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亟須打破産業化瓶頸

發佈時間:2019-10-28 10:45:41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馬愛平 | 責任編輯:李培剛

一個技術、一個新領域進入暖春,標誌性事件就是能不能實現大規模的産業化。那麼,人工智慧如何打破大規模産業化的瓶頸?

“打破産業化瓶頸,要看怎麼做好支撐整個産業發展的産業鏈環境,比如我們設計的模型製作出來之後,怎麼論證這個模型的可靠性、穩定性,需要在制藥廠裏不斷地改進、進化。人工智慧産業化,構建平臺、生態鏈、産業鏈至關重要。”10月26日,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在2019第九屆中國智慧産業高峰論壇上説。論壇當天在西安開幕,主題為“驅動未來,智慧無界”。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看來,人工智慧方興未艾才剛剛開始。“人工智慧的發展,一方面是人工智慧本身的産業化,目前很多的創業公司都是圍繞人工智慧進行産業化,另一方面是對人工智慧有重大需求産業的人工智慧化。在接下來的應用裏,無論是農業、服務業還是工業都會極大地受到人工智慧的影響,人工智慧對這些産業的升級換代會産生巨大的影響,這比人工智慧本身的産業化會有幾百倍、上千倍的增長空間,所以人工智慧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王恩東説。

“這既是一個新的話題,也是一個陳舊的話題。人工智慧作為人類新科學的增長點,一方面是新經濟發展的領頭雁,另一方面是社會發展的加速器。傳統的智慧産業,工業産業是主體,人類研究機器人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的行為智慧,所以開始做機械手,特別在生産線上,工業機器人的産值有相當的分量,它是産業的核心能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李德毅表示。

李德毅説,隨著人們把興趣從行為發展到感知之後,比如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相關的産品比如智慧醫療逐漸滲透到傳統行業裏面,最好的例子就是達芬奇機器人,達芬奇機器人在全世界賣的很多,中國是最大的市場,而且這個機器人賣得很貴。所以人工智慧是新經濟發展的領頭雁。

“所以,我們對機器人産業長遠的評價嚴重不足,對人工智慧近期的期望又估計太高,於是就會失望,實際人工智慧對人類的影響才剛剛開始,對於2050年智慧時代,我們至今依然知之不多。”李德毅説。

“傳統的行業,怎麼數字化、智慧化,我們需要進一步下工夫,人工智慧的應用面非常廣,比如語音識別、人臉識別,小語種等,都需要進一步智慧化,提高識別率、準確率,提高效率,這些方面都需要突破,還有很多瓶頸。這也是人工智慧産業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的重要原因。”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大學教授吾守爾·斯拉木表示。(記者 馬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