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電信運營商“亮出”5G商用“時間表”
發佈時間:2018-07-10 13:59:50 | 來源: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 | 作者:寧迪 徐杭燕 | 責任編輯:肖寒原標題:5G不止是快
5G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了!在前不久舉辦的2018上海世界移動大會上,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亮出了時間表:計劃到2020年,實現5G網路正式商用。
從4G到5G,新一代的行動通訊技術,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5G時代高清電影“秒”下載
作為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5G網路帶給人們的第一感受就是——“快”!打開手機視頻客戶端,下載一部高清視頻,只需一秒就能完成。
5G身上有很多新標簽:“大規模天線”“新的編碼技術”“超密集組網”……5G的“高頻寬、高速率”這兩個有別於4G的特性,使得5G網路的峰值速度比4G高出20倍。
在5G時代,人們能流暢地觀看比現在1080p解析度更高的視頻,“5G時代的解析度可以提高到4K、甚至是8K。”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鄧偉用視頻舉例,希望讓普通用戶更直接地了解5G的特性。
然而,這些只是5G最基礎的本領,5G更大的“威力”,在於它的“低時延”特性。4G網路下,終端到基站的時延一般為5毫秒,終端到伺服器的時延為50~100毫秒。5G網路下,終端到基站的時延可降低到1毫秒,終端到伺服器達10毫秒。
如果你是一位電子遊戲玩家,那麼5G的這一優勢,能給你帶來更好的遊戲體驗。“尤其是用手機打實時類對戰遊戲時,遊戲時延將大大降低。”鄧偉告訴記者。
4G時代主要實現了“人與人”的快速通訊連接,但5G的“志向”遠不止於此,它的目標是要讓更多的“人和物”、“物和物”快速相連,進而推進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
“人工智慧”“虛擬現實”“車聯網”“物聯網”……這些科技領域的“新風口”,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但4G網路技術的“天花板”,某種程度上,讓這類技術的潛能難以充分發揮。
如虛擬現實技術,VR、AR設備雖經過幾次迭代,但目前大多數設備的視覺效果仍不佳,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和網路環境有關。而5G的高速率、低時延的特性將改變這種現狀。賽迪顧問機構曾預測,5G網路大規模商用後,VR、AR設備的出貨量將達到千萬台級別。
“5G技術天生是為自動駕駛服務的”,在鄧偉看來,5G的高速率、高穩定性和低時延特性將提高無人駕駛的安全性能,“自動駕駛需要載入高清地圖,並對周圍環境做出迅速判斷反應,以及對車輛的遠端控制,這些都對數據傳輸的可靠性、速率有很高的要求。”而5G網路的普及,會極大地推動無人駕駛應用場景的發展。
除了“無人駕駛”,借5G網路這股“東風”,2020年之後,“遠端手術”“智慧家居”等應用場景也將進一步走近消費者。根據目前業界的分析,全球5G應用領域將主要集中在車聯網、公共安全、智慧城市、媒體及資訊娛樂四個方面。這也是業界人士認為5G網路最大的價值,“能夠和更多的産業深度融合”。據賽迪顧問機構預測,我國5G産業總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15萬億元,比4G産業總體市場規模增長接近50%。
儘管離5G正式商用還有一年半的時間,但眼下在一些城市已能捕捉到5G的身影。今年年初,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在雄安新區看到中國電信已經搭建了5G基站設備,並開始著手5G外場試驗。
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網路技術與規劃部專家邢燕霞告訴記者,中國電信將在外場試驗上佈局支援5G商用場景的5G試驗網路,並進行組網測試。測試的內容包括5G信號的覆蓋能力、強度、基站間的切換、4G和5G核心網之間的互操作等等。同時,中國電信會針對不同城市的發展規劃,配備不同的測試業務。
事實上,三大運營商均已進入“5G時間”。中國電信計劃在成都、雄安、深圳、上海、蘇州、蘭州等12個主要城市開展5G外場實驗;中國移動將在杭州、上海、廣州、蘇州、武漢五個城市開展5G規模外場試驗;中國聯通將在北京、天津、 青島、深圳、杭州、南京、武漢、貴陽、成都、福州、鄭州和瀋陽等16個城市展開測試。
5G標準融入更多中國智慧
今年6月,5G國際標準的出臺,被視為5G“破殼”。
6月,3GPP 5G NR標準SA(獨立組網)方案正式完成併發布,標誌著首個真正完整意義的國際5G標準正式出爐。SA獨立組網相對於NSA(非獨立組網)存在,其引入的新能力也是5G區別於4G的一個重要特徵。NSA模式是只建5G基站,不建5G核心網,不能做到終端到終端直達的5G網路,信號傳輸要經過的路徑多,時延也很長,不能很好地支援網路切片、邊緣計算等5G的技術特徵。而SA獨立組網模式下,5G的基站連接5G的核心網,可通過核心網下沉部署到基站側,使傳輸信號所需要經過的路徑很少,可以直接從基站側到達業務伺服器。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高級諮詢師李朕告訴記者,SA獨立組網方案的凍結,意味著基於5G網路的移動終端設備,可以在統一的標準下,開始進行研發生産測試。據媒體報道,2019年,基於5G晶片的商用終端將面世,其中包括英特爾的全互聯PC、華為的5G手機等。
