:15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陳曦 | 責任編輯:張青

近日,全國深度貧困縣貴州冊亨布依族自治縣的植物靛藍染色工廠又接到了來自日本的新訂單。這種古老的植物靛藍染色産品因其綠色原生態,深受日本和歐美市場歡迎。“靛藍染色産品能走向國際市場,多虧了天津工業大學的全細胞生物還原技術幫忙,提高了植物靛藍染色産品色牢度。”貴州籬籇布依服飾工藝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龍治宇介紹,由於傳統靛藍染色技術流失嚴重,“土法”染出的織物掉色嚴重,根本無法推向市場。

如今,依託天津工業大學的這項技術,當地開始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靛藍産業,將形成包括藍草種植、靛藍染料製備、紡織品靛藍染色,以及靛藍相關日化用品、保健品等系列産品生産的産業鏈,並帶動當地産業旅遊業發展。

冊亨布依族自治縣是全國最大的布依族聚集地,當地人一年四季都穿著深淺不一的藍色服裝,這種傳統民族服飾也被稱為“布依藍”。為決戰脫貧攻堅,2013年貴州省提出發展民族特色服裝産業的思路,推出了“錦繡計劃”,冊亨縣也從中看到了商機。作為一個深度貧困縣,冊亨縣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種類繁多的藍草為當地布依族人制靛、染色提供了豐富的原料。

“靛藍染布已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對於盤江流域的布依族來説,靛藍染不僅是民族傳統技藝,更已成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且靛藍本身是一種中藥材——青黛,具有殺菌消炎的功效。”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鞏繼賢教授介紹,但是近代以來,工藝過程完整性下降造成染色産品掉色嚴重,特別是貼身穿著時,很容易變成“藍精靈”。有賴於傳統,當地人對此尚能接受,但是作為現代紡織品進入市場,很難被大眾所接受。

“2016年,冊亨布依族自治縣政府向以紡織學科為優勢和特色的天津工業大學尋求技術幫助。”龍治宇介紹,學校的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清潔染整研究團隊很快與冊亨布依族自治縣合作,進行植物靛藍染色研究,為當地脫貧攻堅注入科技力量。

“一般染料首先要溶于水,配製成溶液,染料以分子的狀態,吸附到織物纖維上,才能進入到纖維內部,把纖維染勻染透,染後的衣物也不容易掉色。”鞏繼賢教授介紹,靛藍染料不溶于水,因此需要用還原劑先把顆粒狀染料還原成能溶于水的結構。

“當地老百姓雖然不懂這些原理,但是上千年來一直使用祖先傳下來的‘土法’染色,雖然生物過程也有一定還原性,但是這種還原過程非常弱,導致大部分染料沒有被還原,染色過程非常長,需要把染料放到大缸中發酵20多天。”鞏繼賢教授説。

“簡單地説,我們通過實驗,針對植物靛藍這種染料找到還原能力非常強的菌株,我們還從植物靛藍中分離出一種新的菌株,改造成還原能力更高的菌株。利用高效菌株,以前20多天的還原過程,現在只需3天。而且染出的織物,比用化學合成染料染出的織物色牢度還高。”鞏繼賢説,他們不使用任何高風險化學品,在解決了靛藍染色掉色難題的同時,還保留了這個古老工藝原有的純天然綠色。

目前,採用新技術的布依藍在貴州籬籇布依服飾工藝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投産不到1年,不僅帶動靛藍産業從種植到旅遊産業的發展,還解決了當地居民的就業,預計可實現年産值1000萬元左右,産品遠銷國內外。(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