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青年科創,這些地方怎麼做
發佈時間:2018-07-16 15:02:51 | 來源:解放日報 | 作者:吳越 | 責任編輯:肖寒近日,澳大利亞雪梨科技大學高級代表團到訪上海、北京、廣州,與當地高中生、校友以及教育合作夥伴會面,共同探討中國千禧一代的國際化教育問題,並對中國青年的創新創業能力表示讚賞。
在位於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培養並鼓勵青年科創精神向來受到重視。從政府出臺支援政策到增強産業投入,再到保護智慧財産權,他們是怎麼做的?
設立創新計劃並注入財政支援
澳大利亞政府堅信,創新——開發能力、通過研究激發創新思想、促進創新思想轉化——是澳大利亞未來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早在2002年2月,澳大利亞政府就聯合澳大利亞企業理事會舉辦了國家創新峰會,邀請代表分析澳大利亞創新體系的優勢與不足,提出了加強創新能力的各種方案,並試圖建立全面協調解決創新政策問題的框架。峰會結束以後,創新峰會工作小組起草了名為“創新開啟未來之門的鑰匙”的報告,強調了政府、企業、教育和研究機構合作開發創新潛能的必要性。
後來,澳大利亞政府推出了創新行動計劃,目標是增強澳大利亞人的整體研究能力,確保支援活動創新思想不斷涌現,在科技、資訊、生産、通信等高層次高領域中確保一定的競爭優勢。
為此,政府不斷增加相關領域的財政投入。比如,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增撥經費7.36億澳元,使其管理的“國家競爭力研究資助計劃”的預算增加;撥款5.83億澳元,用於研究基礎設施建設; 撥款2億澳元,建造世界一流的通信與資訊技術中心和生物技術中心; 擴大合作研究中心計劃,鼓勵中小企業參加合作研究; 向大學增加撥1.51億澳元,每年擴招大學生2000名;提供1.3億澳元撥款,用於幫助已啟動“入學水準調整計劃”(EBA)的各州公立學校提高科學、數學和技術水準、促進創新活動。
除了撥款之外,澳大利亞還出臺了不少激勵措施。比如,為鼓勵企業增加對研究開發的投入,政府提高研發減免稅幅度。除現有開發投入可享受125%的稅收優惠外,對企業研究開發投入增長部分,針對研發支出的人工費用給予175%的稅前抵扣。
積極營造智慧財産權創新氛圍
專利是創新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專利申請量可以反映出一個地方或單位的創新積極性,而專利授權量則是創新品質、創新成效最直接的體現。但創造專利不是目的,將專利成果有效轉化應用變為現實的生産力才是推進創新發展的根本目標。因此,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都把智慧財産權保護和應用作為鼓勵青年創新創業的重要環節。
為提高專利申請的時效性,兩國培育了不少市場化運作的智慧財産權仲介服務組織,並以之為紐帶,推進産學研結合、專利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結合。例如澳大利亞驍盾智慧財産權律師事務所、維多利亞大學科技轉移中心等機構,就是由智慧財産權仲介機構直接服務企業和科研單位。它們不僅幫助研究者申報專利,更提供有效資訊服務、資訊交流平臺,避免重復,必要時還會直接參與專利研究及轉化應用。
此外,“澳大利亞創新行動計劃”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商業化應用。
在實施科學和創新計劃時,一是將智慧財産權保護體現在科技計劃的立項、實施、驗收等全過程。二是通過提高社會公眾智慧財産權意識加強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積極營造智慧財産權創新氛圍。三是緊緊圍繞智慧財産權商業化這一主題,促進智慧財産權為社會帶來更多的財富。四是以智慧財産權為核心推動經濟發展。五是政府各經濟部門均有相關的智慧財産權計劃,這些計劃在政府的指導下,在相關機構具體操作下都能得到穩步的實施。
從科學技術的應用和思維方式著手
世界領先的分析機構經濟學人智庫在2017年發佈了《全球未來教育指數》白皮書,他們共調查了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新加坡等35個全球經濟體的未來教育指數,並深入採訪了17位來自全球的教育專家。
與之前的調查不同,本次《全球未來教育指數》更關注于各個國家的教育投入,如教育政策環境、教學環境、社會經濟環境等。他們認為,學生在未來所需要掌握的技能包括以下六大類:跨學科能力、創新與分析能力和企業家能力、領導能力、數字技術能力、全球意識與公民教育。紐西蘭作為本次榜單中的“大贏家”,在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現。
事實上,當各國都在不斷呼籲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領導能力、全球視野的人才時,紐西蘭教育政策早已經著手進行努力,調整國家教學大綱。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適應這個網路與數字化的時代,紐西蘭將數字技術教育納入全國教學大綱之中,讓所有1年級到13年級的學生學習並掌握數字技術的應用及思維方式,為將來打好基礎。
紐西蘭在教育評估這件事情上也有自己的特色。不同於以統一的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方式,紐西蘭教育部從2002年起實施NCEA教育評鑒制度,取代了傳統的結業證書,通過不同類型和難度的課程,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全面合理的評價。
考核方式也多種多樣,不同的課程可以通過考試、實踐、校外考核等方式進行。正是這樣科學的評估體系,讓紐西蘭學生能夠全面健康地成長,培養未來需要的技能,而不被考試成績所局限。
為科學和創新發展問題“尋醫問診”
從整體上來看,近年來紐西蘭科技創新體系變革為該國增添了活力。這得益於政府對國內科學和創新發展的一系列問題的研究和總結。
比如,研究發現紐西蘭科學和創新體系內部聯繫薄弱,本國發明創造進入市場的比例較小;科學和創新的公共影響力不足,科學創新為國家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沒有得到足夠的認可;大量致力於科學研究的優秀青年人才流失海外等不足。
為此,紐西蘭政府積極採取改革措施。首先,明確全新的戰略,清晰勾畫出重點工作領域和具體行動方案。其次,增加産業界投入,政府增加了資金支援,鼓勵産業界提高研發投入。隨後,簡化紐西蘭科學創新體系,提高辦事效率,降低科學家申請項目所需的時間,使科研人員有更多精力和時間投入研究。
科學和創新依賴人的核心作用。因此,紐西蘭政府著重調整資助結構,為中青年科研人員提供更多幫助。同時,努力吸引和留住優秀的創業型人才,促成更多科學技術商業化。
為防止國內科研人才流失,吸引國際優秀人才,紐西蘭還採取了以下措施:
設立總理科學技術獎,提高公眾對科學工作者的認知。創建研究生實踐項目,為青年創新人才提供在公司實習的機會。創立Rutherford發現獎金,支援紐西蘭中青年科研人員。評估現有體制,明確學校教育改革和提高的方向,吸引更多下一代紐西蘭人投身科學創新工作。鼓勵創業,吸引創業型科學家到紐西蘭工作。
(吳越 綜合自搜狐教育、騰訊科技、澎湃新聞、中國保護智慧財産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