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産業扶貧 異“菌”突起
發佈時間:2020-03-31 11:24:56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張青羊肚菌又名草笠竹,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和藥用菌,因其菌蓋表面凹凸不平、形狀如羊肚而得名,被譽為“菌中之王”。目前,我國人工栽培的羊肚菌總産量佔世界的99%以上,産品主要在國內銷售,部分出口歐美。受訪者供圖
“灑老師,大棚的土地像發黴了一樣,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霜,這是怎麼回事?”
“這是好現象,菌霜越白越厚,證明菌絲在土裏生長狀況很好,注意棚內保溫,不要施化肥農藥,我這就來!”
3月19日13時,青海大學食用菌團隊負責人、青海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青海省科技特派員灑威接到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白家村羊肚菌種植戶苗希泉打來的求助電話後,放下手頭的工作,驅車從西寧市趕往海東市。
這條路,五年間,灑威數不清走了多少遍。
從育種到推廣,開闢羊肚菌種植新高地
“這就是羊肚菌”,在青海市平安區希遠羊肚菌種植科普示範基地,順著灑威手指的方向望去,一座座設施農業大棚映入眼簾,進入溫室大棚,一排排羊肚菌似頂著棕色小傘破土而生。
“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樣滿山走”,這句來自民間的俗語,説的正是羊肚菌。
羊肚菌又名草笠竹,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和藥用菌,因其菌蓋表面凹凸不平、形狀如羊肚而得名,被譽為“菌中之王”,是世界最著名的四大食用菌之一。目前,我國人工栽培的羊肚菌總産量佔世界的99%以上,産品主要在國內銷售,部分出口歐美。
灑威告訴記者,青海是野生羊肚菌的分佈區之一,氣候冷涼,非常適宜種植羊肚菌,且種植效益高,脫貧致富短平快,種植方法簡單易學。發展以羊肚菌為代表的高附加值食用菌項目,對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發展迴圈農業、提升青海省農業綜合效益、助力脫貧攻堅均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2015年起,灑威帶領著由梁健、尚千涵、王樂、尹衛、殷恒霞、王煜偉組成的青年博士團開始從事羊肚菌高原設施高産栽培技術攻關。
青海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辦公室主任、青海省科技特派員梁健介紹,5年前,團隊從青海省果洛州瑪可河林區等地採集野生羊肚菌子實體,使用孢子及組織分離法分離純化羊肚菌母種。為進一步馴化培育適合本地區的栽培品種,項目組使用包括常壓室溫電漿體在內的現代誘變育種技術,邊誘變邊篩選邊示範種植。
令青海人民沒有想到的是,曾經長在深山老林裏的小蘑菇,竟搖身一變,成了青海農民脫貧致富的“金疙瘩”。
食用菌産業在青海異軍突起,成了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興産業。在青海省科技廳的組織下,一批批科技特派員走向田間地頭,扛起了産業扶貧的大旗。
而讓青海羊肚菌産業從無到有、傳播羊肚菌種植技術的灑威,也被鄉親們親切稱為“羊肚菌爸爸”。
培訓不間斷,服務“不掉線”
背靠黃河、晝夜溫差大,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極具羊肚菌生長的氣候環境。3月23日,青海文冠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靜正在羊肚菌大棚裏觀察菌菇長勢。“我們是在灑威老師及團隊的長期技術扶持下,逐年擴大種植羊肚菌的規模,5年前只有20個大棚,今年已有150余個大棚了。”劉靜對記者説。
“灑老師和梁老師來了,這一品種是否適合在合作社種植?”“品相看來不錯,我先拿回實驗室做實驗分析……”幾年間,這樣的對話,對劉靜來説再熟悉不過。在青海大學食用菌團隊博士團的技術指導下,一個又一個種植難題被破解,合作社負責人劉靜也在不斷學習中掌握了基本的種植技術。如今,青海文冠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種植的羊肚菌也走進北上廣一線城市的高檔餐廳、超市,因其肉質肥厚、口感醇香贏得好口碑,在國內已是供不應求。
在羊肚菌種植戶看來,灑威團隊就是他們的技術“貼心人”,除安排現場培訓指導外,微信、電話等多種形式的溝通服務方式,使培訓工作不間斷,服務工作“不掉線”。
值得一提的是,在學習培訓和技術指導過程中,該團隊優先考慮貧困戶,保障貧困人員參與培訓學習、接受現場指導及享受勞動服務收益的機會,進一步提高扶貧精準度。如此一來,不僅拓寬了貧困戶的增收途徑,還促使他們在聆聽技術講解的同時,動手操作學技術,現場釋疑解難題。既獲取了勞動報酬,又提升了貧困戶學習栽培技術的參與度,使以項目為載體的特派員服務工作進一步聚焦和圍繞脫貧工作。
除了傳授技術,還做政策宣傳員
雖掌握一技之長,但政策領會不到位、思想觀念不轉變、未來産業無規劃,農民有可能面臨再次返貧。
“怎麼讓農民真正領會政策、吃透政策,這事關地方産業,更事關每一位農民的切身利益。僅靠授課等方式讓農民‘被動接受’,他們並不能真正理解。”作為科技特派員和“三區”技術人員,在和農民打交道的幾年間,灑威、梁健對這一點感觸頗深。
為此,灑威、梁健等人做起了政策宣傳員,在做實驗和技術推廣演示的過程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青海農民推廣黨的方針政策和發展理念,以轉變其生産方式和觀念,引導從業者樹立長遠發展觀。
一邊傳授技術、一邊演示成果、一邊灌輸政策。這就是特派員通俗易懂的傳授方式。
在青海大學食用菌科研團隊平安實驗基地,灑威邊演示邊講解:“你們看,棚裏的羊肚菌一顆化肥也沒用,長勢是不是特別好,銷售口碑如何?那咱們省上推行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政策,短期來看,産量有可能降低一些,但長遠來看,産品品質會提升,後期價值有補償,這是一件事關全球生態改善,造福子孫後代的大事。所以不施化肥農藥,羊肚菌生長才有好的土壤環境,國家方針政策也是咱們農民致富增收的好土壤,好的土壤環境才有更好的生産生活。”
團隊的這一有益嘗試,令種植戶接受度頗高,“技術+政策”也成為灑威團隊的核心推廣任務。
如今,青海大學食用菌團隊與青海多家企業建立了穩固合作關係,助力解決生産中面臨的問題,增強攻克技術難關的能力,推進羊肚菌産業在青海省的科學化、高值化發展,助力産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脫貧。
統計顯示,較蔬菜種植,青海省羊肚菌種植節省人力成本三分之二,單季畝均産300斤,毛利潤在3萬元人民幣左右。
青海省科技廳農村科技處處長王潔淵介紹,青海大學食用菌團隊在該省科技廳的支援下,實施《羊肚菌高原設施高産栽培技術整合示範項目》,以技術示範為主要工作內容,以提高技術熟化程度和實現科技成果産業化為主要目標的示範推廣項目,旨在推動該省食用菌産業發展,提升對農業重點産業的支撐能力,助力脫貧攻堅,鞏固脫貧成效。
服務工作開展以來,團隊先後開展了《高原羊肚菌栽培技術概述》《高原羊肚菌設施栽培的技術條件》《高原羊肚菌設施栽培整地技術》等技術指導培訓10余場次,累計開展大範圍技術指導、培訓工作100余人次。
5年來,灑威和他的團隊,將腳印踏在了高原各地。在他看來,把論文寫在高原大地上,讓農民朋友得益於他的技術而受益,這是作為一名科研人員最大的初心。如今,羊肚菌設施栽培正在成為青海農戶和食用菌企業的有效增收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