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北京小湯山醫院:彩色病房暖人心 “黑科技”高效診療

發佈時間:2020-03-31 09:51:47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 杜燕 | 責任編輯:李媛

探訪北京小湯山醫院:彩色病房暖人心“黑科技”高效診療

3月30日,記者探訪北京小湯山醫院。 中新社記者韓海丹 攝

走進北京小湯山醫院,從紅至藍的彩色病房映入眼簾,讓人有一種錯覺,這是一家醫院嗎?

17年前“非典”阻擊戰期間,北京小湯山醫院在疫情最嚴重時臨危受命,7天建成1000張病床,由部隊醫務人員全面負責救治工作,創造了非典患者最高治愈率、最低死亡率、醫務人員零感染的“小湯山奇跡”。

3月30日,記者探訪北京小湯山醫院。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記者韓海丹攝

3月30日,記者探訪北京小湯山醫院。 中新社記者韓海丹攝

今天,一眾記者探訪重啟後的北京小湯山醫院。

和17年前不同,小湯山醫院新建病區從一層變為三層,色彩從單一變成紅黃藍綠紫等彩色油漆。

3月30日,記者探訪北京小湯山醫院。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記者韓海丹攝

3月30日,記者探訪北京小湯山醫院。 中新社記者韓海丹攝

據介紹,小湯山醫院應急改造工程包括新建近6萬平方米,改造2.2萬餘平方米,設B區和新建病區兩個病區,共1600余張床位。

新建病區是外部看起來的三層箱式房。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工作專班副組長、北京小湯山醫院院長穆毅帶著記者繞著新建病區走了一圈,他指著房屋頂部説,其實3層設計的上部是設備用房,這相當於4層設計。

他介紹,新建病區在單體建築設計上保證分區合理,潔污流線不交叉,儘量保證污染流線控制在建築物的外側,醫護流線和送餐流線集中從建築物的南側進入建築中心部位,從中間向兩側延伸。

此外,每個病區內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空氣壓力階梯性遞減,保證空氣從清潔區向污染區流動,避免了空氣污染;所有通道均設有門禁系統避免發生穿行錯誤導致的污染。

這些都是隔絕病毒傳播的“硬手腕”。在病區,還有不隔絕愛的“軟手法”。

穆毅介紹,病房之間的間距拉大,不僅給病人創造良好的休養空間,加強空氣流通,減少互相感染的可能性,病區間還設有綠地,能有效舒緩病人緊張的心情。

進入病區大門,白色的墻面“跳出”或黃色、或綠色、或橙色的線條,就連白色的病房門上,彩色的弧線也讓人心底增加一絲暖意。

“運用健康色彩和柔美的圖案,以柔美的線條和色彩力量帶來希望和溫暖。”北京小湯山醫院副院長胡路指著大門口的圖案説,結合現有建築條件,不僅讓建築更具人性化的特點,也能舒緩醫患的精神壓力,同時讓醫務人員方便辨識病區位置。

新建病區病房為箱式房搭建而成,呈三層五排魚骨狀結構,由走廊與圍廊連接。

記者沿著大門正對著的一條通道往裏走,這是醫務人員進入病區的通道。

胡路説:“這條通就相當於‘魚骨’,病區分列在兩側的‘魚刺’。”

記者此次進入的地方是尚未收治患者的“清潔區”。沿途看到清潔區1-5、醫務人員緩衝間、防護穿戴間1-7並提示“禁止通行”。胡路稱,如果收治了患者,這裡就是清潔區和污染區之間的緩衝區域。

在一間病房外,記者看到,每間病房的門上都貼著紅色的“禁止通行”標識,原來一間病房有兩扇對著的門,平時患者可從另一扇門出去,在封閉的走廊內活動,也可觀看室外的春色。

門的一側,是一扇觀察窗,便於醫務人員對病人進行監測;還有一扇傳遞窗,便於醫務人員將餐品或者日常用品放置在內置的臺子上,與患者之間無接觸傳遞物品。

護士邢棟介紹,這個傳遞窗有內外兩層門,門都關閉大約40秒後會自動啟動紫外線消毒設備。

得到允許走進病房,“歡迎回家”的字樣映入眼簾,並圖文並茂地告知患者入院注意事項、用餐時間提示等內容。

環顧房間,單個病房面積較大,配有櫃子、空調、電視等設施,病床旁還有呼叫對講機、醫用氣體、網路介面等設施,保證了各種治療搶救設備的使用和數據傳輸。

邢棟表示,每個床位的呼叫對講機都是醫患可視對講系統,病人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按下紅色按鈕,和醫生護士“面對面”交談。同時,在這個對講機的螢幕上,患者還能查看“吸氧計時”“費用查詢”,並能直接上網瀏覽網頁。

此外,病房內,還配有智慧音箱,患者可以隨時點播自己喜歡的音樂、戲曲等內容。墻上貼有二維碼,手機移動點餐或者購買生活用品等。

不僅僅是患者能享受“黑科技”帶來的便利,這座重啟的小湯山醫院,也讓醫務人員和患者共用“黑科技”帶來的高效診療體驗。

“原來需要5-15分鐘測量才能做出的判斷,在短短幾秒中可以完成。”北京小湯山醫院放射科主任董大偉介紹,放射AI輔助診斷系統不僅能及時提示是否是可疑病例,還能精準定位,以及提示肺部感染面積,這是非常強大的優勢。

他指出,速度快、定位準、能定量分析並進行預後評估是AI技術的特點,應用這個技術可迅速檢出病例,而在往常,普通的影像學大夫需要把影像資料從頭看到尾,然後再進行測量,通常需要5-15分鐘。

這只是“黑科技”的一部分,醫院還實現了5G遠端醫療、視頻會議、疫情防控影像智慧診斷。此外,人工智慧普遍應用於病例錄入語音系統、自動分藥機、人臉識別一體機、送貨和消毒機器人、全自動紫外線消殺燈、智慧污水處理系統等眾多資訊化技術科技的及時應用,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準確性,更減少了院內交叉感染風險,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援。

考慮到醫務人員工作強度高,病區及辦公區內都設置了醫護休息區域。多彩的墻面、沙發、小圓桌,讓醫護人員走到這裡,“有一種如同進入家門的視覺感受,迅速擺脫醫療環境帶來的壓力。”穆毅説。

他稱,重新啟用的小湯山醫院,基礎設施從滿足基本所需到實現“平疫兩用”,展現了新時代強有力的技術和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