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太科工二院706所:為“新基建”貢獻航太智慧
發佈時間:2020-04-23 11:35:33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趙竹青 | 責任編輯:張青50年前的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其中,負責衛星軌道計算和運載火箭彈道計算的老專家之一宋慶元,正是來自中國航太科工二院706所的前身——七機部二院計算站。
50年來,706所立足資訊技術産業,傳承著自力更生、協同創新的理念,將資訊技術應用創新板塊發展成主打業務,成為以電腦軟硬體研製及産品開發應用為主,集研發、設計、生産和服務為一體的國防領域電腦與控制技術核心研究所,躋身我國資訊技術應用創新産業的主力軍之列,為強國、強軍以及國民經濟關鍵行業資訊化建設、數字化轉型,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自力更生打造資訊技術産業生態
為實現我國資訊技術應用創新産業生態化,706所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斷前進著。
“資訊技術産業是一個大生態,包含硬體、基礎軟體和應用系統等很多環節。”706所所長助理張宇解釋道,如果僅靠單兵作戰,不僅競爭力低,且無法打造閉環消費體驗和豐富的産品應用場景。
國産伺服器
因此,706所先後打造了國家首個資訊技術應用創新“樣板間”,完成了國內第一代國産自主“天熠”雲平臺的構建,以及全國産高性能“航太崑崙數據庫一體機”的研製,從而使其資訊技術應用創新産品完成了從CPU晶片、固件、中間件、外設、配套設備等硬體,到作業系統、數據庫、應用軟體、雲平臺等軟體的産業鏈完整覆蓋。
“多年來,706所一直緊跟國家推進資訊化、數字化的步伐,持續進行技術升級迭代,當前所內主打的資訊創新應用技術系統,正是國內該領域的主流産品。”張宇説。目前,706所已有十幾款自主研發的資訊技術應用創新産品進入關鍵産品名錄。
緊張的工作現場
然而,在這過程中,團隊也遇到過不少難題。張宇坦言,推進這套系統最大的難點,就是適應好用戶的使用習慣。作為第一批進入資訊技術應用創新行業的企業,用戶主要集中在黨、政、軍企事業單位,這些用戶的保密要求高、産品個性化強,實現起來難度極大。
“團隊在摸索中不斷前行,要不斷改進、升級我們的産品,讓産品從能用變為好用,直至愛用。”張宇認為,706所對該生態的構造也為後續其他進入行業的兄弟單位起到了助力作用,共同打造未來中國的安全放心的資訊技術應用創新産業生態。
自主安全地推動企事業單位數字化進程
“企業數字化轉型很難,不搞數字化轉型更難,會越來越難。”中國航太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高紅衛在近日參加企業家高端對話時表示。
據了解,航太科工未來將重點參與工業網際網路和智慧物聯網建設;在資訊治理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參與5G、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和産品研製;在國家治理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重點在安全治理、社會治理等方面發揮優勢。
這就給706所的資訊技術應用創新産業帶來巨大可能。作為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國防建設、服務國計民生的骨幹央企,706所要發揮資訊技術優勢,通過資訊技術應用創新産品,確保用戶的資訊安全、確保國家國防和經濟安全,併為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貢獻航太智慧和航太力量。
“資訊技術産品的國産研製工程,從國家安全層面來講,關鍵是要保證核心器件産品安全,核心技術在手。”張宇説。
“當前,不少軍工事業單位都在向企業轉型,這對資訊技術應用創新領域來説是一個重要的機遇,團隊以國家和軍隊的資訊化建設為行銷目標,在滿足保密要求的同時,提升用戶治理能力。”張宇介紹。
張宇説,經過5年多的努力,706所研發的以終端電腦、伺服器等設備為代表的資訊技術應用創新産品已圓滿完成國家有關部門和多個省份的資訊技術應用創新試點項目,並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優勢,確保産品的運作得到良好保障,在18個省市場佔有率達30%以上,市場先發優勢顯著。
如今,706所的用戶已經從黨政軍,逐漸拓寬到公檢法,涉及金融、交通、能源等重大民生工程領域。
“大投入會有大産出,依靠制度優勢,帶來整體産業的協同創新。”在張宇看來,創新不僅是靈光一閃,更是長久努力的積累,更多的産業創新需要時間和一代代人、一批批産品來不斷完善,不斷糾正糾偏。
據悉,目前706所成立了方舟創新重點實驗室,聚焦前沿技術的跟蹤和新品研發,技術探索前端。有了新的技術牽引,706所的未來在資訊技術應用創新産業將會以更快的腳步邁上新的臺階。(趙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