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路燈照進未來智慧城市 未來將化身為5G微基站

發佈時間:2019-03-19 11:33:39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劉冠南 | 責任編輯:胡俊

原標題:智慧路燈照進未來智慧城市

逛街時手機沒電了怎麼辦?發送郵件時找不到網路怎麼辦?

未來,在廣州街頭遇到上述情況,無論是白天還是深夜,只需要找到一個路燈桿就能解決了。

3月12日晚,廣州市住建局在天河南二路召開現場會,介紹了廣州推進城市智慧照明工作所取得的進展。

在廣州繁華商業地段天河南二路,首批試點建設的35桿智慧燈桿已經建成。這些燈桿外形看起來並不特別引人注目,但是卻功能強大。除了具有智慧照明功能,這些路燈還整合汽車充電樁、公共WiFi、廣播、攝像頭安防、電子公告屏、環境監測等十余種功能。

停靠半小時電動汽車即可充電80%

天河南二路背靠廣州繁華的商業旺角萬菱匯,這裡人流車流密集。按照廣州市相關智慧照明的試點方案,在短短500多米的天河南二路,建設完成了35桿智慧燈桿。

在35個智慧路燈當中,有兩個具有電動汽車直流充電樁功能。

“路燈就是充電樁,停車就能充電,可以説是非常驚喜。”在此充電的車主王女士告訴記者,更令人驚喜和意外的是,儘管地處商業中心,但是目前在此充電不收停車費,而且只需要半個小時,就可以完成80%的充電。“這實在是太便民了,體會到了什麼叫智慧城市!”

“路燈與直流充電樁合二為一,這在國內尚屬首例。”路燈建設單位廣州市供電局相關項目負責人許苑介紹,接到試點任務之後,廣州供電局運用了自主創新技術,將大功率直流充電樁與路燈桿整合。這種直流充電樁具備60千瓦充電功率,遠高於目前國內智慧路燈普遍採用7千瓦交流充電樁的功率水準。

“雖然造價要高一些,但是我們調研認為,如果只是普通的交流充電樁,一台車就要停車充電8小時,一天只能服務4台車,這樣不符合智慧城市的理念。”許苑介紹,半小時充電量達80%,充電快、實用性強,有效解決新能源車充電難的痛點,這在商業繁華路段尤其重要。

“車位只供充電車輛使用,充電結束後,系統將自動發送提醒短信,讓車主在限定時間內開走,以免佔用車位。如果限定時間內不開走,車主或將收到亂停放處罰。”據介紹,廣州市供電局為了讓充電樁有更好的實用性,更主動與交通管理部門協商,在充電樁旁邊劃定了專供電動車使用的免費停車位。下一步,將根據具體情況出臺使用細則,配合監控攝像頭和巡查,確保充電停車位不被其他車輛佔用或長時間使用。

智慧燈桿未來將化身為5G微基站

記者在路邊現場體驗了智慧路燈的多項功能。

打開WiFi,選擇“天河南二路智慧路燈”,簡單操作輸入驗證碼就可免費蹭網。

廣州市照明建設管理中心技術部副部長王潔介紹,天河南二路試點建成的智慧路燈功能強大,通過整合汽車充電樁、智慧路燈、公共WiFi、廣播、攝像頭安防、報警按鍵、對講按鈕、電子公告屏、風力、風向、雨量、紫外線、光照度監測等硬體設備,用戶可以通過統一的管理平臺進行遠端控制、遠端管理、遠端運維、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消息發佈、故障監測等應用。

其中,在天河南二路的35個智慧路燈當中,兩個具有汽車充電功能,6個路燈具有手機快速充電功能,6個具有公共網路功能、7個具有交互屏資訊查詢功能等。

許苑介紹,智慧路燈桿作為微基站的優質載體,將為未來5G網路佈局提供最佳途徑。

“廣州市作為5G網路試點城市,未來5G微基站需求量巨大,遠高於傳統的4G網路。”許苑表示,智慧燈桿可以為其提供載體、供電、通信等基礎保障,將來化身為5G微基站。目前,天河南二路路燈桿整合現狀基站4座,未來將整合成20座。

臨江大道、花城廣場等地也將建智慧路燈

廣州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廣州市供電局天河南二路智慧路燈試點項目,是廣州市首批試點範圍內首個投産的項目。未來還將在臨江大道、教育路、花城廣場、廣鋼新城等地建設智慧路燈。

上述負責人表示,此舉在於落實好市委主要領導專題調研廣州市優化完善市政設施的重要指示,改善市民生活環境,提高城市服務能力和環境品質。未來將以智慧燈桿建設為切入點,大力推進廣州城市智慧照明工作,進一步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準。

據介紹,廣州目前已經試驗性完成了中心城區5000盞單燈控制設施的安裝調控工作,為照明設施的智慧管控提供有力支援。廣州市住建局將結合中山路、達道路、福今路品質提升工作,以5G通信基站建設需求,建設15桿智慧燈桿試點。同時,還將配合中國鐵塔廣州分公司完成第一批81個燈桿站的建設和開通工作。

據透露,天河南二路智慧路燈項目經過大半年的建設,率先完成試點並投入使用。目前廣州市供電局負責中心6區近19萬盞路燈、7萬桿路燈桿的運維,技術成熟。而且其配電設施及管廊資源覆蓋全市,光纖覆蓋全市主幹道路;廣州市供電局下屬全資子公司穗能通公司在光纖網路運營、電動汽車充電樁産業鏈方面擁有完整體系,積累了智慧路燈推廣和建設方面充足的經驗和技術儲備,今後將致力於智慧路燈投資、建設、運營,助力廣州智慧城市建設。(記者劉冠南實習生陳澤渠通訊員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