中國聯通網路技術研究院5G項目組負責人王友祥認為,在5G的國際標準制定上,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話語權”。在已經凍結的SA方案裏,有一個重要的服務化架構(SBA),這個架構就是以中國為主導提出的。如果説3G時代,中國是在追著跑,4G時代是在齊頭並進跑,到了5G時代,中國正力爭成為領跑者之一。
從2013年開始,我國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聯合推動成立了IMT-2020(5G)推進組,從國家層面,統一組織運營商和設備廠商,全面推進5G研發、國際合作和融合創新發展。這在很多行業人士看來,是我國推進5G的一個標誌性起點。
如在帶動標準制定上,中國移動向3GPP提交文稿1000余篇,擔任了3個工作組副主席職務,擔任了“需求與場景”“5G網路架構”等多個報告人職務;中國電信共主導5G國際標準立項30余項,提交國際標準文稿400多篇,獲得技術專利保護100余項。同時,中國電信牽頭國家重大專項7項,包括《5G網路邊緣計算技術研發、標準化與驗證》和《5G多無線介面融合架構及關鍵技術研發、試驗與驗證》等;中國聯通成立了5G創新中心,在3GPP上牽頭5項自主立項課題,在ITU牽頭23項自主立項課題,提交自主文稿600余篇,發佈16項5G相關産業白皮書,成立並推進了多個産業聯盟。據王友祥介紹,目前,聯通集團從管理部門到網路發展、政企、市場和各研究單位,都將5G列為重點工作。
有行業分析機構認為,5G面世後,網際網路業務對運營商傳統業務的替代效應,將進一步強化,會給電信運營商帶來更大的壓力,直接影響運營商的總體收入。王友祥認為,在TO C(面向個人)的市場上,目前通訊網路等業務的普及度很高,運營商面臨的發展壓力巨大,“5G時代,運營商應該更多的開拓TO B(面向企業)的市場。”
相較于傳統的移動用戶群體,面對功能強大的5G網路,電信運營商加快了在垂直行業上的佈局,“在垂直行業的應用上,5G對電信運營商是一個更大的契機。”邢燕霞告訴記者。
在5G應用培育方面,中國移動成立了5G聯創中心,在全球建立了12個開放實驗室,已經發展了130家合作夥伴,匯集聯合各行業合作夥伴,聚焦能源、交通、醫療、工業、視頻娛樂、智慧城市等應用,開展新業務、新應用和新的商業模式的孵化和探索,為5G的全面商用做準備;中國聯通組建了多個産業聯盟,如中國聯通5G工業網際網路産業聯盟、中國聯通物聯網産業聯盟等等;中國電信在5G應用研發方面聚焦于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將5G的技術特性與雲(霧)計算、物聯網等相結合,實現與垂直行業的跨界融合。
走向商用還需邁過多道坎
距離2020年正式商用還有一年半時間,時間緊、任務重。
SA獨立組網的國際標準在今年上半年才正式凍結,從時間上看,比NSA非獨立組網的凍結時間遲到半年。5G要商用,意味著要有進入市場的各種終端産品,而目前留給産業鏈上的研發、測試和生産,只有一年半時間,“這對整個産業都是個不小的挑戰。”鄧偉告訴記者。
5G的SA組網模式具有4G所不具備的能力,如切片、邊緣計算等。它能更好地滿足垂直行業在安全、服務上的傳輸保障。因此,更多運營商還是會選擇SA作為目標網路架構,但從全球看,一些聲稱明年就要5G商用的國家,可能暫時只能選用NSA模式生産。而國內運營商傾向於選擇SA組網,這也需要運營商對5G核心網進行新建,並且能將目前存量的核心網、用戶數據,進行很好的對接。
在2018上海世界移動大會舉辦期間,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總工劉光毅就表示,5G網路要商用,還要邁過許多坎。目前,我國5G頻譜還沒有分配,不確定的頻率分配會影響産業對設備開發等各方面的支援。希望政府能夠儘快明確5G頻率的分配方案,這樣産業鏈便可以集中精力進行産品的優化和完善,確保2020年5G商用。
據邢燕霞介紹,在産業研發和網路部署方面,也有不少問題。如網路雲化部署經驗少、安全挑戰環節多,“這是業界碰到的新問題”。“對於運營商來説,要解決的難題是如何做好組網,讓5G網路性能更優,更好服務大眾用戶和垂直行業用戶”,頻段越高、穿透性反而會下降,5G的高頻段特性,要求運營商重視室內穿透性問題。“這需要從現在就開始研究組網方案的問題,以及4G網路和5G網路如何順利進行互操作,確保業務的連續性。”
而建立一個完備的網路,讓各種垂直業務能順利地“跑”起來也很重要。“運營商更要關注網路切片如何更好地服務垂直行業,滿足垂直行業的個性化需求。”邢燕霞告訴記者。“未來的網路將走向‘雲化’,運營商面臨著轉型問題,如何擺脫傳統架構,走向雲網協同時代?網路轉型增加了運營商的人才需求。”王友祥説,這是全球運營商都會面臨的問題,“原來運營商以通訊領域的人才需求為主,但未來需要更多的軟體工程師。”
5G商用進入倒數計時階段,終端設備的研發生産怎麼辦?鄧偉告訴記者,和4G組網模式不同,5G目前有兩種組網模式,由此,終端在研發上要考慮到獨立組網和非獨立組網兩種模式。“這本身就意味著更大的研發成本,尤其是非獨立組網的終端,實現複雜度較高。”
而用戶對終端尺寸等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如何提高終端晶片的整合度值得思考。邢燕霞説,終端設備既要支援5G這個“新生兒”,也要保證4G、3G傳統網路用戶的正常使用。所以在設計上,終端需要支援多頻多模,複雜度大大提升。“空口5G物理層器件的挑戰也很大,包括高頻濾波器、功率放大器和模數/數模轉換器等器件,這些器件的産業規模、良品率、穩定性和性價比等方面需進一步提升。”
“晶片”是近期廣受關注的領域,在5G基帶晶片上,高通是全球的領跑者,也是國內設備廠商的合作夥伴,“國內在核心晶片上還比較薄弱,需要加強自主研發。”李朕告訴記者。
5G最終實現商用,將是産業界共同努力的結果。