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下半場:融合與共建 一個都不能少
發佈時間:2019-10-21 11:27:23 | 來源:央廣網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李培剛近年來,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加速,金融科技蓬勃興起,不斷催生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為金融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如何推動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強化金融科技多向賦能作用,構建促進金融科技健康發展的有效機制,已成為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
10月20日,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金融科技”分論壇在浙江烏鎮舉行,國內外創新型企業、金融科技機構負責人、知名學者以及重要國際組織代表共聚一堂共論“金融科技”話題。目前,金融科技下半場已來,從融合角度看,“科技”與“開放”將要齊飛,而從賦能情況看來,“學術”與“實踐”正在共舞。
金融供給側改革:金融科技下半場已來
從全球經濟發展來看,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率普遍相對乏力,大家都在尋求突破點。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首席數字官Robert Opp表示,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數字經濟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能,聯合國正計劃如何用數字技術推動包容與平等增長,同時也看到了全球好的做法和推廣數字科技的挑戰。
而從國內情況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而體現在金融領域,就是大力發展金融科技。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指出,發展科學技術,特別是推動科技産業化,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著力點。
那麼如何推動下半場的金融領域,尤其是金融科技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京東數科CEO陳生強表示,強金融屬性、強線下特徵的業務將成為金融機構發展金融科技的重點,也稱之為金融科技的下半場。進入金融科技下半場,金融機構要用金融科技的手段讓強金融屬性、強線下特徵的業務加快數字化進程,實現線上線下相融合,提高效率,降低風險,創造更大的價值回報。
金融科技剛剛進入下半場,金融機構作為承擔國家金融發展和助力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主力軍,任重而道遠。“智慧互聯,開放合作,攜手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是今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主題。在金融科技領域,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也是命運共同體,雙方共同的使命就是創造一個能夠真正實現普惠的數字金融體系。對於科技公司來説,向前一步,去服務實體産業的數字化,又是一個新的篇章。其最終將助力金融機構和實體産業實現更好的連接,從而創造更大的數字經濟規模,實現更高品質的增長。
共建:“科技”與“開放”齊飛
日前,央行發佈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就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分佈式數據庫、網路身份認證體系等科技應用對金融機構提出了明確要求,並鼓勵金融機構構建開放、合作、共贏的金融服務生態體系。從央行的規劃也可以看出,發展科技和構建開放生態是金融行業擁抱數字未來不可逆轉的趨勢。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而在資訊社會時代,AI成為先進生産力的整合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表示,智慧機器被賦予了新的發展機遇,在未來發展過程當中,機器智慧將與人的智慧混在一起産生新的智慧形態。而新科技和新金融的結合將産生可觀的乘數效應。
乘數效應有多可觀呢?以公鑰密碼學為例,2015年圖靈獎得主、美國斯坦福大學電氣工程系名譽教授馬丁? 赫爾曼(Martin Hellman),公鑰密碼術是現代商業的核心,每天保護價值數十萬億人民幣(數千萬億人民幣)的金融交易。公鑰密碼術的發明者解釋了該技術背後的基本思想以及如何在實踐中使用它。
雲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區塊鏈或物聯網等數字技術正在迅速改變經濟的每個部門。世界銀行前CTO、康橋大學金融科技教授Lesly Goh指出,領導人和監管者現在普遍認識到,現代技術已經在規模和網路效應的基礎上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創新和顛覆。與此同時,它們成為現有挑戰的放大鏡,從而加強了對促進共同繁榮和減少全球貧困的需求。
除了科技外,開放也是必不可缺的關鍵詞。
陳生強認為,在金融科技下半場,科技能夠實現數字化,讓數據驅動整個金融價值鏈的效率優化,尤其是存量業務的風險管理和效率優化,將邊際成本降至足夠覆蓋大多數客戶;開放能夠借助合作夥伴的力量打開服務邊界,最大化地服務實體産業和百姓生活,為實體經濟和百姓居民創造普惠價值。
那麼如何實現科技與開放的融合呢?華夏基金與京東數科的合作打破了固有模式,不僅僅是基金的銷售渠道,還在整個底層的大數據技術等業務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前海開源與京東數科合作的前海開源裕源FOF基金,基於京東獨特的大數據因子、降維技術以及並行計算,利用京東數科的智慧投研能夠有效的模擬資産價格在中短期的市場路徑分佈,今年以來累計收益率超過33% ,是中國公募FOF行業第一隻凈值破1.1、1.2的公募FOF基金,長期穩居公募FOF基金排名第一。
賦能:“學術”與“實踐”共舞
賦能已經成為“熱詞”,國外的谷歌創世人拉裏?佩奇表示,未來組織中最重要的功能不再是管理或激勵,而是賦能,國內的京東到家發佈零售賦能,阿裏、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也高舉賦能大旗。賦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麼,金融科技如何實現多向賦能呢?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金融業的生態。各類金融創新産品,如雨後春筍,為大眾投資理財帶來新的體驗。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張曉燕表示,國內傳統金融機構在新一輪業務轉型中,紛紛將金融科技定位為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以期加快數字化、智慧化升級步伐。技術的注入給資産配置兼顧風險、收益、流動性等方面的最佳平衡,提供了更多的指導意義。
在學術研究領域,金融科技同樣能夠多向賦能。例如,大數據是現代社會的基礎,以大數據為基礎的金融科技可以賦能金融業發展的未來,瑞士弗裏堡大學終身教授張翼誠(Yi-Cheng Zhang)表示,可以基於數理統計學和物理金融理論,研究關於社會網路資訊對金融領域的影響和結果。
再例如,技術能促進跨地域之間的金融和貿易發展,而金融科技可以實現更加精準的研判與分析。亞洲開發銀行首席金融專家Giacomo Giannetto表示,基於對金融和經濟領域的數據研究,可以實現對於中國、日本、南韓、蒙古等國家和地區的金融創新趨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