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萬榮縣“田保姆”的作業面積越來越大

發佈時間:2020-04-24 09:15:51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媛

“今年春耕可忙壞了,好種子、好化肥,還得配上好技術,鄉親把地托給咱,咱得給人家種好嘍!”榮河鎮孝斌農業機械服務專業合作社帶頭人李孝斌信心滿滿。

這些年,隨著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增加,“誰來種地”問題亟待破解。山西省開展農業生産託管項目試點,農民把地託管給新型經營主體,當上“甩手掌櫃”。李孝斌的專業合作社是萬榮縣農業生産託管試點主體之一。今年,託管給他的戶數、土地數量都增加了不少,鄉親們為啥這麼信任他?

從種到收全包圓,畝産翻番收入看漲

“村北小麥的畝産超過村南了”,這事兒在榮河鎮中裏莊村絕對算得上“重磅新聞”。

在中裏莊村,受地力、地形等因素影響,村南的地一直優於村北。正常年景,村南一畝地能打小麥800到900斤,村北的地也就收個500斤左右。

如今,這個差距卻被逆轉了。村北的小麥畝産普遍破了1000斤,最高畝産達到了1400斤。“逆襲”的秘訣就在於這些地享受了從種到收全程“保姆式”服務。

“小麥生長全過程實行‘五統一’:合作社統一採購種子、化肥、農藥,統一組織耕種,統一進行病蟲害防治,統一組織收穫運輸,統一進行秸稈還田。”李孝斌介紹,“每畝地給360元服務費,就啥也不用管了,你的地我來種,管理歸我,糧食歸你。”

“從春到秋,從種到收,省事兒又省心,收入還增加了不少。”69歲的李允敬把十幾畝麥地全都“託管”給了李孝斌。

增加的收入打哪兒來的?李允敬算賬,去年全程託管的小麥畝産達460公斤,比普通管理的小麥增産85公斤,這就增收了187元。“這還沒算每畝100元補貼呢。”

“對合作社來説,規模上去了,我們種子化肥農藥這些農資採購成本也低了,全算下來畝均減少投入45元。節本也是增效啊。”李孝斌説,“這些收益源自先進的種植技術和集約化管理。”

目前,李孝斌的合作社全程託管小麥3500畝,直接帶動相關農戶增收80多萬元。

多贏模式呼喚更多專業的經營主體

李孝斌有一個微信群,裏面都是把土地託管給合作社的農戶:開春時,種什麼品種、上什麼肥、用什麼藥,各種優缺點説得清清楚楚;到秋天,投入産出算細賬,農戶要多少小麥、多少白麵、多少現金,算得明明白白,並及時兌現,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

“託管實現了從一家一戶的傳統生産到規模連片經營,加上統一、科學的管理和有效的病蟲害防治,農業增産增效是必然結果。”萬榮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林曉光説:“這種‘保姆式’全託管解放了農村勞動力,尤其適用於‘空心化、空巢化、老齡化’現象明顯的鄉村,有助於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實現了‘你在外安心打好工,我在家幫你種好田’的效果。”

好模式推廣起來並非沒有制約。“目前,農村缺少優質、專業、有實力的農業生産託管主體是最大瓶頸之一。”林曉光認為:“這需要相關部門、基層組織大力扶持。”

林曉光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加強對託管農業生産模式的管理和指導,明確託管雙方的權利責任和服務品質,切實維護好託管雙方的合法權益。與此同時,暢通縣鄉基層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部門與託管主體的對接渠道,實現“零距離”的高效銜接,讓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快速、高效地大規模推廣,提升託管主體的科學生産能力。

嘗到甜頭的農戶主動要求李孝斌的合作社把玉米種植也“託管”了。目前,合作社已經接手了1200畝的玉米全託管。李孝斌正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4日 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