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時代綠色學校怎麼建
發佈時間:2019-01-30 11:35:12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胡俊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綠色學校創建,不僅能推進能源資源在教育領域的全面節約和迴圈利用,還能有效推動生態素質教育,傳播可持續發展理念,對生態文明建設産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1996年開始,《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中首次提出“綠色學校”的概念。此後,讓校園綠色、節約、環保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特別是“十二五”以來,相關評價標準、具體工作方案的制定實施,給綠色學校的建設創造了良好環境。而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更給綠色學校帶來了技術應用和管理方式的創新和提升。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綠色學校建設面臨哪些難點,應當如何去解決?在這方面,一些學校已經或正在開展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能耗管理打開突破口
“當前,節約型校園建設總體規劃不清晰,既能適應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又能體現大學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節約型校園建設目標不盡合理,是綠色學校創建面臨的挑戰之一。”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副主任鄔國強認為,政策的普適性與高校的個性化之間存在矛盾,“節約型校園建設是高校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但高校分佈廣泛,學校的辦學層次、辦學規模和辦學類型等又需要有適應高校的個性化策略。”
要做到學校事業規劃、校園規劃、能源資源使用規劃的多規合一,就需要在規劃的頂層設計下建設能源數據平臺;而制定個性化綠色學校策略,則需全面開展校園環境監測,實施校內垃圾減量分類和節水節電節能等工作。
近年來,適應物聯網時代要求的能源管理被視為這些難點的突破口。通過用能管理模式的創新升級,提高資源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品質,成為目前許多校園能源管理工作的選擇。
2008年起,住建部、教育部、財政部共同實施了“高等學校節約型校園建築節能監管平臺示範項目和綜合節能改造示範項目”,支援241所高校建設建築節能監管平臺,取得了明顯的實際成效。該項目直接促進了學校能耗監管的理念形成,一大批學校自主建設了校園節能監管平臺。
科學統籌改造效果好
“建設綠色學校,本質上就是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教育的需求,創造更加美好的教育環境,創建美麗校園。”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表示,2016年至今,該中心通過實施能效領跑者建設項目,搭建起校園能源改造項目的服務平臺和教育能源數據平臺,正在逐步形成學校能源數據建設和運作維護為一體的系統方案。
“很長時期內,高校水資源利用都面臨著浪費嚴重、再生水利用率低等問題,加上高校人口密度大,有的高校已進入城市用水量前10名,用水管理亟待加強,卻缺乏面向高校水資源的生態校園建設理念、成套技術、管理制度和工程經驗。”原天津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天津大學教授張宏偉説。
自從天津工業大學實施了“循序利用—按需處理—零排放”的生態校園水系統建設管理新模式後,通過資訊系統的科學管理,對直飲水、污水、雨水等水資源按需處理、綜合利用,校園每年節約用水56萬立方米,年每人平均耗水量降低34%,萬元科研經費耗水量降低18%,取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學校和企業加入到學校能源資源項目改造中。180所學校近600個項目參與申報能效領跑者建設項目,最終確認42所學校為第一批實施單位,涵蓋能源資訊監管平臺、暖通空調等10大類別的122個子項目,總投資金額超過5億元。目前,已有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化工大學、淮海工學院等11所學校進入實施階段。
新型資訊技術是關鍵
新型資訊技術的應用,使能源管理在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等方面的成效開始凸顯。
利用整合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以各高校建成的建築節能監管平臺為基礎,經過整合和整合建設而成的全國教育能源數據平臺,已聯繫走訪學校100余所並成功接入39所學校的數據,實現了數據統計分析、數據對標、諮詢服務等功能,為學校實施項目改造提供全面專業的數據支援。“近三年來,我們以數字化能源監管體系建設為核心,以節能改造為抓手來推進能耗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淮海工學院副院長許興友表示。
大數據和雲計算的引入,讓以往只能通過人力控制的“細枝末節”全部納入管理系統中,大大提高了節能效率。例如,淮海工學院就通過安裝空調節能控制系統、衛生間節水器等,使空調節電率、照明節電率和節水率分別達20%、30%和40%以上。
“目前,學校節能項目服務平臺、校企合作平臺、能源大數據平臺、宣傳交流平臺、理論研究體系已經基本形成,”陳鋒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將繼續推動相關數據平臺的建設工作,“一方面,全面對接各學校數據平臺,支援學校改進用能系統方案,實現降低能耗;另一方面,全面支援學校數據平臺的建設和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