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扶貧結“富”果——豐縣師寨鎮程莊村産業扶貧案例
發佈時間:2018-07-19 14:21:17 | 來源:江蘇扶貧辦 | 作者:江蘇扶貧辦 | 責任編輯:肖寒最近,豐縣師寨鎮程莊村低收入農戶程言傑一下子變得勤快起來,以往“曬太陽”過日子的他,如今天天泡在蔬菜大棚裏,精心培育他的“扶貧番茄”,正是這些“扶貧番茄”給了程言傑脫貧致富的信心。
程莊村位於鎮東南3公里,現有村民482戶1926人,耕地面積2100畝,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127戶604人,其中低保戶16戶60人,五保戶2戶2人,2011年被定為市級經濟薄弱村。近年來,該村借助扶貧機遇,立足本村實際,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通過實施産業扶貧項目,增加了低收入群眾收入,加快了脫貧致富步伐。
一、産業鋪就致富路
“是産業發展為他們鋪就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師寨鎮黨委書記李吉寧説得言簡意賅。
該村依託緊靠史小橋集市的區位優勢和種植蔬菜的傳統産業優勢,扶持低收入農戶發展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的特色種植和養殖,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的方式,在省商務廳的幫扶下,投資30萬元,新建蔬菜鋼架大棚80個,並對原有的73個舊棚進行維修加固改造,全村共發展153個設施蔬菜大棚,面積達250畝,主要種植番茄、辣椒、花菜,每畝收入1萬餘元,新建食用菌大棚68個,佔地100余畝,發展食用菌黑木耳280萬袋,純收入280萬元。
剛開始,程言傑不想種植大棚,因為缺少建棚資金,當得知建設一個大棚可獲得3000元的扶貧獎補資金時,他一下子新建了三個蔬菜大棚,全部種上番茄和辣椒,一個蔬菜大棚純收入1萬多元。據了解,程莊村127戶低收入農戶每戶至少都有一個大棚,每戶每年可增加收入1萬元,通過種植設施蔬菜和發展食用菌,不少農民走上了脫貧致富道路。
二、拔出窮根栽富苗
該村原是一個無工、無商、無集體經濟收入的“三無”村,為實現低收入人口脫貧和村集體經濟增收兩大目標任務,全面實現新“八有”,村兩委反覆討論研究,認識到只有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變“輸血”為“造血”,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才能從根本上脫貧。為了儘快摘掉集體經濟“空殼村”的帽子,幫助扶持全村低收入農戶及早脫貧致富,村幹部帶頭跑資金、跑項目,積極尋求後方單位的支援,將新建的村級綜合服務中心衛生室、超市及省商務廳幫扶援建的門面房對外出租,加上蔬菜大棚的分紅資金,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15萬元。最近,經村民代表同意,村裏決定拿出集體經濟收入的部分資金投資建設設施大棚,承包給低收入農戶種植,通過這種迴圈發展,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不斷開闢新的致富門路。
三、基礎設施促脫貧
在脫貧中,該村通過村內公路、基礎設施的先行,促進産業發展起來。通過積極爭取扶持資金,該村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新修水泥路1200余米,維修3600米原有沙石路,大力方便了全村群眾出行。為解決耕地抗旱問題,新開挖2條大中溝,新建1座翻水站,全村90%以上的耕地實現了旱澇保收。同時,該村凈化美化村莊環境,改善村容村貌,實行戶保潔、村收集統一處理模式,生活垃圾有專人負責清理,全村實現了村莊道路硬化、庭院凈化、環境美化、村莊綠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四、文化扶貧辟蹊徑
針對群眾農閒季無文娛項目的情況,該村積極開展文化扶貧,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在省商務廳的大力支援下,投資3萬元建成農家書屋1座,新建健身娛樂廣場2個,進一步豐富了群眾文化娛樂活動。目前,全村數字電視455戶,覆蓋率達93%,網際網路用戶391戶,覆蓋率80%,全村實現了通光纜、通寬頻、通數字電視,村級資訊綜合服務平臺基本建成,對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的要求,這裡的前景越來越好。下步該村將搶抓新一輪扶貧開發機遇,精準脫貧,整村脫貧,致富路上不讓一戶掉隊,讓全村群眾早日夢圓“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