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 開啟教育新空間

發佈時間:2019-10-22 11:08:06 | 來源:安徽日報 | 作者:馬成濤 | 責任編輯:李培剛

解疑釋惑、智慧評分、教學評估、選擇專業、遠端教育……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人工智慧+教育”將産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又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教育方式?

   應用場景日益豐富,教學模式悄然轉變

“人工智慧+教育”正在掀起一朵朵“智慧浪花”,改變著學習環境、教學模式、師生關係等。借助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技術,老師可以分析學生的整體和個體情況,針對學生的薄弱環境,預設課堂的教學重點。借助科大訊飛的人工智慧技術,合肥七中等學校開展考後講評課,將原本需要45分鐘的習題講解壓縮至15分鐘,講解共性問題,其餘時間用於分組討論或拓展學習,同時還能夠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分析,以學定教,提升學習效率。

智慧課堂是人工智慧重塑教與學的一個典型應用。在合肥八中的“智慧課堂”上,教師將學習內容通過學案、微課、課件等形式提前推送給學生,學生進行自主預習,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借助作業平臺、班級空間反饋給老師。針對學生的普遍性問題,老師進行針對性地備課和講解,避免充分備課卻不知道學生疑問在哪的情況發生,初步實現了課堂翻轉。課堂互動手段多樣,教學反饋直觀及時,課程資源豐富多彩。每一位學生的觀點都可以呈現到電子屏上,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助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要。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圖像識別、機器學習、語音識別、人機交互等技術日益成熟,逐漸應用到教育領域。在教學管理方面,可以借助大數據平臺,量化評估、科學評價,幫助各級管理者實現高效管理、科學決策。淮南市智慧教育大數據系統,通過構建教學分析模型、學習分析模型和成績分析模型,以數據可視化展示和數據統計分析形式,為教育部門和校方提供數據管理支撐,輔助區域教育教學決策。

在閱卷評分方面,人工智慧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比如科大訊飛智慧閱卷系統可以代替老師進行英文作文的智慧批改。目前,該技術已在四六級、部分省份的高考、中考等考試中進行了試點驗證,減少大部分批改工作量,將老師從簡單的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提升閱卷效率和準確性。蚌埠二中高二年級應用英語智慧批改,訓練學生作文,半個學期後英語作文寫作水準有了大幅提升。

   “線上課堂”資源共用,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8月29日,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研究中心等發佈的《智慧教育創新應用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我國智慧教育市場快速成長。2018年,中國智慧教育市場規模約為5320億元,同比增長17.13%。目前智慧教育領域主要有智慧批改、拍照搜題、智慧測評、智慧題庫、分級閱讀和自適應學習六大産品形態,形成了以好未來為代表的教育類公司,以百度和騰訊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公司,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提供商,以及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計算平臺四類關鍵性市場主體。

隨著人工智慧的應用不斷延伸,農村學生、殘疾學生等也受益良多。在農村偏遠地區的線上課堂,農村學生通過螢幕和城裏的學生同堂學習,共用優質教育資源;借助人工智慧手語翻譯系統,手語能變成文字,聾啞學生可以和老師實現無障礙溝通。

近年來,我省深入推進國家教育資訊化試點省建設,率先開展智慧學校建設,探索出以縣為單位、由優質學校輻射教學點和薄弱學校的“線上課堂”常態化教學模式,有效解決教學點及農村偏遠地區師資力量匱乏這一難題。據省教育廳公佈,目前我省基礎教育資訊化綜合水準位列全國第七,應用水準位居全國第一;常態化線上課堂應用實現教學點全覆蓋,被教育部作為優秀案例向世界推介。

“人機協作、人機耦合將是未來趨勢,我們不僅要探討人工智慧時代的人才培養問題,更要讓孩子站在人工智慧肩膀上,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人工智慧在助力因材施教和實現教育均衡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基於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學生學情數據價值,實現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人工智慧將優質教學資源輸送到偏遠地區。

《報告》建議加大智慧教育關鍵技術的研發力度:一是依託智慧教育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組建跨學科、跨區域的“人工智慧+教育”研究共同體,廣泛開展跨學科探索研究,推動腦科學、神經科學、認知科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二是加強“政企學研”多方合作,産業界加強研發探索,學術界提供紮實理論基礎,並最終試點應用到相關教學場景;三是進一步推進平臺建設,推動開放平臺向公眾開放智慧教育關鍵共性技術,打造智慧教育生態。

   教育變革加速推進,教學圖景愈加美好

人工智慧技術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科學指導,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和職業生涯規劃。在填報高考志願方面,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可以根據考生成績、各地的分數線、高校往年錄取數據等數據,分析院校專業的熱門度、畢業生就業率、薪酬等,為考生志願填報增加“籌碼”,讓考生對未來發展前景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

人工智慧與教育融合,不僅推動教學模式的轉變,還對教育改革創新起到重要作用。科大訊飛將人工智慧引入課堂,開展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對智慧技術的理解力、鑒賞力和應用力。在一些學校建立人工智慧創新實驗室,共同開展人工智慧創新教育課程,激發學生動手實踐創新能力,為未來培養複合型人才。

近年來,一系列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戰略規劃與行動計劃陸續出臺。今年2月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指出,加快資訊化時代教育變革。建設智慧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慧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規模化教育與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創新教育服務業態,建立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用機制,完善利益分配機制、智慧財産權保護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務監管制度。推進教育治理方式變革,加快形成現代化的教育管理與監測體系,推進管理精準化和決策科學化。

為了讓更多孩子共用優質教育資源,教育部發佈《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提出大力推進智慧教育,開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智慧化教學支援環境建設,推動人工智慧在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應用,利用智慧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探索泛在、靈活、智慧的教育教學新環境建設與應用模式。根據教育部教育資訊化和網路安全工作月報,截至2019年2季度末,全國中小學網際網路接入率達97.9%,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普通教室348萬間,93.6%的學校已擁有多媒體教室。

專家表示,人工智慧對教育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大,同時也要正確看待人工智慧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人工智慧是一個有益的教學輔助工具,但不會改變教育的本質。在人工智慧的浪潮下,學校在傳承文化、教授知識、立德樹人等方面不能有任何鬆懈。在正確理念引導下,人工智慧正在改變著教學模式和教育生態,與之而來的教學圖景也將更加美好。(記者 馬成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