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類智慧化管理的“芯”探索

發佈時間:2019-10-28 10:54:02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杜康 | 責任編輯:李培剛

如何通過智慧化手段,實現垃圾分類的閉環管理,是未來探索的方向之一。目前無論是村鎮,還是小區,上海都出現了一些探索案例。家用的乾濕兩分類的垃圾桶、收集車和運輸車上,都被裝上了晶片。

上海浦東新區航頭鎮長達村的村民們沒想到,自己與“物聯網+”的親密接觸竟是從垃圾分類開始的。

900多戶村民的家門口都放著一個兩分類垃圾桶,桶上有一個小小的晶片。清晨,保潔員到府收垃圾並稱重,收集車通過晶片識別戶主,並記錄垃圾類別和稱重等數據。隨後保潔員可以通過收集車上的螢幕對村民的分類情況進行評價,共有“優、良、一般、差”4個檔位。所有數據即時傳送到後臺。

不僅是垃圾桶,收集車上也有晶片,記錄車輛運作的軌跡。收集車將垃圾短途駁運到村裏的處置站,站長會查看收上來垃圾的“乾濕純凈度”。村民、保潔員、站長層層監督,實現更精細的垃圾分類管理。

航頭鎮城市運作綜合管理辦公室主任吳平介紹,如今,家家戶戶的分類情況,以及全村每天、每月的垃圾分出量,都能以數據化、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出來。源頭數據實時可追溯,有助於職能部門精確掌握農戶分類情況,對村民進行指導。

與浦東長達村類似,嘉定區新成路街道將感應晶片置於運輸車上,運輸車每經過一個小區,就會記錄相應的乾濕垃圾重量。在後臺管理中心的大螢幕上,羅列著每個小區的濕垃圾分出率,“51.28%、57.64%、64.10%……”,而目標設定則為60%,哪些小區達標、哪些小區待改進一目了然。

“過去垃圾分類實效的評定不夠精確,乾濕垃圾計量全靠人工。垃圾純凈度也沒法保證。現在情況有了好轉。”新成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秦文忠説。

此外,從今年9月份開始,新成路街道的這套智慧系統研發出新功能——收大件垃圾。面對丟掉的沙發、床墊,以及各種裝修垃圾,物業或者居民可通過系統上報,運輸車會根據單子的數量和小區分佈情況,規劃路線,派遣合適車輛運輸。

伴隨智慧化實踐,垃圾分類成效明顯。今年3月至今,長達村每天的濕垃圾分出量達到55.28噸,生活垃圾減量率61.7%,村子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100%。新成路街道的濕垃圾比例由平臺使用之初的18.7%升至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