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忙時期不見人 蘋果園有了“雲大腦”

發佈時間:2020-03-31 15:12:11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張青

陽春三月,蘋果花已經悄悄站上了枝頭。本該是施肥、灌溉的農忙時節,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葛石鎮寧莊嶺村的蘋果種植基地卻不見管理人員的身影。

“今年可不一樣了,我們果園有了‘感知系統’和‘雲大腦’。往年要半個月才能澆透的地,今年啥也不用管,自己就完工了,既不需要聚集農民進行果園管理,也不需要我天天操心水肥情況。”種植基地負責人劉萬林説。

劉萬林所説果園的“感知系統”和“雲大腦”,是指山東農業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王金星團隊自主研發的智慧果園精準管理系統。其中,“感知系統”是位於果園內的太陽能智慧小型氣象站和用於葉片資訊採集的雲攝像頭;“雲大腦”則是基於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果園精準管理控制系統。

“眼下是蘋果樹根系第一次生長高峰,在此之前,果農必須進行追肥灌水。但是不同時期追肥的側重點不同,比如這個時期追肥應以氮肥為主,以磷、鉀肥為輔,並配合施用一些微肥。在過去,這些需要果農憑經驗或者在專業技術員的指導下操作調整。”王金星説。

而在配備有“雲大腦”的蘋果示範園裏,“眼睛”正時刻觀察果園的水肥含量和果樹的水肥需求,並通知遠在雲端的“大腦”,對灌溉和施肥策略及時做出調整,再下達指令通過配肥系統、水肥一體化灌溉管路系統,讓泵站自動運作,將水肥精準施到每一棵果樹上。

“我這個果園1500畝,一般一個蘋果生長季要補充4到5遍水溶肥,平均一畝地需要雇8到10個工人。另外,因為蘋果長在山嶺地上,土層太薄,保水能力不足,要時時關注、補充。如今,有了‘雲大腦’,這些都不用操心,省工省時還省錢。”劉萬林説。

此外,記者採訪了解到,這套雲端系統源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蘋果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研究與示範”課題,整合了國家蘋果産業技術體系智慧化生産崗位科學家王金星團隊多年的研究成果,除了可以監控果園的環境資訊、氣象資訊、果樹的生長情況,還具有對病蟲害、氣象災害的輔助預警功能,並能夠結合預期産量制定果樹管理的最佳水肥方案。

在果樹管理時,較為科學的做法是每條樹枝上相隔一定距離,均勻的留花、結果。但是,傳統的大水漫灌、經驗施肥往往導致果樹前期水肥過剩,不僅浪費資源、污染環境,還在疏花、疏果時浪費人工。

“産量並不是越高越好,澆水施肥也不能讓果樹‘吃撐’,盲目追求産量容易形成果樹的‘大小年’,所以需要從澆水施肥階段就開始調節産量、均衡營養,實現節水節肥的同時,提質增效。”山東省科技特派員王冉冉説。

眼下,這套智慧果園精準管理系統受到了不少果農的青睞。在位於聊城市冠縣的山東冠優農業有限公司,已經有200畝果樹示範園正在開展智慧果園建設,預計7月之前完工。

“今年國慶前後,我們首批用‘雲大腦’指導種植的蘋果就能成熟啦!有了科技的支援,種出來的蘋果肯定更香甜。”劉萬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